蒋仁生 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蒋仁生,男,1953年生,大专,毕业于桂林医学院,副主任医师,中国国籍,广西灌阳人,无境外居留权。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卫生防疫站副站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计划免疫科、生物制品科副科长、科长,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务,现任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蒋仁生为智飞生物的第一大股东,直接持有公司22320万股的股份,占总股本的55.8%,任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资料显示,蒋仁生大专学历,副主任医师,中国国籍,无境外居留权。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卫生防疫站副站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计划免疫科和生物制品科副科长、科长,有限公……[详细]
|
唐筼(1898—1969),陈寅恪的夫人,1898年生,广西灌阳人。祖父唐景崧,清同治四年进士,爱国将领。唐筼自小读书,毕业于金陵女校体育专业,后执教于北京女高师,曾是许广平的老师。1928年在上海与陈寅恪结婚。她的一生默默地消融在丈夫的光环里。1969年11月21日逝世。唐筼(音云),字晓莹,生于戊戌变法那一年(1898年),其祖父唐景崧曾任甲午战争时的台湾巡抚。母亲因难产而去世,唐筼自幼便随着养母——她的亲伯母潘氏离开了广西的唐氏大家族。因养母是苏州人,唐筼先随潘氏去了苏州,后又来到天津的北洋女师。因养母任北洋女师范学堂的舍监,并教授女红等科,唐筼随……[详细]
|
吕天恩(生卒年不详),字仁甫,别号湖泉,广西灌阳人,举人出身,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 年)至三十二年(1553 年)出任从化知县。吕天恩执政刚柔兼用。当时,赋税和徭役的制度繁杂,从化老百姓经常苦于增加摊派。他就减免赋税和徭役,使百姓得以苏息。他对下属管束很严格,即使狡猾的小吏也不敢狼狈为奸。吕天恩断案精明,官司诉讼,常常几句话就剖析明白,发现冤案,马上平反。他为政清廉,日常所需的物品,全部从薪俸中支付。其时,有人企图中伤他,上司下令审问管仓库的人。管仓库的人被拷打得差不多断气了,但还是照事实说:“吕天恩实在没有半点-,即使把我打死了,我也不能诬陷他。”……[详细]
|
唐景崧(1842.1.8-1903.3.2),字维卿,江口村人。从小慷慨有大志,读书非常勤奋,才学出众,清咸丰丙辰年(1856)14岁参加岁试,中第一等第一名;辛酉年(1861)19岁参加乡试,中解元;清同治乙丑年(1865)23岁参加会试和殿试,中进士,钦点翰林,并被选入翰林院庶吉士,入庶常馆学习三年后授吏部主事。因赋性耿直,不肯谄媚上官,屈在吏部20年。光绪八年(1882),法国侵占越南,伺机侵犯我国云南和广西。唐为捍卫祖国边疆和援助越南抗击法国侵略军,-朝廷,请缨出征。经皇帝阅准后,唐踌躇满志,于光绪九年春到达中越边境保胜,说服驻扎在此地的黑旗军首……[详细]
|
郑高(1924.5.16—1949.6.1) ,鹤龙村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42年毕业于灌阳县国民中学。1943年至1944年在巨望乡清塘村小学和县表证中心校任教师,结识了革命知识分子蒋念洁和中共地下党员曾金全等人,参加了进步教师学习小组,阅读了《大众哲学》、《社会发展史》 、《政治经济学》等书籍,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1944年9月,日本侵略军入侵灌阳,郑高与郑震、傅一屏、黄荣誉、孔忠等人,遵照中共灌阳特支的指示,打入国民党灌阳县自卫总队第三大队,组织抗日政工队,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打击日本侵略军,毙伤日军10余人。 1945年4月,郑遵照中共灌阳……[详细]
|
蒋元(1901—1969) ,桂岩村人。1920年考入桂林县立桂山中学,1924年7月毕业并考入广西公立法政专科学校, 1927年1月毕业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江左军总指挥部特务组组员、湖北孝感禁烟分局股长、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一师二十九旅军需、广西省财政厅第四科科员、国民党广西省党部干事、广西省党务所训导员、广西省第一高级中学事务主任、灌阳县副县长兼民团副司令、全县(今全州县)副县长兼民团副司令、广西学生军少校大队长、第五战区长官部中校参谋、湖北省南漳县县长、襄阳县县长、第五战区上校铁肩总队长、第五战区统购部上校参议兼主任、汉中行营上校咨议、北平行辕及北……[详细]
|
蒋培英(1898—1967),字明生,伍家村人。小时在家读私塾。1920年秋在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毕业。翌年秋考入北京中国大学哲教系,1924年在该校经郭春涛、陈资一介绍加入国民党,并任该校学生会学习股长兼会立平民学校校长。后因闹学潮于1927年11月离开北京中国大学,经中大同学卢奕农、罗绍徽介绍到武汉国民党军第七军政治部任额外上尉科员,参与编修七军战史。 1928年3月回广西任省党部商民部秘书,半年后任组织部秘书兼总务科长,除负责处理部内文书外,还整理党务,制发党员登记表册和党证,为召开全省党员代表大会作准备。 1931年春担任省党部秘书兼南宁国民日报……[详细]
|
蒋赤魂(1903.4.21—1927.10.22) ,字蒋霁,德里村人,从小就有远大的政治理想,读书用功,学习成绩很好,1921年2月考入县立高等小学校,只读了一年半,就考入全(州) 县中学初中部。一个学期后,他与在该校读书的同乡蒋澄一起转学到桂林广西省立第三中学,该校时任校长是进步人士李任仁。蒋赤魂在这所学校阅读了一些进步书籍,受到了一些新思想的影响,提倡破除迷信,打倒土豪劣绅。1924年寒假,他与灌阳在桂林读书的蒋元、蒋澄等同学走小路回灌阳,从观音阁起,一边宣传,一边打菩萨,一路打到县城。在县城召开群众大会,把当时民愤极大的土豪劣绅文××、唐××、文……[详细]
|
何福煦(1919—1990),官庄村人。小时在家读私塾。后入本县昭文高小、桂林初中、桂林高中念书。1938年高中毕业会考,因名列前茅免试入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念书,1942年大学毕业,获工学士学位。1944年春,与其胞兄福照参加广西省公费留学考试,同时考取留美。因抗日战争延至1946年冬赴美留学,先入加利福尼利大学念书,后到科罗拉多矿业学院深造,1948年7月获冶金工程硕士学位。1949年8月,怀着“我是中国人,应将我学得的技术为祖国服务”的信念(摘自何福煦自传),与胞兄一同回到祖国,任广西大学教授兼矿冶系主任。1952年调任中南矿冶学院教授兼冶金系主任……[详细]
|
唐超寰(1906—1990),广西灌阳县文市乡人。民国15年(1926),毕业于桂林师范专科学校(五年制) 。28年在百色中学任教1年,此后历任广西兴安县佐理员、桂军第十五师工兵团上尉书记官、广西财政厅二等机要科长、百色-督察处少校科长、南宁-代理局长。民国28年11月,侵华日军在钦州湾登陆,占领防城、钦州,分兵三路进攻南宁。唐超寰时任南宁-代理局长,率领南宁武装警察与宪兵营合编为宪警团负责城防,于11月24日下午5时抗击来犯日军。南宁沦陷后,唐超寰任广西省警察大队上校大队长。30年南宁第一次光复后任南宁-局长,33年调任天峨县县长,抗战胜利后于35年任……[详细]
|
文良儒(1924.—1944.9),瑶上村人,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文在学生时代就追求真理,投入革命,1943年10月在桂林师范学校读书时,经吴腾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夏,他参加桂林师范学校抗日战地服务团, 奔赴桂北各县城乡,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同年8月,中共广西省工委为了加强对全(州)灌(阳)地区的领导,便于全灌地区党组织独立开展工作,决定将中共灌阳、全州两个党小组合建为中共灌阳特支,任命邓崇济为特支书记 (负责全州方面) 、文良儒为特支副书记兼组织委员(负责灌阳方面)。文为抗击日本侵略军,在文市、水车等地进行抗日宣传,发动农民、知识青年、地方绅……[详细]
|
陆敏(1926~1950年),广西灌阳县水车乡修睦村人。1943年就读桂林师范学校。1947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州)灌(阳)武装起义,并担任分队长。1949年5月,参加龙胜县人民武装起义。1949年7月,陆敏奉命到兴安金坑(今属龙胜江底) 和资源、龙胜、灵川等四县交界地一带进行革命游击活动(主要活动在金坑) 。8~10月,在陆敏的领导下,游击队在金坑积极组织发动群众, 扩大游击队伍,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掀起了一个反对国民党政府征兵、征粮、征税的斗争0,给四县(兴安、灵川、龙胜、资源)联防办事处以严厉的打击,迫使办事处撤离金坑。12月,陆敏出任……[详细]
|
杨鏊(1485—1532),号静可,仁寿里(今黄关镇李官村)人。明弘治十七年(1504)举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先后授浙江省秀水县、湖南省东安县教谕。因为振兴这两个县的教育事业有突出贡献,晋升贵州道监察御史。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执法如山,严查仓场、漕运,缴获--、侵公肥私的赃款赃物折合白银五万余两,用作造船和发展养马,解决交通困难。还--污吏,严惩地方霸头,维护社会治安,深受绅民爱戴.绅民颂他为真御史,为他修生祠立塑像,朝廷晋升他为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杨著作有《巡仓政略》、《经理马政事宜》、《按治南圻政略》、《静可诗文集》。……[详细]
|
凤福山 (1891—1982.10.10),瑶族,水车乡合成村人(祖籍全州县安和乡桐木江),出生雇农家庭,对地主官僚怀有深仇大恨。民国21年冬至22年春,他与凤宝山、赵明玉等领导桂北瑶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起义,任起义军大总统。历代农民起义,都要采用一种方式进行组织发动。凤福山等人采用“打蘸”方式,发动组织起义军,筹集钱粮武器,于民国21年10月24日在今西山瑶族乡盐塘村五龙庙召开誓师大会,竖起“纛”字大旗,宣布起义。在誓师大会上,凤福山作了鼓舞人心的讲话,使参加起义的7000多名指战员,人人摩拳擦掌,个个斗志昂扬,高唱“五龙庙前誓师征,展开红旗冲上前,打……[详细]
|
唐现之(1897—1975) 灌阳人。从小随在外做官的祖父读私塾,清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后,受革命影响,毅然剪掉辫子,回灌阳县立高等小学读书。1913年考入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学习,1919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读书。受该校教务主任兼教育科主任陶行知器重,坚定了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心和决心。1922年毕业后即回广西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任,次年到重庆,在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教书,曾编话剧《教育救国》,上演后影响很大。1924年先到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学任教员兼申报馆青年副刊,后到上海中华书局任。1925年参加青年党。次年受聘回广西任省立第二女子师……[详细]
|
蒋士奇(1864—1947),字伯清,德里村人。自幼聪颖,读书勤奋,12岁读完《四书》、《五经》,不少篇章能全文背诵。因13岁父故,16岁母亡,按清例在家“丁忧”,耽误了6年韶光,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30岁才参加乡试中举。大主考在他的考卷上朱批:“博大昌明”、“深宏肃括”。蒋中举后,被荐恭城县候补知县,但他对做官不感兴趣,坚辞不就,回本县受聘龙川书院掌教,栽培后学。任职3年后,经好友蒋伯文、陆耀南推荐,考入广东法政学堂,接受新教育。在该校学习两年毕业,当局委任他到韶关税务局任职,后调任福建省盐司盐大使,官阶六品。他因对做官仍不感兴趣,且又不善逢迎,……[详细]
|
唐景崇(1844—1914) 字春卿。灌阳人。清同治六年(1867)举人,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由侍读四迁至内阁学士。光绪二十年(1894)授广东乡试正考官,次年任会试考官,二十三年升礼部右侍郎。二十六年丁母忧回籍,正值广西游勇、会党起事,奉命督办广西团练,在桂林主持成立省团练总局。服阕回京,二十八年转工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旋任浙江学政,后授江苏学政,主持扩充江苏南菁高等学堂,并增招生员,以广育人才。三十二年罢学政,回任工部左侍郎。适两广总督岑春煊上折请将广西省城由桂林迁至南宁,遂上疏反对。清廷从其议,省会仍在桂林,广西提督移驻南宁,以……[详细]
|
卿祖培(1766.8一1822.11),字滋甫,仁江村人。小时读书聪颖过人,知识面非常广,尤其对经书有特殊的爱好,整天爱不释手。他曾亲手抄录十三经常带身上,随时阅读。他写的文章精密细致,深切透彻。清嘉庆辛酉年(1801)中举人,次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御史、工科给事中、兵科掌印给事中、内阁侍读学士、太常寺卿等职。他任翰林院编修时,参加会试阅卷.认识了很多有知识的人,与他们广交朋友,讨论国家大事。他在任御史时,-皇帝。建议严惩盗贼,以安抚安份的黎民百姓;禁止-,以杜绝盗源;制定教规法律,以端正读书人的习气;革除社会弊端,让黎民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裕。皇……[详细]
|
孔志圣(1755.10.28─1822.5.6),孔家村人,诰封奉直大夫。家素富有,施舍无吝。清嘉庆末年,捐资一万余缗,在县内交通要道修建天佑桥、南关桥、龙川桥、吉星桥、马口石桥、刘家洞桥等6座大桥,其中天佑桥、南关桥、龙川桥是石拱侨。天佑桥在县城东7.5公里孔家村,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春动工修建,二十三年春建成通行。并在此桥上建亭,以便于来往行人憩息;南关桥,在县城内南门。此桥为灌江东西两边人民入城之要津;龙川桥,今名三里桥,在县城北1.5公里仁柜村,清嘉庆二十一年修建。此桥为北上全州官民之通道,竣工月余,被洪水冲垮,孔又捐资二千金复请工匠伐石重……[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