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杰(1886-1941),字伯兴,湖南新化遵路乡球溪(现冷水江市禾青)人。1904年初,与黄兴组织华兴会,旋密返宝庆,与周叔川、谭人凤、李燮和等共谋举事,响应黄兴、马福益长沙起义。事泄,走避日本。次同盟会立,为首批会员,同盟会中坚持不懈之激进分子。同年底,返湘,任教湖南铁路学堂,与文斐等主持湘省同盟会事。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随谭人凤参与组建中部同盟会,为辛亥革命成功之重大机枢。是年十月二十二……[详细]
|
彭谦谷(1882-1957),名名时,涟源县西阳乡犁头村人(今娄底市大埠桥街道)。彭谦谷自幼体质羸弱,九岁才能步行,但智力过人,在襁褓中试教以诗文,朗朗上口,年15,即通经史,工诗文,擅长书法,20岁考取秀才。1905年,获官费留学日本,入京都帝国大学攻法政系。与胡汉民、程潜等同学,加入同盟会。1909年回国,随黄兴奔走于香港、广州之间,从事革命活动。次年,参加同盟会南方支部发动的广州新军起义,失……[详细]
|
曹冠明 国藩溪砚制作工艺传承人
曹冠明•国藩溪砚制作工艺 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曹冠明,男,1963年生于湖南省双峰县杏子铺镇,从小爱好画画,上小学时,学校就在溪砚雕刻大师胡志祥家隔壁,一有空余时间就看他制作砚台,于是对砚台雕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在家学着仿制;高中毕业后,从事油漆行业,主要制作镜屏,对自己画技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便产生了专门从事溪砚制作的念头,于80年代末拜溪砚雕刻大师胡志祥为……[详细]
|
刘齐跃 珠梅抬故事传承人
刘齐跃•珠梅抬故事 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刘齐跃,生于1962年11月22日,家住涟源市龙塘镇去霄村,共产党员,1968年至1974年就读珠梅小学;1974年下半年到1977年7月就读于珠梅中学;1977年9月至1980年8月就读涟源六中,高中毕业,1980年毕业后到娄底开始学泥工,同年又参与抬故事的活动,1985年4月被招入乡镇企业办兼珠梅建筑公司经理和财务总监。……[详细]
|
苏立文•梅山傩戏 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苏立文,男,69岁,初中文化。1941年5月4日出生于冷水江市岩口镇农科村,1948年9月至1954年7月在岩口苏氏宗祠读小学,1955年至1956年在新化读初中;1953年开始师从父亲学傩艺、师教道教、武术等;1970年参加湘黔铁路修建,从事文艺宣传工作;1972年回家务农,并专随父亲从事傩戏表演行走香火。1982年父师去世……[详细]
|
刘登雄 祁剧传承人
刘登雄(祁剧)湖南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刘登雄,男,1961年3月出生,湖南新化人,1975年特招进祁剧团,中共党员,邵阳市政协委员,省剧协会员,国家一级演员,湖南省祁剧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刘登雄特招进剧团后,拜祁剧著名表演艺术家何少连、严利文为师,习文武小生,在名师的精心培育下,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锲而不舍,顽强拼搏,通过三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他已经成功掌握和继承祁剧艺术独特……[详细]
|
谢振定(1753~1809),字一斋,号芗泉,今常林乡桃林湾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中举人。四十五年中进士,任编修。五十三年主试江南。五十九年升江南道监察御史。次年任兵科给事中,巡东城,有乘违制车飞驰于道者,拿问时,其势甚傲,查知是乾隆宠臣和珅妾弟。笞以杖,焚其车,时人呼为“烧车御史”。以此被罢职。嘉庆四年(1799)起为礼部主事,应召言事,条陈甚悉。九年改任仪制司员外郎,主考陕西。十一年充……[详细]
|
梁璧斋(1783~1850),字应奎,号安民,今三甲乡人。12岁应童子试,名居榜首,25岁补弟子员,嘉庆十八年(1813)中举人。从此至65岁在家设馆讲学。其间,欠其债者十数家,梁将债据一一示其儿辈说:“如某等,必不能偿,某虽渐起家,如责其清欠,势必不振,吾不忍也。”言毕,一并烧掉。乡人有争执,常主动明以是非,晓以祸福,直至双方心悦诚服为止。梁又精医术,对病而贫者,常解囊助药,活人不可胜纪。年届六……[详细]
|
邱奇济(1795~1854),字兴律,今龙塘乡柘溪人。8岁开始习武。20岁时,所使铁钯重逾80斤。平时练拳,头戴铁帽,身披铁链,手握铁球,脚趿铁鞋,共重300余斤。时有贩牛者赶水牛路过柘溪坳,系牛路旁,投店午餐。牛苦热,脱缰入鱼苗池打滚,池主恃势以高价索赔鱼苗,遂致争执。邱奇济说:“不须争论,赔多赔少,由我付钱”,纠纷竟解。事后,知悉贩牛人是新化横阳拳师,遂邀至其家,热情款待。拳师见其武器齐备,既……[详细]
|
邱鹏年(1881~1934),字龟山,号皈三,今七星乡红联村人。邱鹏万(1885~1956),字鹤山,邱鹏年胞弟。邱鹏年,民国3年(1914)毕业于湖南省高等学堂后,先后任江西省万宜县法官,郴州地方审判厅厅长、澧县知事、省第一、二、三汽车路局主任委员、桃源县县长、长沙市政府第一科科长等职。虽身居要职,但对贫苦人民深具同情之心。每当青黄不接,贫苦农民求借者,总是有求必应。某年冬,邱返家探亲,适逢外地……[详细]
|
梁竞魂(1886~1948),名伯铎,号觉,今三甲乡三甲村人。青年时期,加入中国同盟会。民国元年(1912),任泸洲陆军第十师军法官,旋调送北京司法讲习所学习。毕业后,东渡日本,入政法大学深造。民国2年,停学回湘从事讨袁活动。梁2次在《东方杂志》撰文抨击“筹安会”,痛斥帝制,维护共和。遭缉捕,梁乃辗转于滇。民国6年,任湖南中路厘金局局长,以所得厘金税款,秘密支援西南革命活动。民国7年,当选为湖南湘……[详细]
|
廖湘芸(1888~1935),名章劳,号连三,今蓝田民光村人。早年,投奔武昌左旗新军,加入进步团体“文学社”,参加武昌首义战斗。民国3年(1914),加入中华革命党。民国4年冬,奉派回湘策划倒袁(世凯)驱汤(芗铭),事败,仅免一死。“护法战争”爆发,去广州晋谒孙中山,被派为护法军湖南游击司令。于安化、益阳招集散兵游勇1000余名,编入湘西镇守副使兼湖南第五区守备司令周则范部,廖任第四梯团团长。在湖……[详细]
|
李鑫(1888~1916),字岳崧,杨家滩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随同乡投奔徐州镇台刘若文。以年轻、聪颖任护卫队帮办文书。其间,因频与外人联系及偷阅-,暗被监视。次年去镇江寻找革命党人的途中结识蒋翊武,言投意洽,便一同抵沪。在沪加入同盟会,任长江中部交通员。后考入武昌陆军特别学堂,从事联络工作。在校广交同仁,参与发起组织湖北连队同盟会,后更名为群治学社。宣统二年(1910)八月,又改组为振武……[详细]
|
梁逸民(1888~1930),号藩一,今三甲乡三甲村人。民国10年(1921),境内大旱,蓝田一带颗粒无收,三甲饥民纷纷出外逃荒。梁逸民商得族长梁尧天的支持,将三甲三所梁氏宗祠所有储粮,全部用来救灾。同时,又组织饥民垦荒。每垦出一平方丈,酬大米2升。并规定谁垦谁种,长期不变。自秋至冬,共开垦荒地450亩。旱灾之后,梁又提倡废祭祀、兴学校,并得到族长梁尧天的支持。先在才玉公家祠开办作新小学,后又增办……[详细]
|
曾广渊(1802~1845),字景颜,号心斋.今金石乡人。2岁读千字文,5岁读五经,12岁补弟子员,道光四年(1824)拔贡生,八年中顺天乡试举人,次年补咸安宫教习,十三年补国子监学正。不久,任太学典簿。廿一年中进士,殿试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廿四年授编修。复试获一等十名,充武英殿国史馆协修。廿五年,选调为广西学政,会母丧,未赴任。不久。一病不起,一日,瞑目不省,当家人聚哭时,忽张目说:“哭何为?吾正……[详细]
|
李续宾(1818~1858),字迪庵,号克惠,今古楼乡西冲人,贡生出身。身高力大,善骑射。咸丰二年(1852),助罗泽南办团练抵抗太平军。次年夏,从罗赴江西,领湘右营,协同解吉安围,陷太和、安福。还师衡州,攻下永兴。四年六月,从罗泽南陷岳州,升知县。随之转旅北上,连陷蒲圻、崇阳、咸宁3县。八月又陷武昌,擢直隶知州。十一月战田家镇,太平军舟蔽江面,湘军震慑而逃,李手刃3名逃兵,以镇其军,趁势攻陷田家……[详细]
|
刘连捷(1833~1887),字南云,今杨家滩镇永福村人。咸丰五年(1855)从湘军,被委派为小小武官,附属于刘腾鸿湘右营。转战到湖北,罗泽南将其荐与胡林翼,命领副后营,升千总。次年从刘腾鸿援江西,进攻瑞州,刘腾鸿中炮死,急率部续攻获胜,得曾国藩赏识,荐以知县留江西补用。后随曾国荃败太平军于吉安,升为同知。十年,攻下池驿,升知府。随又败太平军于集贤关,取安庆,升道员。同治元年(1862),取安徽巢……[详细]
|
李光久(?~1900)字健斋,今古楼乡西冲人,李续宾之子。曾为江南候补道。光绪二十年(1894)秋,随帮办军务、湖南巡抚吴大瀓北上援辽抗日,驻牛庄、海城之间。次年初,率老湘军五营与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等部会攻盘踞海城日军,于唐王山、亮甲山、海城西北等地与敌鏖战。二月初八敌军第二路侵占牛庄时,他率部攻入牛庄,与敌巷战竟日,将士伤亡过半,与魏光焘仅以身免。光绪二十五年调补苏松太平道,嗣调江海关道,不久晋……[详细]
|
贺贵发(1835~1911),号云钦、君民,今湘波镇檀山村人。青少年时,身高力大,性强悍,打短工维生。清咸丰九年(1859),与房婶母通奸,族人议死以正风化。贺自刎不死,乘机得脱,投入湘军。次年一月,在太湖战役中,爬城负伤,请假回乡医治。六月,返湘军,随部攻占江西周坊、德兴、婺源、景德镇,十一年升为把总拔补。后与太平军李世贤、刘官方部作战有“功”,于同治元年(1862)授千总拔补,以守备补用。翌年……[详细]
|
肖琢如(1857~1927),字伯章,今甘溪乡丰瑞村人。17岁中秀才。嫉世俗龌龊,立志于医,始则广览医书,力求博达。后从表兄彭厚生精研《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古籍。历数年,始临床问诊。尝说:“医者,仁术也,不善用之,适足以害人,毫发之间,功罪立判。”其临诊时,总以至诚仁爱之心待之。不论贫贱富贵,一视同仁,细心诊察。肖琢如胸怀大志,锐意振兴祖国医学,最难能可贵者,当时竟有中西医并举之高见……[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