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815-1892 [籍贯]阆中县人 [朝代] 清朝 [主要著作]<大戴礼记注>,<后汉书义证>,<惕读书志>,<惕文集> [小传] 年十七丧母。少颖异,读书过目成诵。尤工词赋。黄矩卿以名宿视蜀学,于阆中拔熙震第一。时有神童之目。道光十七年(1837)拔贡。次年廷试。以小京官用,分户部,京曹清苦,假授徒自给,节缩俸入,寄奉甘旨。历任饭银处、现审处、宝钞局总办。廉正不阿,忤权贵,几涉大狱。……[详细]
|
任翰,字少海,号忠斋,又称固陵先生(1501—1591年),南充顺庆区人。明嘉庆八年(1529)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任翰直词绝识,名冠海内,称为“嘉靖八才子”,与杨升庵等合称“蜀中四大家”。后为左春坊左司直(东官僚属),例选名儒充任,是清要之选。但任翰为人正直,个性倔强,为官清廉,淡泊名利。他多次提出辞官,于1540年回到老家。他回家从事教育、著述,在栖乐山研读《易经》。陈于陛、黄辉等都是他的学……[详细]
|
李雄(272-333),字仲隽,李特的第三子。年轻时以烈气出名,每次回乡里,有识之士都很器重他。李特带领流民在四川起义,李雄积极响应,并在起义军中担任前将军。李特和李流牺牲后,李雄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今四川)牧、建都郫城。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平西将军罗尚派兵攻打李雄,李雄击败罗尚的进攻,占领了成都,僭称成都王,在境内特赦,建年号为建兴,废除西晋的法规,设立约法7章。封拜太傅、太保、太尉……[详细]
|
李特(?-303),字玄休,略阳(今秦安县东人)。年轻时在州郡做官,雄武善骑射,沈毅有大度。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关西一带兵祸扰乱,再加连年大饥,略阳、天水等6郡流民10余万人经汉中入蜀求食,李特也是流民之一。到达汉中后,朝廷强迫流民限期归还本乡,并且在归路上设关,夺流民的财物。李特屡次为流民请求放宽期限,流民感激而推举李特为首领,于永宁元年(301)在绵竹(今四川绵竹县)聚众2万,请示益州刺……[详细]
|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享年六十五岁。太康元年(2……[详细]
|
李流(248-303)西晋时流民起义领袖。字玄通,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人。李特之弟。少为东羌督,从兄率流民徙居巴蜀。永宁元年(301年)李特起义后,他任镇东将军,领义军东营,与益州刺史罗尚相持。次年,攻入成都小城,向特建议取坞堡主子弟为质,集中兵力严密戒备,未为特接受,致使义军遭到袭击。特死,他继统余众,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义军败而复振,不久病死。……[详细]
|
张文德(1931~1996),西充县晋城镇杨家桥村人。山西省晋城市文联副主席、副编审、二级文学创作,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理事,山西省晋城市文学工作者协会主席。 张文德少时就读于四川省西充县西南镇中心小学和初级中学,巴蜀中学。 1950年8月考入川北文工团,1952年9月随团调西南工会文工团。四年后调北京中华全国总工会歌舞团,1958年3月赴山西襄垣县劳动锻炼,一年后分配到山西晋……[详细]
|
王叔云(1923~2002),西充县占山乡人。194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经济系,194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47年起,先后在达仁商学院、相辉学院、乡村建设学院、重华学院、中国公学等校任讲师、副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重庆西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经济研究室研究员,重庆大学经济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四川财经学院计划经济系和农业经济系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科研处处长,学院副院长、院长……[详细]
|
彭海清(1911~1981),原名任大廷。西充县仁和镇人,著名川剧艺术家。 他从小学艺,初学娃娃生,后学小生,辗转于南充平原班、仪陇黄旗庙亦乐科班、阆中春熙剧部。1933年后,在成都、绵阳、康定等地搭班演出。他炼得身体软若棉条,人称“面娃娃”。 1948年,搭什邡宣云成戏班,时值三伏天气,又染上大烟恶习,害了风火眼,无法出戏。迫于班主威势,星夜逃离什邡城,在老山林里跑了一夜又一天。……[详细]
|
何以祥(1911~1994),西充县晋城镇滴水岩村新房湾人。1927年去杨森部当兵,后到张轩部。1930年11月该部被贺龙吸收,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他历任红二军团四师十团战士,红三军八师二十三团班长、排长、连长,红二军团四师十团营长、团参谋长、团长,红二军团司令部侦察科科长等职。在洪湖苏区、湘鄂川黔边苏区第一、二、三、……[详细]
|
于江震(1911~1967),原名家洵,又名泽南、岱生、成信。西充县占山乡樊村沟人。13岁考取西充县立初级中学附设师范班,中途辍学,回家躬耕。 1927年秋,到南充县龙泉场梓潼院小学任教。192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春,建立了西充、南充边境的中共安乐院支部,于江震任支部书记。至夏,建立西区区委,任区委书记兼区农会主席。 这年川北旱灾,地主奸商囤积尤甚,百姓朝不保夕,于……[详细]
|
王泽浚(1904~1974),号润泉。西充县观音乡人,王缵绪次子。高小毕业后即从军。 1931年,他以少将旅长的身份,调到蒋介石所办的峨眉中央军官训练团学习,并任分队长。 1937年,王泽浚任国民党第四十四军一四九师四四七旅少将旅长。“芦沟桥事变”后,他即电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请缨抗日。1938年7、8月间,在武汉会战中,他任少将副军长,两次亲自督导前锋营,夜袭盘踞在安徽宿松县城的……[详细]
|
鲜伯良(1903~1990年),又名骏,西充县太平镇人,重庆市第一面粉厂厂长,著名爱国实业家。西充县育英中学(前身西充县私立育英中学)创办人。 1920年,鲜伯良带着10多元路费,离开家乡,到重庆谋生,受聘于川康督办公署,管理财务,挣到了一笔钱。1925年,天津人单松年以4万元独资在重庆创办新丰面粉厂。1927年改为合伙经营,资本额增至10万元。鲜伯良投入股本3000元,担任了常务监察,后又担……[详细]
|
杨仁叔(1903~1931),又名仁杰,字吉甫,号家瑞,西充县青狮镇苦竹垭村人。杨仁叔幼而好学,日有所长,渐对“有势利之心、依人作威、刮从民财以充欲望者痛心愤恨”。 杨仁叔认为“研究学问,是我们自己的事,不当靠着人家督促的。要服务社会,做有益的分子,亦不得不尽心研究,也是不必要让人劝勉才鼓劲的”。1923年1月,他不顾父母劝阻,毅然离乡去成都宾萌公学求学。在学习中,经过比较使他认识到“新文……[详细]
|
赵璧光(1901~1975),号金钵,西充县太平镇张家坝村人。1919年8月中学毕业后从戎。 1938年,赵璧光任少将旅长,在湖北截击老河口南下的日军。1941年任少将师长,参加滨湖、安(乡)南(县)华(蓉)战役和长衡会战,大败日军,俘获战马等大量军需,获国民-防部的金质勋章奖。 1948年,赵璧光任国民党四十四军一五零师师长。11月18日,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中,率残部2000余人于江……[详细]
|
何乃仁(1898~1972),又名久霖。西充县高院镇人。1919年,彭县一女青年李松筠,为抗拒家庭包办婚姻而私逃成都,得何乃仁相助,遂结为兄妹,更名何乃莫。夏,为寻求救国之道,兄妹俩与马宗融、王莲魂等一起赴法勤工俭学。1924年秋回国,何乃仁便在上海开办实业,设照相馆,办牙刷厂等,皆得李松筠资助。1932年,卢作孚延揽何乃仁任重庆川江航务管理处保安科长,后改任四川省建设厅秘书。1938年8月,任四……[详细]
|
谯周(201~270年),字允南,西充县槐树镇人。谯周幼年丧父,孤苦伶仃,随舅父生活。他发愤读书,废寝忘食,孜孜不倦,熟读五经,深研书礼,知晓天文。223年(蜀建兴二年),丞相诸葛亮推举他为劝学从事,后又擢升典学从事,负责学校、生徒、训导、考核、升免等事。238年(蜀延熙元年)被调任刘璇太子家令。后历任中散大夫、光禄大夫等。谯周对刘禅外出寻欢作乐、不理朝政甚为不满,故作《上后主疏》,以王莽、刘玄、……[详细]
|
何炯(784~841),号宗密,相传为西充县多扶镇人,唐代著名高僧。因出家后常坐禅陕西户县圭峰草堂寺,世称圭峰禅师。 何炯家富足,自幼饱读经书,807(唐元和二年)中进士。后信奉佛教,出家为徒,得长安澄观大师秘传华严宗要义,成为华严宗第五祖师。曾返故里在晋城资福寺讲经,在仁和北福寺坐禅,在中和圭峰院-。著作200余卷,有《禅源诸诠集》、《华严原人论》、《华严经行愿品别行疏钞》、《华严经法界观……[详细]
|
何群(?—?),字通夫,进士,西充县观凤乡人。北宋庆历年间入太学,被推为学长。他认为三代取士都从乡里举拔,后世却专主文辞,而文辞中害道最深的莫过于赋。于是-请求革除以赋取士的弊政。当其主张受阻时,忿然烧掉已赋800余篇,被讲官逐出太学,遂返观凤草堂寺隐居,号“安逸居士”。后信佛,入北福寺青岩洞-。何群死后,益州太守赵拤奏何遗稿有益时政。……[详细]
|
何子芝(?—?),西充县人,娶妻陈氏。1044年(宋庆历四年),为超度她母亲杨氏亡灵而书写和绘制了《妙法莲花经》。经卷共7卷,每卷长在11米至15米之间,宽约31厘米,共计6万余字。-用金银泥书写在磁青纸上。每卷前皆有长约1.5米的经变图。其内容为佛说法图及各种佛教故事,并有何子芝夫妇的供养及有关题记。经变画的风格上承吴道子,下启李公麟。每卷-的包首均用北宋特有的捻金线织成的樗蒲锦装裱。这部经卷……[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