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海云号更生(1892~1942)广东省澄迈县六角塘村人。出生于官吏家庭,有兄弟3人,他排行第一,父亲丘庆桐曾任国民党广东省参议员。他十多岁时随父赴广州读书,民国元年(1912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民国四年任琼崖讨袁军参谋,后与陈继虞的起义军开展讨伐沈鸿英、邓本殷军阀的活动。此后,他历任崖县县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琼崖别动队指挥及昌江、陵水、儋县、澄迈等县县长。1938年1月~1940年4月,丘海云先……[详细]
|
王文儒烈士于一八九九年出生在澄迈县北雁乡(今文儒乡)良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曾为地主家放牛。青年时投奔民军。一九二三年随民军赴粤,后改编入广东省卫商辑私团②任连长。一九二五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四一二”-政变后,受党派遣回琼开创革命根据地。一九二七年任西路人民起义军大队长兼教官,在南田村揭竿起义。此后,历任红军营长、团长、独立师师长等职。一九三二年,在母瑞山指挥反“围剿”战斗中,为掩护琼崖特委……[详细]
|
妚歪三(1899~1949)原名吴以珍,琼北匪首。海南澄迈县第三区安仁乡(今属琼山县)美城村人。因讲话时嘴巴歪向一边,外号叫妚歪三。妚歪三11岁进私塾读书,性格暴躁,蛮顽不羁,经常打架逃学,16岁弃学回家。开始纠集好吃懒作之徒,昼伏夜行,偷鸡摸狗。1927年夏,伙同吴以博、吴以德等人在儒万山那挥塘劫得共产党武装工作人员手枪一支。常持枪,威胁恐吓,强拿暗取侵占群众财物,到处作威作恶,横行乡里。后来,……[详细]
|
蔡邦政(1880~1953)又名邦献,字惠农。海南澄迈县老城乡(今老城镇)拔南村人。清岁贡生文广东法政专门学校毕业,考取县佐。先后历任广东省徐闻县专审员、翁源县勘灾委员、广东救国军第三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国民政府澄迈县县长。1921年至1925年,蔡邦政任国民政府澄迈县县长期间,组织澄琼临股份有限公司修建澄临公路,北起澄迈县丰盈市经老城、白莲、金江、福山至临高县羊岭,全长108里,投资5万元大洋,1……[详细]
|
曾祥鹤(1898~1960)字凤伍。海南澄迈县老城乡(今老城镇)拔南村人。1898年出生,自幼在家乡入塾启蒙。1914年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毕业,同年考取广东省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大学毕业后,考入法国里昂大学深造,经勤学苦读多年,获经济学硕士、政治学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受聘于上海暨南大学任教授,后为宋子文器重,受聘广东省银行供要职。抗战期间,奉派到越南,任广东省银行海防支行经理,不久又调任昆明银行……[详细]
|
黄健生(1890~1951)原名黄日三。海南澄迈县老城乡(今老城镇)田寮村人。1890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在乡村小学读书,高小毕业后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堂就读,在军校期间秘密参加同盟会。毕业后被分派到琼崖清军刘永滇部任教官,不久升任管带。1909年亲自建立澄迈县第一个同盟会支部(琼崖第二个),积极发展会员,在辛亥革命的反清廷斗争中,由同盟会会员转为中国国民党党员。曾经多次……[详细]
|
罗英才(1900~?)原名运天,别号能卿。海南澄迈县老城乡(今老城镇)谭昌村人。1900年4月出生于农民家庭,世代耕读相传。自幼在家乡学校就读,后考入广东省第六师范学校(今琼台师范学校),毕业后,还乡习教。1924年8月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2期学生总队步兵科。10月随第2期学生总队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武装叛乱的战斗。1925年1月,随黄埔军校2期学生队参加第一次东征,因作战勇敢受到上峰的表彰。……[详细]
|
何其俊(1900~19734)原名秀清,又名民锋,字其俊,以字行。海南澄迈县福场乡(今福山镇)土艳村人。1900年出生于耕读之家,青少年在家乡学校习读,由于勤奋学习,学业成绩较佳。1924年8月考上广州黄埔军校第2期。与王毅、王景星、王武华等分编在步兵科,何其俊租王家槐、丘士深等分在工兵科,由此开始军旅生涯。在校期间,第2期学生总队被编入战斗序列,随军参加平定广州商团武装叛乱和第一次东征以及平定滇……[详细]
|
丘岳宋(1904~1986)原名家敏,字馀行。海南澄迈县长安乡(今属长安镇)丘家村人。1904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生,少年在家读书,青年离家赴穗。1924年毕业于广东工业专科学校。1924年8月考取广州黄埔军校第2期工兵科就读。在校期间,随军参加第一次、第二次东征,战功卓著,升任少校营长。1925年9月毕业。1926参加北伐,在国民革命军中历任中校营长、上校团长等职。1927年赴日本留学,曾在日本陆军……[详细]
|
丘宗武(1899~?)原名馀秀,字发堂。海南澄迈县长安乡(今属长安镇)内阁堂(六角塘)村人。幼年在家乡启蒙。1924年初入广东海军学校,6月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1期,编在第四队第1区队。10月14日,随黄埔第1期学生军参加平息广州商团叛乱。11月30日,第1期学生毕业考试完毕。12月,担任在教导第1团第3营广州黄埔军校第2期学生队区队长。1925年1月,黄埔军校第2期学生区队和黄埔教导团第1……[详细]
|
丘卓云(1898~1978)原名馀光,字越卿。海南澄迈县长安乡(今长安镇)内阁堂(六角塘)村人。王俊七姑之次子,出生于书香门第,天赋聪慧,学业优异。1920年考获广东省公费留学法国工程大学,攻读铁路工程,未毕业就改修军事,考入法兰西陆军高级军官学校,毕业后受命赴欧洲各国考察军事。1927年奉召回国,任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战术教官。不久,调升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宪警教导大队上校大队长,成绩突出,晋……[详细]
|
王特谦(1914~1944)原名王德谦。海南澄迈县金江镇富朗村人,1914年10月10日出生。1934年农历五月,考入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后选入中央航空学校第6期1班学习。1936年10月毕业,留校任飞行教官。1938年7月调入国民党空军第4大队21中队任职。历任队员、分队长、23中队副中队长、21中队中队长、空军第3大队副大队长等职,升上尉一级军衔。一生随机南征北战,近40次参加对日空战,曾……[详细]
|
王家槐(1899~1973)又名嘉怀,字植三,号树庵。海南澄迈县博潭村(今金江镇)人。1899年农历五月廿四日出生。早年毕业于广东省立工业学校及广州师范学校。1924年春参加中国国民党,同年8月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2期就读。1925年10月参加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及平定刘(震寰)杨(希闵)叛乱,历任上尉连长、少校营长等职。北伐战争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18师政治部秘书兼代理主任、陆军第27师、31师……[详细]
|
王协初(1886~1975)原名钦寅,字协初,以字行。海南澄迈县北雁乡(今文儒乡)排坡园村人。海南留学美国第一人,国民党将军王俊、王毅之胞兄。1886年8月11日出生于官宦之家。1901年考中秀才,嗣补廪生,受聘琼崖中学堂(今琼台师范学校)任教,旋即考取广东广雅高等学堂就读,成绩优异。1906年广雅高等学堂毕业,被选入出洋留学生预科馆学习,经考选被选派赴美国留学,成为海南首次留美学生第一人。191……[详细]
|
王光玮(1894~1959)海南澄迈县山口村(今属山口乡)人。1912年秋,入琼崖中学(今琼台师范学校)读书。1916年入广州大学就读。大学毕业后,曾在中学、大学任教。1926年至1927年,任国民政府澄迈县县长,在职期间,积极追随国民党右派当局,在澄迈县实行“清理党务案”。1927年4月25日,派出国民党-在金江地区搜捕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400多人;接着,又率国民党-到高山朗村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详细]
|
王元范(1919~?)原名隆凯,后改元范。海南澄迈县博潭村(今金江镇)人。幼年在家乡习读,后离家北上大陆求学。抗日战争爆发后,毅然投笔从戎。1940年6月,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17期。1942年10月毕业,留校任职。后随军参加抗战。抗战胜利后又奉命参加内战,后随军败退台湾。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陆军指挥参谋大学教官等职,后任装甲兵上校旅长,后升任澎湖防卫司令部副参谋长。1976年3月,届龄……[详细]
|
王弼(1912~1984)原名王兴宗,字辅军。海南澄迈县北雁乡(今文儒乡)排坡园村人。1912年农历五月七日出生于仕宦世家,幼承庭训,赋性聪敏,由于家庭的熏陶,从小立志修武,先后进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7期步兵科和日本士官学校中国学生队第26期步兵科就读,毕业后奉派在国民党军队中任职,历任排长、连长、营长。抗日战争期间,任琼崖守备司令部第2团上校团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调任台湾警备司令部保安处……[详细]
|
王纲(1895~1955年)又名王介锟,另名金山。海南澄迈县博潭村(今金江镇)人,青年时曾在乡村任教。1926年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步兵科,毕业后继而入警政训练班受训,参加国民党军统组织。20世纪30年代初,派往香港以教书职业为掩护,专门收集两广军政情报。1936年,调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组织委员会股长、主任、中俄文化协会秘书等职。抗日时期,任琼崖守备司令部驻广东曲江办事处主任,专司琼崖抗日……[详细]
|
刘扬俊(1924~1984)海南澄迈县瑞溪乡(今瑞溪镇)南尖村人。大专文化程度。1950年参加教育工作,曾任瑞溪中心小学教导主任、校长。1953年至1969年在澄迈中学当理化教师,总务主任。在教期间,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直观教学和启发引导,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大坡小学任教,1970年调到加乐中学当理化教师。在校里,他认真备好课,教好课,把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校外,和农民……[详细]
|
田巨生(1853~1915)别名鸡旦生。海南澄迈县金江镇白鸽洋村人。为清末民初琼崖著名琼剧演员。他从师学艺9年,琼剧艺术造诣颇深,擅文戏,也善武戏,声色宜人,表演逼真,做功细腻,唱功超群,具有“高声醒嫦娥,微音入龙宫”的美誉,在岛内外和东南亚各地均享有盛名。平生所获的奖金、奖品很多、仅金牌,银牌就有10多斤,彩幅达100余丈。田氏演戏态度严谨,精神感人。他扮文演武,昼夜兼场,有时疲劳过度,昏倒于舞……[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