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林福,1928年生于顺昌县大历乡丁历村一户畲族农民家庭。他13岁从事农业生产劳动,为人正直和蔼,又热心于公益事业。1950年,他22岁被选任秀吴大队治保主任、调解主任等职。秀吴大队的丁历、吴地生产队是畲族聚居的山村,又是革命基点村。解放初期,县人民政府经常拨款扶持恢复发展生产,林福深受感动,决心带领畲族兄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来报答共产党的恩情。他根据秀吴山地多,有利发展林业生产这一条件,提出每……[详细]
|
吴荣章,1933年,生于顺昌县洋口镇,自幼聪明好学。1943年到福州英华中学读书,十六岁高中毕业,十七岁考进厦门大学化学系。1950年辍学回顺昌,参加教育工作。先后在顺昌洋口第一小学、县实验小学、县第一中学任教。他对教育认真负责,又能刻苦自学,1958年考进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函授)深造,历时七年,取得大学毕业文凭。“文革”期间,他被列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受审查批斗。但他始终不渝地相信中国……[详细]
|
黄迪人,1920年生于顺昌县双溪镇,幼年随伯父到福州市小学读书。1941年,毕业于福建省立沙县师范简易本科,回顺昌任兴和保中心民校校长、双溪中心小学教员。1943年,进沙县师范普师班深造,1945年7月毕业。先后任顺昌双溪中心小学校长、顺昌县民众教育馆长等职。建国后,迪人任顺昌城关小学教员、县实验小学教导主任。在党的教育和关怀下,树立当人民教师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对学校工作认真负责,经常为提高教学质……[详细]
|
邱木荣,1958年生于顺昌县洋口镇石溪村。父亲阙邱明务农,曾任石溪民兵队长。木荣从小爱听父亲讲对敌斗争的故事,深受爱国家、爱人民的思想影响,立志要当一名解放军战士。木荣8岁进石溪小学读书,在校尊敬老师,爱护同学,曾三次被评为“五好”学生,出席过洋口学区先进学生代表会。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庭人口多、劳力少、生活困难,未能继续升学,遂在生产队放牛,15岁到县水泥厂做合同工。1976年10月,木荣18岁响……[详细]
|
张荣进,原名老邱。1919年4月生于顺昌县埔上乡墩头村一个雇农家庭。少时父母双亡,生活贫困。十二岁就为本村富户放牛看鸭,艰难度日。1934年11月,红军闽北独立师在顺昌县西北农村开辟游击区,荣进受其启迪,于193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6月参加游击队,在墩头村一带,宣传发动群众,打击敌人。1937年12月,随游击队到江西省铅山县石塘镇整编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编入新四军三支队五十二团所部任代……[详细]
|
陈正贵,别名老四,1917年生于松溪县东山村农民家庭。1934年,因抗拒国民党政府的抓丁、派款,躲避于金溪一带,撑船度日。1943年,在松溪县铁栏参加中共闽东北建松政游击队,194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作战勇敢,先后升任游击队班长、分队长、支队长。1948年秋,正贵从建松政游击队调到南古瓯游击根据地时,正值闽北游击战争的激烈时期,国民党反动派,更加猖狂地进攻游击根据地,杀害革命群众,阻挠、破……[详细]
|
吴清招(女),1937年出生于顺昌县元坑乡秀水村一个农民家庭。12岁时,父亲病故,她帮母亲务农抚养弟妹,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的品德。清招从小虚心好学,小学毕业后,回乡参加生产劳动。1954年7月加入共青团,由于热心群众工作,同年11月被提拔为四区福秀乡人民政府文书。农业合作化运动中表现突出,受到上级的表扬,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积极分子。1955年2月12日中午,地处元坑九村的观音山发生山林火灾。刚从……[详细]
|
卢来福,1937年出生,祖籍江西。因家庭贫寒,幼年流落顺昌,被双溪镇雇农范炳生收为养子,九岁到余坊村富农黄根枝家放牛,过着饥寒交迫、挨打受骂的生活。1949年6月顺昌解放,卢来福获得了新生。他家住在县政府附近,常与南下干部接近,生活上得到南下干部的关心,政治上受到启发教育。1949年12月,他毅然走上革命道路,被安排在元坑区公所当通讯员,时年仅十二岁。来福工作十分勤快,每天起早摸黑,把区公所内外打……[详细]
|
饶嗣春,1917年生于顺昌县大历乡。少年毕业于大历小学,后到福建省农业职业学校就读。毕业后任顺昌县难民收容所管理员、国民党南平县王台镇长、顺昌县大历中心国民小学校长、国民党大历乡乡长兼乡自卫大队长等职。任乡长期间,与同乡高永美等三人合股在福州开设“桃园”木行,筹集资金为大历群众办了一些地方公益事业;修建一条150多米长、鹅卵石路面的街道,亦作圩场;建一座二百多平方米砖木结构的小学校,解决了一百多个……[详细]
|
冯金荣,字秀山,又名冯复,清光绪十二年(1886)出生于顺昌县大布乡,他少年好学,尤其爱习武功,后考进福建武备学堂,学习军事很有造诣,遂被输送到保定军官学校深造。清光绪三十三年,冯金荣由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回到福州,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外侮接踵而来,冯感到民族危机深重,立志投身革命,秘密加入同盟会福建支部,积极参与反清救国活动。当时,福州同盟会以组织合法的社会团体——桥南公益社,借办学、办报、组织救火……[详细]
|
杨九畴,又名日□,明泰昌元年(1620)出生于顺昌县谟武乡。杨九畴自幼务农,为人刚毅武勇,嫉恶如仇。因反抗土豪地霸的欺压剥削,聚集贫苦农民数十人,于顺昌、将乐两县交界的会石村劫富济贫,发动农民抗租抗税。清顺治四年(1647)7月,杨九畴率领起义军与另一支由王国用领导的义军联合,兵分水陆两路,攻打顺昌县城。因准备不周,两次攻城均未克。同年9月,杨九畴又联络江西、浙江边境的抗清武装,再次攻打顺昌县城。……[详细]
|
廖澄(生年不详),顺昌县人。少年有志气,尝以爱国爱民勉励自己。后梁开平二年(908)中进士。当时,梁、晋两国交战频繁,社会-不安,他未被安排官职,无从为国出谋献策,感到忧郁。公元923年,李存勖兴兵灭后梁,建立后唐即皇帝位,诏廖澄任大理评事,后在南唐为官。开宝七年(974),宋将曹彬率兵十万攻打江南各州,次年十一月,攻陷南唐京都金陵(今江苏南京),有同僚劝廖澄投降宋朝,廖澄慨然说:“吾久仕唐,君臣……[详细]
|
李沄,浦城山下黄柏村人,民国19年(1930)生。1951年福州理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第一机床厂。这时该厂正由修配向制造过渡,需要建立理化室,李沄全力投入筹建工作,在国内同行业中较早应用光电比色分析法和快速分析法。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担任锻冶科副科长,1966年初代理总工程师。为适应工作需要,他自学有关铸造、热处理、锻造焊接、机加工等方面的专业课程,担负起技术管理和领导工作。“文……[详细]
|
叶起莲,女,原籍浙江龙泉县宝溪村。民国12年(1923)生,浦城东坑桥村吴礼生妻。民国24年,红军挺进师转战闽浙边境,开辟革命根据地,起莲夫妇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工作方便,东坑桥村专门建立起共产党女支部,叶起莲任党小组长。她经常冒着危险为游击队送情报、送粮、送菜。民国31年10月,国民党军队向东坑桥一带进攻,搜捕共产党员和游击队,她一家避隐山中。焦下村一村民向国民党军队告密,龙泉县保安队派兵围山……[详细]
|
黄文鹰,又名文瑛,浦城城关人。民国10年(1921)生,浦城初中毕业后,进入福建省立第五中学。民国33年于厦门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在中央银行浦城分行工作年余。1950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取清华大学统计专业研究生。1952年,又以优异成绩提前毕业。应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邀请,任该校统计专业教研室主任。1956年,被评为副教授。不久,发表论文《类型随机抽样的经济效果》,受到统计理论界和统计工作者的瞩目。但是……[详细]
|
周楚钦,又名周长禄、周宝辉,浦城城关人。民国7年(1918)生,8岁入小学,因家计艰难,民国22年赴杭州当制藤椅学徒,2年后,考入杭州光华中学。民国26年6月,考入浙赣铁路司炉学生训练班,只学习1个月,因抗日战争爆发,就分配到江西玉山机务段当司炉工人。民国28年秋,中共浙赣铁路工作委员会派共产党员程道衡到玉山铁路机务段开展工作,使楚钦经常受到革命道理的教育,发起组织秘密读书会,每月从微薄薪金中省下……[详细]
|
黄李生黄李生,又名理生,浦城石陂小雪村人。民国4年(1915)生。民国23年,因地主逼债出逃而投奔红军,半年后回家探亲,向家里人传播革命道理,从此其家成为红军秘密联络站。后来国民党几度到家搜捕,放火烧屋,全家只得搬到坵元破庙栖身。民国27年,李生任游击队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5月,出席中共建松政特委首次代表会议。民国30年,国民党省保安处保安队向建松政地区进攻,将李生的父亲、妻子、弟弟和孩……[详细]
|
黄炳松黄炳松,又名杰才,浦城水南下铺村人。民国3年(1914)生,只念3年私塾,就跟其父务农。民国23年经人介绍到设在水南飞机场的国民党空军九十八场当兵。民国31年空军九十八场迁离浦城,即回家从事农业生产。1950年任水南乡农民协会主席,参与领导全乡土地改革,积极参加抗美援朝活动。1952年带头成立农业生产互助组并任组长。1953年在互助组的基础上,扩大成立曙光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此后,该社连续6……[详细]
|
朱建民,浦城莲塘乡溪洲北山村人。民国3年(1914)生,原姓徐,因排行第六,而名老六,参加红军后改名朱建民。家境清贫,靠帮工挣钱糊口。民国20年在溪源的撑源岭纸厂做工时,受到共产党的教育。同年7月参加工农红军,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任副班长,在崇安、浦城一带坚持游击战争。民国27年2月,闽北红军改编为抗日义勇军开赴抗日前线,朱建民任三支队五团一营排副。改编新四军后任师教导队排长。民国31年4月……[详细]
|
李光,原名李声,浦城山下黄柏村人。清宣统元年(1909)生。民国16年(1927),考入县立南浦初级中学,他勤奋好学,初中各科成绩优良,爱好体育,在全县体育运动会上获总分第一。次年夏,福安扆山初级中学教师季永绥回浦城,看到李光的作业,认为大可造就,动员李光转学扆中。民国18年在扆中毕业,考入福州鹤龄英华书院。这是一所教会办的学校,收费昂贵,又实行奴化教育,李光当年就离开英华书院,转学福州乌石山师范……[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