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查询网

地名查询

地方人物

明星人物

地方景点

新片推荐

首页 > 地方人物 > 安徽 > 马鞍山历史人物介绍7

马鞍山历史人物介绍7

  陈钺(?~?),字宜之,安徽当涂人。南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辛未科张镇孙榜进士第三人。该科进士502人。陈钺进士及第后,因为不依附奸臣贾似道,被逐出朝。历官镇巢军判官、建康幕僚。元朝建立后隐居乡间,54岁卒。有文集流传于世。……[详细]
  张孝忠[约公元一一八二年前后在世]字正臣,历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中前后在世。生平无考。工词,著有《野逸堂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详细]
  张惟俭,宣城当涂人,大历六年进士第,官和州刺史。诗一首。……[详细]
  奚侗(1878~1939),字度青,号无识,以字行。原当涂霍里人。清末附生,后于日本明治大学毕业,授法学士。宣统三年(1911)后,先后任镇江审判厅推事,清河、吴县地方审判厅厅长。民国3年(1914)考取知事,历任海门县、江浦县、崇明县知县。任职期间,曾创设贫儿-、平民工厂,修治水利,革除钱粮积弊,频有善举。 奚侗于辛亥革命时期在上海加入进步文学团体——南社,曾在《南社丛刻》、《南社湘集》中发表诗……[详细]
  徐静仁(1871~1948),名国安,字静仁,后以字行。当涂县佳山乡(今属马鞍山市)东湖村人。少时家境贫寒,遂弃学离家前往镇江投奔外出做木工的父亲。时值清末,朝廷腐败,外患严重,徐静仁怀有经商兴国之志,在镇江与扬州结识了不少盐业界魁首。成年后即在苏北从事制盐和销盐,由于经营得力,逐渐在实业界崭露头角。辛亥革命后,江苏独立,张謇为两淮盐政总理,聘请徐静仁任淮盐科长。徐静仁经常对盐政弊端提出改革建议,……[详细]
  沈彪(1868~1939),亦名沈标,字锦斋,当涂南乡人。稍长习武,膂力过人,擅使单刀,人不敢敌。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进入当涂县衙捕班当差,因缉盗有功,升为捕班总头役。当涂县令换了数任,县衙员司多有更迭,唯沈标独领捕班,从清代一直延任到民国时期,算得是县衙中一位资深人物,人皆呼之“沈老总”。他广交江湖朋友,结缘梨园子弟,曾被推为徽剧江南派新春班班主。光绪三十二年(1906),自筹资金,在新……[详细]
  夏燠(1798~1850),字和甫,夏銮之三子,增贡生。燠随父至新安生活了一段时间,父亲去世后,即与几个兄弟相互为师,同作学友,从事学术研究。他在音韵学方面十分精通,对各种口型发出的语音分辨率极高。学者江慎修订《四声切韵表》一书,新安汪叔辰、青阳李南涧为之校对付印,但其中讹错仍然很多。夏燠潜心校勘多年,对讹错之处多予订正,写成《四声切韵表详校》行世,在音韵学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详细]
  夏炯(1795~1846),字仲子,号卯生,夏銮次子。少年时秉承父亲学业,兄弟互相师友。长大后专治诸经注疏之学,以及六书音韵学等,涉猎广泛。著《礼志属草》,尚未定稿,其父去世,转而研究宋元明以来各儒学大师的著述,阐发其主旨思想,辨证地看待一些问题,纠正其中讹误的地方,见解独到,评述精当,自成一家之言。尤其对程朱理学,阐述精辟,对当时的学术界影响很大。《选法河务》、《鹾政私议》等著作中提出的见解,都……[详细]
  夏燮(1803~1875),字谦甫,别号谢山居士,晚年又号江上蹇叟,当涂人,夏銮的少子。清道光三年(1823)举人。道光中叶,夏燮-陈述实行洋务的好处,被荐署安仁知县,不久又到鄱阳任职,在战乱初定的年代恪尽职守,很快使民众恢复生机。浙江巡抚黄宗汉,湘军魁首曾国藩经常邀请他商议军机大事,讨论战乱平定后将要实行的政策,并首倡各省设忠义局,曾国藩视他为左右手。不久,曾国藩奉旨回江西执行长江通商法令,在九……[详细]
  章嘉祯,字元礼,生卒年代不详,约明万历年间在世,浙江德清人。初在蒲圻当县令,政绩卓著,在江南很有名气,离任时,蒲城人民站满道路两旁,流泪相送,还为他立了生祠。万历十四年(1586)补当涂县令,时年岁不好,瘟疫流行,嘉祯亲自参加赈济,施发药品,为民称颂。不久当涂又发大水,圩堤危在旦夕。嘉祯亲自督促民工护堤抢险,接连在花津驻防10多天,然而水势仍在暴涨,圩堤眼看不保,嘉祯流着泪对天起誓:宁愿用自己一躯……[详细]
许海峰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冠军
  • 许海峰
  许海峰(1957- ) 安徽和县人,著名射击运动员,中国第一个在奥运会上获得冠军的运动员。 许海峰从小喜欢玩玩具枪。高中毕业后,他用40元钱买了一支-。从那以后,他把心思都用在了枪上,瞄远处树上的鸟窝,瞄近处的飞虫。他把理想和志向都寄托在枪上。1982年,许海峰进入安徽省射击集训队,当上了一名运动员,他更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射击技术日见长进。1983年,在第五届全运会射击比赛中,许海峰获……[详细]
  黄钺(1750~1841)字左君,一字左田,号壹斋、左庶子,晚自号盲左,安徽当涂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时和珅管部务,钺不欲趋附,乞假归,不出。嘉庆四年,仁宗亲政,朱珪荐之,召来京。入见,上曰:“朕居藩邸时,知汝名久矣,何以假归不出?”钺以实对,荷温谕,寻直懋勤殿。九年,改赞善,入直南书房,未补官,命与考试差,典山东乡试。 十年,督山西学政,累迁庶子。十五年,差满,仍直南书房,迁侍讲学士……[详细]
  徐文靖 徐文靖,字位山,安徽当涂人。生于清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活了九十余岁,卒年不详。徐氏仕途缘浅,先是困于诸生,五十七岁才举乡试,古稀之年,得甘司马等保举博学鸿词料,偏又廷试不谐,于是只好“天假穷愁得着书”(湖居三十咏,见志寜堂稿),聊以-。后来他的著作被侍读学士张鹏翀看中,于乾隆九年上呈皇帝。十七年,安徽巡抚再度推荐其经学,乾隆皇帝看他年高体健又如此好学,着实世间少有,方赐了个翰林检讨……[详细]
   邢珣(1462-1532),字子用,号三湖,当涂湖阳人,明代政治家,著名的清官。-经历 弘治六年(1493)进士,正德元年(1506)被授南京户部郎中,转任南京刑部郎中。因得罪权贵太监刘瑾而一度被夺职。刘瑾受诛后,复任南京工部员外郎。不久,转赴赣州任职知府。  当时赣州治内有大盗满总有患,经常为害地方,邢珣经过一番调查,发觉满总此人虽然为盗,但本质并不坏,且很有劫富济贫的侠义之心。于是,他力排众……[详细]
  陶安(1312~1368),字主敬,元末明初当涂人。6岁丧父,矢志读书,日记千言,敏悟异常。稍长,投师李习兄弟,博览群书,尤深于《易》。元至正四年(1344),中浙江乡试,八年,授明道书院山长。十四年冬归省,避乱居家。十五年(1355),朱元璋渡江至当涂,陶安偕李习及乡里父老迎谒,即被召见,陶安向朱元璋献议:“海内鼎沸,豪杰并争,明公(指朱元璋)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详细]
  潘庭坚 字叔闻,安徽当涂人。  元末为富阳教谕,谢去。  太祖驻太平,以陶安荐,征庭坚为帅府教授。  慎密谦约,为太祖所称。  下集庆,擢中书省博士。  婺州下,改为金华府,以庭坚同知府事。  时上游诸郡次第平定,择儒臣抚绥之。  先后用陶安、汪广洋于江西,而庭坚与王恺守浙东。  太祖为吴王,设翰林院,与安同召为学士(正五品)。  而庭坚已老,遂告归。  洪武四年复召至,主会试。……[详细]
耿询 [] (?~618)
   耿 询(?~618) 字敦信。隋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丹阳镇)人。滑稽辩给,技巧绝人。陈后主时,以客从东衡州刺史王勇于岭南。王勇卒,遂与诸越相结,皆得其欢心。会郡俚反叛,被推为主。上柱国王世积讨而擒之,罪当诛。自呈巧智,释为家奴。久之,见其故人高智宝以玄象直太史,从之受天文算术,创意造军天仪,不假人力,以水转之,施于暗室,侯天时皆合。王世积上奏高祖使,给使太史局。后赐蜀王秀。从往益州,甚为秀信任。及……[详细]
  张即之(1186~1263), 中国南宋书法家。字温夫,号樗寮,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人。举进士,官至司农寺丞,授直秘书阁。其书法从唐人楷法入手,对颜真卿书法有较深入研究,得颜书宽博厚重、雍容大度的形态。后来又受到伯父张孝祥的指点,变浑厚为刻急,同时吸取苏轼、朱熹等人的长处,经过融会贯通,终于形成了“以行作楷”的自家面目。书法多以长锋硬毫信手为之,笔法得当,提按分明,点画变化明显。如横细竖粗,其……[详细]
张孝祥 [] 宋朝词人 (11321169)
  张孝祥(1132~1169) 南宋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父祁,曾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自幼聪明好学,博闻强记。绍兴二十四年(1154)参加廷试。与秦桧之孙秦埙同场。主考官魏师逊及汤思退等为逢迎秦桧而定秦埙为第一,张孝祥第二。高宗读策后,认为他议论雅正,词翰爽美,亲擢为进士第一。因此秦桧对张孝祥极为不满。及第后,又上疏为岳飞辩冤,更为秦桧所忌恨。秦桧使人诬陷其……[详细]
陶谦 [] 东汉末年群雄 (132194)
  陶谦(132年-194年),字恭祖。丹阳郡(治今安徽宣城)人。汉末群雄之一。最初为诸生,在州郡任职,被举茂才,历任舒、卢二县令、幽州剌史、议郎,性格刚直,有大志。后随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对抗北宫伯玉,任扬武校尉,之后又随张温征韩遂、边章。人物生平早年经历陶谦的父亲,曾经担任过馀姚县长。陶谦幼年时父亲去世,少年时以性格放浪闻名县里,十四岁时以布作为战旗,骑着竹马与乡里小孩子一起嬉戏。他的同乡、曾任苍梧太……[详细]
韩剧电影综艺视频连续剧短剧动漫 风的痕迹太阳之子粤语 锋利的棍子 杯子蛋糕绝命急先锋 双雄会万家乐 海外兵团永生之战 七十二家房客赌王家族爱情的奴隶家和万事惊 职场三国 天堂岛疑云第一季大唐来的苏无名(大唐诡探之明国惊奇)最亲爱的你这个妈咪有点凶我的二十六岁白富美女上司雏鸟丑萋归来追捕第一季女儿住在月亮上无敌县令那年我们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