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典(1903~1928),字彝文,又字逸文。生于涡阳县城华祖庙街。自幼聪颖,13岁就读县立高等小学,文章、书法均冠全校,深受众人嘉许。16 岁,到芜湖芜关中学读书,成绩优异。“五·四”运动时,王崇英接受新思想,写过抨击时弊的剧本《春思》、《李家庄》、《烈焰》等。中学毕业,因经济拮据,回涡阳任县立高等小学教师。民国15 年(1926 年),王崇典入上海大夏大学,后转至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在校期间,……[详细]
|
颜天明(1898~1974),原名天民,又名承嘏,回族,亳州城北关人。民国3 年,热河都统姜桂题在亳募兵,颜天明应募入伍。民国7 年(1918 年),考入毅军随营学校,学习炮兵。民国11 年夏去北京,先后考入参谋、测量学校。民国13 年,颜天明曾任国民军第二军少校团副。民国15 年初,国民军在豫鲁皖连遭失败,向绥远退却,颜天明到北京做情报工作。在此期间,颜天明曾与住在苏联大使馆的李大钊联系,受到共……[详细]
|
过之翰(1887~1965),字觐宸,蒙城县楚村乡大过庄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毕业于蒙城高等小学堂,考入颍州清颍中学。宣统三年(1911 年)入南京陆军讲武堂,参加同盟会。民国元年(1912 年)选为安徽省后补议员,在蒙城县参议会工作。民国2 年,因黄二诚部破蒙案牵连,离蒙城进京,投京卫军第一旅(旅长冯玉祥)三营,充正兵。次年,选入模范连。后升任炮兵团副目、正目、中尉排长。民国6 年,参……[详细]
|
葛昆山(1890~1979),字玉斋,蒙城县城关镇南大街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毕业于南洋炮兵学校。同年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 年)底,参加柏文蔚领导的-联军,攻占南京,升任第一师炮兵营长。民国2 年(1913 年)讨伐袁世凯失败,先后至日本、南洋各地,经居正介绍加入中华革命党。民国5 年,奉命赴陕,联合商震等迫使陕西督军陆建章下野。次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副官。民国10 年,任营……[详细]
|
袁大化(1851~1935),字行南,涡阳县青疃区大袁庄人。进学入廪后不甘寂寞,于光绪十七年(1891 年)往关东投效。当时负责外事的吴某,曾派袁大化往伯力、海参崴、双城子等地侦察俄军情况。后到额木尔河沿岸勘察漠河金矿,提出采金方法,受李鸿章赏识,委以重任,并为袁大化特捐“同知”衔,派充漠河总办。经营8 年,每年盈余万计,被晋升为二品衔道员,戴花翎。因户部尚书翁同和与李鸿章政见不合,劾奏袁大化帐目……[详细]
|
刘真如(1905~1947),曾用名刘成山,涡阳县人,出生于一个家道衰落的秀才之家。民国9 年(1920 年),考入南京建业大学,次年到北京大学当特别生,不久又转到上海大夏大学。在大夏大学,与邵力子等相识,大学毕业后,经邵力子介绍到广州参加革命工作。曾出任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司令部第一科(党务)科长。北伐军在济南与军阀孙传芳部展开激战,曾两次攻克,两次失守。在北伐军二克济南时,刘真如在街上演讲-,被军……[详细]
|
刘玉渊(?~1863),绰号二老渊,乳名狗,其兄学渊,绰号大老渊,祖籍山东省滕县,自幼丧父。道光二十六年(1846 年),母子5 人随饥民逃荒至涡阳县境,在义门南岸刘园子村定居。刘玉渊年青时,先在邓姓地主家当长工,后在义门集王桥口码头当“马腿子”(码头工人),以出卖劳力维持全家生计。年稍长,成为“马腿子”头领。刘玉渊性格内向,脾气暴烈,待人真挚。咸丰三年(1853 年)六月上旬,太平军北伐过义门。……[详细]
|
姜桂题(1843~1922),字翰卿,绰号“姜老锅”,亳州城东南姜屯人。清咸丰年间(1851~1861 年),其父姜永茂因“通捻”罪被清军所杀,母雷氏把他送往捻军,投奔他的舅父捻军小花旗旗主雷彦,任趟主。同治二年(1863 年),清军统帅蒙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督军豫皖剿捻,姜桂题随雷彦叛离捻军,投靠僧格林沁,任百夫长,后因率部夜袭捻圩取得了僧格林沁的信任。当捻军首领张乐行在雉河集战败。退往西阳集的……[详细]
|
刘朝栋(?~1899),涡阳县人,原住丹城集西北刘洪庄,后迁居青町集北大刘庄。因颈后长一肉瘤,绰号刘疙瘩。身体魁伟,力气过人。他在青町集帮过工,也贩过私盐,经常往来于涡阳、亳州和河南省永城、夏邑之间,交游甚广,结识曹市集的牛汝秀(牛世修,又作牛世秀、牛师秀)、魏德成(捻军蓝旗旗主魏坤之子)等人。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1896~1898 年),皖北地区连续3 年遭受严重的旱涝灾害,荒歉连年,粮价奇……[详细]
|
曹昂(?-197年),字子脩,沛国谯县人。曹操的长子,刘氏所生,但生母早亡是以由正室丁氏抚养大。聪明且性情刚胆谦和,为曹操所喜爱,二十岁时即举孝廉。建安二年(197年)随曹操出征张绣,因张绣突然袭击,曹昂为救曹操负责断後,与大将典韦一同战死於宛城。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追封谥号丰悼公,黄初五年(224年)又进一步追封为丰悼王。太和三年(229年)年改谥号丰愍王。人物生平舍马救父曹昂,字子脩。……[详细]
|
夏侯尚(?-226年),字伯仁,三国时期曹魏武将,夏侯渊之侄,与曹丕亲近友好,曹操时期历任军司马、五官将文学、黄门侍郎,曾随曹彰远征乌桓,得胜归来。魏文帝继位后,夏侯尚升为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攻击蜀国上庸,平定三郡九县,升为征南大将军;又在江陵击败吴将诸葛瑾,升为荆州牧。夏侯尚宠爱一个爱妾超过了正妻,而正妻是曹氏之女,于是曹丕派人绞杀了这个爱妾。夏侯尚很是悲伤,生病至精神恍惚……[详细]
|
曹嵩(?—193年或194年),字巨高,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的父亲。曹嵩性情敦厚,为人忠孝。汉灵帝时,曾是朝廷要臣,位列三公之一。魏文帝登基后,追尊曹嵩为太皇帝。关于曹氏身世,《三国志》记载“莫能审其生出本末”,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用三国吴人所注《曹瞒传》提到曹嵩本姓夏侯,为夏侯惇之叔父 。桓帝末,领司隶校尉。灵帝擢拜大司农、大鸿胪,代崔烈为太尉。及十常侍乱政,嵩辞官居於洛阳。……[详细]
|
曹腾,字季兴,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祖籍江苏沛县。西汉丞相曹参之后。东汉宦官。曹腾初任黄门从官,汉顺帝即位后,升任小黄门、中常侍。后因策划迎立东汉桓帝有功,被封为费亭侯,升为大长秋,加位特进。曹腾用事宫中三十多年,未有显著过失,并能推荐贤人。种暠-他,他却称种暠为能吏,因此受到了人们的赞美。曹腾死后由养子曹嵩嗣为侯,曹操是他的孙子。魏明帝曹叡即位后,被追尊为高皇帝。早年经历汉安帝时期(94年-1……[详细]
|
曹奂(246年-302年),本名曹璜,字景明,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三国时期魏国最后一位皇帝,260年-265年在位。甘露三年(258年),封常道乡公。甘露五年(260年),魏帝高贵乡公曹髦被成济弑杀,司马昭与众臣商议,立曹奂为帝,奉魏明帝曹叡之祀。 曹奂虽名为皇帝,但实为司马氏的傀儡。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嗣位晋王,篡夺魏国政权,魏国灭亡……[详细]
|
夏侯孜,字妤学,亳州谯人,累迁婺州剌史、绛州刺史等职。唐宣宗时,自兵部侍郎升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唐懿宗登基,进司空,寻罢,以太子少保分司东都,唐代宰相。……[详细]
|
李敬玄(615年-682年),亳州谯县(今安徽谯城)人,唐朝宰相。李敬玄早年曾为唐高宗的侍读,历任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尚书右丞、太子右庶子、中书侍郎、吏部侍郎、吏部尚书,后进拜中书令,封赵国公。仪凤三年(678年),李敬玄被任命为洮河道大总管,率军征讨吐蕃,因不通兵事,大败而回。后被贬为衡州刺史,又任扬州长史。永淳元年(682年),李敬玄病逝,追赠兖州都督,赐谥文宪。李敬玄年轻时博览群书,精通礼……[详细]
|
【夏之臣】字一无,明代直隶亳州张村铺(今利辛县张村镇)人,生卒年不详。明朝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明万历十二年(1584),任河间县知县,上任后访察民情,修堤建桥,筑路浚沟,县民十分爱戴,后以政绩卓著,升为监察御史。万历二十三年(1595),黄、淮泛滥,下游的四陵(今江苏清江市)水患十分严重。清《河间县志》在“历代各宦政绩”中评价他“殚心竭虑,民皆颂德”。他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任监察御史期间,……[详细]
|
曹洪(169-232),字子廉,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堂弟,三国曹魏名将。曹洪伯父曹鼎为尚书令,曾任曹洪为蕲春长。随曹操追袭董卓荥阳时,曹军为董卓部将徐荣所败,曹操失马,曹洪舍命献马并救护曹操,使曹操免于厄难。后多随军征伐,讨黄巾、张邈、吕布、袁绍,咸有功劳。曹丕即位时,封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进邑千户。曹洪家富但性格吝啬,后获罪将死,幸得卞太后求情,得以保全。明帝即位时,拜为……[详细]
|
鲁宗道(?~1029) 字黄之。宋亳州谯(今亳州市)人。 出身贫寒。真宗时举为进士,为 濠州定元尉,升海盐县令。天禧元年(1017)诏两省置谏官,六员首推宗道为右正言,多所论 列,宋真宗意颇烦。宗道耻于尸禄,请得罢去。真宗觉悟,遂于殿壁书“鲁直”二字。后晋升户部员外郎兼右谕德,迁左渝德直龙图阁。仁宗即位后,迁户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 判吏部。乾兴元年(1022)升尚书礼部侍郎,以正直敢言……[详细]
|
张乐行(1811~1863) 清亳州张老家(今属涡阳)人。 幼入私熟,精通文墨,曾经营糟坊、粮 行,贩私盐。喜交游,扶危济困,时称“仁义光棍”。1852年为淮北等地18股捻股推为首领 ,次年受清廷前漕督周天爵招抚,随其镇压定元陆遐龄起义,寻被遣散 ,复聚众起义。185 6年捻军在雉河-盟,被推为盟主,称大汉命王,确立捻军五旗军制,率军南下怀远,克霍邱三河尖。次年在霍邱城外与太平军会师,两军连克霍邱……[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