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1944年张爱玲结识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9月8日,适逢中秋节,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终年75岁,被发现的时候她已经过世一个星期。9月30日,生前好友为她举行了追悼会,追悼会后,骨灰被撒入太平洋。早年经历张爱玲系出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详细]
|
苏连存(1913—1942)化名于禾、洪立天,丰润县苏庄人。1913年2月29日,出生在苏庄村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里。苏庄村坐落在丰润东北部的腰带山北麓、还乡河南岸,依山傍水,是个美丽僻静的山庄,苏连存的家世世代代靠种那贫瘠的山地繁衍生息。苏连存行二,上有个姐姐,下有个妹妹,幼年丧父,母亲拉扯着三个孩子和祖父、伯父一起度日。在那暗无天日的旧中国,军阀连年混战,苛捐杂税名目繁多,人民群从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苏连存一家人虽然辛勤劳作、精打细算,但家境每况愈上,生活越来截止艰难。苏连存的祖父饱尝了旧世道的辛酸和缺少文化的苦头,决心把自己的孙子培养成才,将来为苏……[详细]
|
张人骏(1846—1927年),原字健庵,取“人中骏马,驰骋千里”之意,又将字改为千里,号安圃,晚号湛存居士,直隶丰润县(今河北丰润)大齐坨村人。清末政治家,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有影响的人物。张人骏十九岁考中同治甲子科举人.二十三岁考中同治戊辰科进士。历官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先任广西桂平梧盐法道,后任广西布政使、广东布政使、山东布政使,再则由山东布政使升为各省疆吏,历任漕运总督、山东巡抚、山西巡抚、广东巡抚,由广东巡抚升任两广总督,再移两江总督,直至辛亥革命弃职。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日本侵占了东沙群岛,张人骏这时正任两广总督,他一方面与日本驻粤领事……[详细]
|
彭寿年,原名范国华,化名张利山,1915年1月出生于河北省丰润县古石城村。家境贫苦,无地无房。八口之家,全仗着父亲当木工为生。小学没能念完,他便辍学帮父母养家度日。每天起五更做豆腐,早上卖出,白天打柴,晚上还要坚持自学。他学习兴趣广泛,读书常至深夜。父亲范作一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京东特委委员。率众围攻过丰润县县城,步行去江西找过红军,伏击过日本侵略军的给养车队。这时的范国华,从父母亲那里受到了很好的革命教育,他经常参加革命活动,成为父亲的得力助手。1936年前后,他协助父亲在自家办起农民夜校,并担任教师。参加学习的人,有些后来成为当地革命骨干。……[详细]
|
张佩纶(1848-1903),字幼樵,一字绳庵,又字篑斋,直隶丰润县齐家坨人(今河北唐山丰润),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二甲进士,授翰林院侍讲,晚清名臣。早年在京城与李鸿藻、潘祖荫、张之洞、陈宝琛、宝廷等同为“清流”,以弹劾大臣而闻名。李鸿章女婿,堂侄张人骏历任两广总督、两江总督,为袁世凯之亲家。孙女近代才女张爱玲。袁世凯说,“天下翰林真能通的,我眼里只有三个半,张幼樵、徐菊人、杨莲府,算三个全人,张季直算半个。1875年,以编修大考擢升侍讲,充日讲起居注官。后入李鸿章幕。。根据山东省无棣县《张氏家乘》,张氏于明永乐二年由-移居山东无棣张家码头,八世……[详细]
|
杨向奎(1910.1~2000.7)字拱辰,著名的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他对中国古代史和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一代宗师。 杨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喜欢靠读书、靠思维的比较空灵的理论研究,在他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六十余年里,先后致力于中国社会史、经济史、思想史、学术史、历史地理的研究,勇于探索,勤奋治学,著述宏富,主要学术专著有:《西汉经学与政治》等。还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特别荣誉1999年美国一重要学术团体来信推选他为当年的重要人物Manoy Ou Year 1997。人物生平1910年1月杨先生出生于河北省丰润县丰登坞镇杨家庄村一个富裕农……[详细]
|
马云清,1905年出生于河北省丰润县一个贫苦的家庭。家中弟兄六人,他排行老五,工友们亲切的称他马老五。马云清3岁时父亲去世,留下他们孤儿寡母,生活极为困苦。为生活所计,他16岁就到京奉路唐山制造厂做木工学徒。后到客车车间当木工。由于他为人忠厚,乐于助人,因此在工人群众中很有威信。京奉路唐山制造厂(以下简称南厂),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铁路工厂,也是北方工人运动和中共党组织活动开展较早的厂矿之一。党组织曾多次派人到这里建立进步组织。特别是在李大钊、邓培的领导下,南厂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马云清积极参加工会组织和工人夜校,思想觉悟提高很快,各项工作也十分出色,192……[详细]
|
王之卓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之卓,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 1909年12月16日生于河北丰润。193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9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2年5月18日逝世。 曾任武汉测绘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校长、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武汉测绘学院副院长。20世纪40年代对立体测图技术有重要贡献。50年代推导出“起伏地区航空摄影相片相对定向元素解算公式”,推演出航测成图方法和空中三角测量精度估算公式,为生产提供了理论根据。60年代提出解析法空中三角测量加密理论与方案。70年代提出“全数字自动化测图”构想。历时15年实现了……[详细]
|
程普(?—215),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县东)人,被称为三世虎臣,论资历东吴将领没有比得过他的,时人皆称“程公”。程普有容貌、计略,善于应对。他与周瑜之间发生的故事被后人传为佳话。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使用武器为铁脊蛇矛,跟随孙坚的将领,与祖茂、韩当、黄盖时为孙坚最早的部下。斩杀华雄手下胡轸,也是为孙坚提出计谋的将领。孙坚发现玉玺后,提议孙坚回家的计策。当孙坚和袁绍对立时,与黄盖,韩当一起和袁绍手下大将颜良、文丑对峙。周瑜时期为东吴的副都督,对孙家有历久的贡献。人物生平辅佐孙氏程普早年在州郡担任官吏,颇有容貌风姿、计谋策略,善于应答论对。后跟随孙……[详细]
|
苏林彦,原名苏连赓,号林彦,化名祝庸,高风翥,1908年出生于河北省丰润县。家庭较富裕。幼年在离村不远的华岩寺小学读书,1925年考入丰润县师范讲习所。学习期间,接触了许多进步青年。1928年,苏林彦从丰润县讲习所毕业后相继到迁安县三屯营(现属迁西)、丰润县的黄昏峪、西胡各庄等地教书期间,受一位教书的邢先生影响,对于共产主义思想有了初步认识。1933年,日本侵略者继占领东三省后又侵占了冀东,中华民族处于危亡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冀东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苏林彦和广大青年一样投入到这场救国救民斗争中去。这年冬天,中共丰润工委组委彭来介绍苏林彦加入了中……[详细]
|
孟泰,1898年生于河北省丰润县的一个贫农家庭。1916年3月只身闯关东,在奉天千金寨(今辽宁抚顺)票子沟当工人。1926年因用大锤砸了一个日本工头的脚,不得不躲避而来鞍山,进入鞍山制铁所,在炼铁工场当配管工,长时间饱受了日本侵略者的奴役压迫之苦。1948年2月,鞍山解放不久,孟泰再次进入鞍钢,公司领导派他去后方帮助生产建设,他二话没说,经瓦房店去安东到通化。为了尽快修复两座高炉,他顶风雪冒严寒,每天早5时赶到工地,天黑才收工。在他的带动下,原定80天才能修复的两座炼铁炉,只用35天就完成了。1948年末,孟泰回到鞍钢炼铁厂修理场任配管组长。他见修门炉的……[详细]
|
戴世奇,1922年出生于河北省丰润县上水路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全家六口人,戴世奇弟兄三人,大哥戴世良和二哥戴世福在战争年代为革命事业相继献出了生命。戴家只有两间草房,三亩多山坡地,整年填不饱肚子。为了糊口,戴世奇十几岁就给地主放牛,受尽了人间苦难。艰难困苦的生活使他养成了勤劳、刚毅、勇敢的性格,在他心里播下了-剥削压迫的革命种子。1938年7月,不满16岁的戴世奇,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第十五总队。随后,投入了轰轰烈烈的冀东农民武装大-。1938年末,冀东-队伍西撤受挫以后,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司令李运昌率领部分队伍返回冀东,又艰苦卓绝地战斗在抗……[详细]
|
吴德(1913年—1995年),原名李春华,曾用名李若夫、李子实、孔四维。河北丰润人。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到延安,1945年后任冀东区委书记兼唐山市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历任燃料工业部副部长、吉林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1966年后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北京市革委会主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军区政委。为中共八届中央候补委员、九届中央委员,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十一、十二届中顾委委员。1980辞去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军区政委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职务。建国前吴……[详细]
|
崔大庆,1959年10月4日生于河北省丰润县。1981年从北京市公安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市丰台公安分局工作。崔大庆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派出所工作,曾任户籍内勤、外勤、治安民警。无论做什么工作,崔大庆对自己的要求是: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任派出所外勤民警期间,他经常深入管界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深受广大群众的爱戴。1991年任丰台镇派出所副所长以后,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真学习公安专业知识,不断提高领导水平。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面对各种钱权交易的0,崔大庆坚持廉洁自律,大公无私,拒绝请客吃……[详细]
|
张廷谔(1890—1973)字直卿,直隶丰润人,家贫。早年毕业于遵化学堂,后赴日本,投考大阪一家工科学校未果。1911年考入直隶高等工业学堂,毕业后在大沽造船所任机械师。张虽官微言轻,但非常机灵乖巧,口才很好且交际能力强,擅与上层作忘年之交,常穿梭于政界人物之间。他很快便在天津内河轮船局任总稽查,1917年升任局长,后任北京电报局总办、直鲁电政监督等职。他还挂着直隶省议会议员的头衔,这也为他后来官运亨通奠定了基础。1923年张绍曾组阁时,以曹锟为首的直系推荐张廷谔为国务院秘书厅秘书长,任期为1923年5月24日至1924年1月9日。由于政局险恶,张廷谔谋……[详细]
|
黄溯金,原名黄贵如,别名黄焕章、硕均、朔今,1914年12月出生在河北省丰润县新庄子乡陶立营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的影响下,黄溯金和邻村的知识青年一道,开展了一些反对日寇侵略的爱国宣传活动,并创办了一所学堂,向学生宣讲抗日救国道理,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华北民众抗日救国热潮空前高涨。此时,黄溯金已成为当地民众的代表,深得人民的信任。地方警察局以“共党煽动农民闹事罪”,将黄溯金关进了监狱,后在党组织营救下获释。出狱后不久,黄溯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陶立营支部的第一任支部书记。1941年,日寇对解放区……[详细]
|
张志沂(1896年——1953年),又名张廷重,河北丰润人,清末名臣张佩纶与李鸿章女李菊耦的独子,张爱玲与张子静父亲。人物生平1915年与黄素琼结婚。1922年任天津津浦铁路局英文秘书。1924年黄素琼撇下子女赴英国留学,张志沂遂将所纳之外室接到家中,并沉迷于鸦片。1928年与妻子黄素琼离婚并留学英国。1934年,张志沂与民国政府前总理孙宝琦之女孙用蕃在国际饭店举行婚礼。同年,张爱玲完成《摩登红楼梦》,张志沂为之撰回目。……[详细]
|
张志潭(1884—1936),字远伯,直隶(今河北)丰润人,前清举人。曾充任陆军部候补郎中;1914年任绥远道尹;1917年任内务部次长,同年段祺瑞执政时,任国务院秘书长,不久充任段祺瑞督办参战事务处机要处处长;1919年1月任陆军次长;1920年8月至1921年5月任内务总长;1921年5月至12月任交通总长,财政整理会会长。与直系军阀吴佩孚交往渐密,并成为以吴为首的洛派骨干。皖系失败后,张志潭隐居天津。张志潭有三位夫人,生有八个儿子(张允溪、张允伊、张允侃、张允何、张允悼、张允侯、张允任、张允什),二个女儿(张允倩、张允葆)。1936年,张志潭患半身……[详细]
|
李颉[xié]伯(1912-1987),河北丰润人。1932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后曾任中共丰润县工委书记,赤色工会唐山市工联秘书长,中共曲沃特委、乡吉特委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军事工业局副局长,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天津市总工会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铁路总工会主席,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和党组常务副书记、书记,中共唐山地委第一书记、河北省委书记,铁道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