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扬古(1645—1701年),栋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三等伯鄂硕之子,董鄂妃之弟,清初名将。曾参与过平定三藩之乱与征讨噶尔丹的战役。费扬古在平定三藩之乱时在安亲王岳乐帐下效力,因战功卓著被授予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费扬古也随军出征,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清军在归化城增加戍兵,以费扬古为安北将军驻守。康熙在三十五年(1695年)再次征讨噶尔丹时费扬古作为西路军的统帅,在昭莫多之战同噶尔丹展开激战,噶尔丹的主力全部被歼灭。费扬古在西征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康熙四十年(1701年),跟从康熙帝巡幸索约勒济,中途疾病发作,康熙派遣……[详细]
|
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顺治帝妃嫔,世称董鄂妃。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姊,贞妃族姐。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升迁速度之快,中国历史少见。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董鄂氏在承乾宫病逝,年仅22岁。董鄂氏是顺治帝一生最钟爱的女子,死后追封为皇后,合葬清孝陵。谥号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不附帝谥,是中国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立妃董鄂妃,崇德四年(1639年)出……[详细]
|
董鄂·鄂硕(?—1657年),满洲正白旗人,现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伊丹镇人,清初将领,董鄂妃之父。跟随清太祖和清太宗进攻明朝,清军入关的时候追击李自成。顺治十四年(1657年),其女董鄂氏册封皇贵妃,鄂硕进三等伯。同年逝世,赠三等侯,谥刚毅。早年从军鄂硕是席汉的儿子,祖父棆布,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时候就率领四百人前来归降,赐名鲁克素,锡罕被授予世职备御。天聪初年,鄂硕之父席汉跟从贝勒阿敏进攻朝鲜,先驱战没。清太宗以席汉死事,进世职游击,以鄂硕袭。天聪八年(1634年),鄂硕跟从贝勒多铎进攻明朝,攻打前屯卫,斩杀了巡逻的士卒。又跟从噶布什贤噶喇依昂邦劳萨率将士……[详细]
|
朱宝玉,1944年1月出生于吉林省伊通县营城子镇一个贫苦农民之家。在忠厚淳朴的父母抚育下,他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1964年3月,刚满20岁的朱宝玉告别新婚56天的妻子来到部队,次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部队,朱宝玉时时刻刻以雷锋为榜样。1966年邢台发生地震。他以“一个解放军战士”的名义给灾区寄去20元钱。战友姜宝建的父亲病故,家中生活困难,他悄悄寄去50元钱。一次,他在山西省长治市北关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一名落水儿童,把孩子送到家里没留姓名就走了。孩子的母亲过意不去,第二天领着孩子找到部队,向连长诉说了情况,连长问谁都说不知道,没办法……[详细]
|
依克唐阿(1833~1899)吉林珲春副都统。姓扎拉里氏,字尧山,隶满洲镶黄旗,祖籍吉林伊通。同治初年,调任吉林满洲镶黄旗佐领。同治十三年(1874),以丰坤为黑龙江将军,未到职前由依克唐阿署理。光绪五年(1879)调任新设呼兰副都统,被黑龙江将军保举为襄办夷务(俄国事务)交涉员。六年,增设珲春副都统,被保举于珲春就近招募满汉猎户5000名,编练马、步队兵勇驻守边关要隘。七年,调补珲春副都统。十年,奉旨邦办吉林军务。十二年,朝廷派遣都察院左副部御使吴大澂赴珲春,与依克唐阿为中方正、副代表身份,与俄方重勘中俄重界。经过艰苦谈判,于吉林岩杵河(珲春境内)缔结……[详细]
|
张鸿飞,1950年生,吉林省伊通人,1974—1977年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从师于许勇,王义胜教授。原吉林省美协副主席,省画院副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专职创作员。 1974年《草原新衣》入选全国美展,参加全国美展优秀作品赴法国展览,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0年《巡路途中》(合作)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三等奖。 1982年《福临门》获“吉林省美展”一等奖。 1984年《福临门》获第三届全国年画评奖三等奖。《暖》人选“第六届全国美展”;获“吉林省美展”一等奖。 1985年被吉林省政府评为有突出贡……[详细]
|
李世超 (1904-1936),字云山,又名李恩顺,化名李英超、-禄。吉林省伊通县人。1918年小学毕业后,考入在长春的吉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读书,1921年毕业后,回到家乡在县立第一小学执教四年。后考人北平朝阳大学法律系读书。1930年与北平笃志女中学生石正芳相识,石家原是满族官宦世家,颇有些房地产业。石正芳的母亲几次想说服他到石家成亲但他执意不肯。他不贪恋石家的财产。大学毕业后,他与爱人石正芳回到东北,受聘到长春省立第二中学任教。1932年初又到吉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任国文和孝经教员。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3月,中共吉林特别支部改组时,他任特……[详细]
|
陈东山 (1879-1935),名宗岱。吉林省伊通县人。民国初年,流落密山县的杨木岗,后去富锦、挠力河一带种鸦片烟,被当局发现将烟苗毁掉。此后他去俄国做工。十月革命后,加入华工会,成立东亚革命军。与俄国劳动人民一起,对白匪军和外国干涉者作斗争。1922年8月率队回国,宣称铲除有产者保护之政府,在密山县境活动,一度攻下密山县城。东北当局后来将陈部招抚,编为东北边防第四旅第五团,委任为团长。1927年,李杜任依兰镇守使,他追随李杜卫戍地方。九一八事变后,李杜在下江通电抗日,他坚决支持李杜的抗日壮举。在哈尔滨保卫战中率领全团官兵浴血奋战,战绩卓著,受到李杜的嘉……[详细]
|
毛诚 (1915-1995),女。原名武文璞。吉林省伊通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9月于中共满洲省委做秘密交通及发行工作。次年冬被派往苏联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37年归国后,任中共中央社会部秘书长。1945年11月调任中共哈尔滨市委社会情报部部长。此后相继任中共道外中心区委副书记,中共北傅家区委书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等职。1952年于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55年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联络部副部长,中共中央调查部副秘书长,中共吉林市委书记,中共吉林省委党校校长,吉林省政协副主席,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详细]
|
张书山(1885-1946),字秀峰,吉林伊通县人,光绪十年(1885)生。幼年在私塾读书。后入吉林商业讲习所毕业。清末,在齐齐哈尔经营杂货业。光绪三十年(1904),在昂昂溪设丰盛杂货店,兼设丰盛栈、瑞盛当,代客装运火车、买卖粮食,资本大洋5万元,店址在昂昂溪二道街310号,张书山自任总经理。日伪时期,张书山曾任昂昂溪伪商会会长、协和会长、黑龙江省商工会会长等职。1945年“九·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正式向中国人民投降后,张书山、蔡德山(伪满时日本侵略者翻泽)二人将日军南仓库的物资视为己有,张、蔡下令维持会的“自卫队”开枪-无辜群众,造成死伤多人。19……[详细]
|
姬守先 (1910-1942),原名姬兴周,曾用名纪守先、李宏义、李晋延、李一飞、崔惠民、李包子、李益民、鲁包特、瓦民亚、王益民、李景春、张守义、李惠民。山东人,出生在吉林省伊通县大王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吉林市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在抗日0影响下,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33年6月去上海靠给报纸投稿为生。同年11月赴哈尔滨途中在大连与国际情报组成员陈洪飞相识,经陈启发教育,他的觉悟提高很快,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国际情报组织。12月27日,被派往苏联学习。1934年8月毕业回国后,以上海为基地,以大连、沈阳、安东、哈尔滨等一些重要城市为……[详细]
|
关纪新 (1949~)满族。吉林伊通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中文系。1968—1978年务农、当兵、当工人。大学毕业留校从事民族文学研究,1984年到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任《民族文学研究》主编,编审,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老舍研究会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满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老舍评传》、《多重选择的世界——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理论描述》(合作)、《中国满族》、《塞风集》、《清代满族作家诗词选》(合作)、《老舍图传》、《老舍与满族文化》,主编……[详细]
|
于雁军 (1926~)笔名远南枝。女。吉林伊通人。中共党员。1948年毕业于北方大学艺术学院文学系。历任华北大学第三部创作员,中央戏剧学院创作室创作员,河北省文联创作部创作员,天津电影制片厂编剧,中国作协天津分会专业作家,天津市文化局创评组成员,中国剧协天津分会副主席,《剧坛》主编,中国剧协-书记,《剧本》主编,中国剧协理事。1945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云天忆》,小型歌剧剧本《锁不住的人》,独幕话剧剧本《光荣旗下》,独幕剧选集《乡村的早晨》,多幕话剧剧本《丰盛的秋天》,大型歌剧剧本《高山流水》,电影文学剧本《摘星手》,……[详细]
|
姬兴周(1910-1942)吉林省伊通县人,中共党员。1925年考入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31年在莫斯科苏军情报训练班受训,后任大连国际、苏军情报组(又称抗日纵火团)负责人,领导该组大量销毁敌人的军用物资。他被捕后,坚贞不屈,1942年于旅顺日俄狱中被杀害。……[详细]
|
陈虹,男,1939年4月生,汉族,吉林伊通人,中共党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曾任民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国家林业总局造林局局长,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现任中国民间组织促进会会长、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名誉主席,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陈虹同志兴趣爱好广泛,文史功底扎实。爱好书法,喜好诗歌文学,凡读书有所感悟,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对人间真情、世事百态的感慨,总能成行成诗,已出版三卷诗歌集《感悟十二篇》、《开卷有益》等。……[详细]
|
穆木天 (1900~1971)吉林伊通人。1918年毕业于南开中学,1926年又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1921年参加创造社,曾任中山大学、吉林省立大学教授,1931年在上海参加左联,负责左联诗歌组工作,并参与成立中国诗歌会,后历任桂林师范学院、同济大学教授,暨南大学、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2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旅心》、《-者之歌》、《新的旅途》,译著有《幻灭》、《青铜骑士》、《绝对之探求》等。……[详细]
|
薛卫民 (1959~)吉林伊通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四平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儿童诗集《含笑的花蕾》、《森林城的霓虹灯》、《白玫瑰·三角帆》、《彩绘新童谣》、《为一片绿叶而歌》,散文《裸语》,抒情诗集《右手》等。作品曾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儿童文学园丁奖,第二、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获庄重文文学奖。有多篇作品入选小学语文课本。……[详细]
|
张铁成 (1950~)笔名辛石。满族。吉林伊通人。民进成员。文化程度大专。历任黑龙江省汤原县文化馆创作员,合江地区文联,佳木斯市文联、部副主任、副主编、执行主编,佳木斯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主席,省作协合同制专业作家,省作协主席团委员,兼任民进市委主委,佳木斯市政协副主席。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月光恋人·情债》、《弯弯女儿河》、《月偏食》、《八犬魔女珠》,中篇小说集《第八号囚犯》、《空坟》,长篇纪实文学《走出青纱帐》、《潮汐九章》、《壮怀三叠》,诗集《流淌的雕像》,另有多种作品散发在全国各地报刊,收入各种专集,共计400多万字。曾获得……[详细]
|
笔名默浩。满族。吉林伊通人。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吉林市宣传部新闻处干部,《青年月刊》杂志、总,吉林教育出版社社长、总,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编审。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远去的风帆》,报告文学集《热血……》、《发光的岁月》,另外发表诗歌500余首,报告文学、电影文学剧本、散文、小说等200余篇。部分作品选入有关选集,部分作品译有外文版本。其作品曾获省部级以上奖8次。……[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