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隆(1917—1994)江西省泰和县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军委警卫团班长、排长、连长,红一军团第一师三团营长,陕北独立第一师参谋长,总部特务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参谋长,第六团团长,第三军分区二十团团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热河军区热东军……[详细]
|
尹明亮(1915—1999)江西省泰和县人。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团第六师十六团卫生队队长,第五师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第十三团卫生队队长,陕北独立一师一团卫生队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一团卫生队队长,第三军分区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热辽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冀察热辽军……[详细]
|
王英高,江西省泰和县人,1913年出生。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1军团野战医院第1所指导员、-附属医院政委、八路军总部野战医院教导员、政委,后到抗大工作。解放战争,王英高到晋察冀军区,历任炮兵团政委、炮兵旅政委、炮兵师政委,是华北军区炮兵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参加了大同、石家庄、平津、太原战役。1951年,王英高被任命为华北军区装甲兵副政委。当时……[详细]
|
王直(1379年—1462年10月15日 ),字行俭,号抑庵 ,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西门村)人 。明代政治家、学者,东晋太傅王导后代 ,与金溪王英齐名,被时人称为“二王”,按其居住地称王直为“东王”。永乐二年(1404年)进士。授修撰。历事明仁宗、宣宗二朝,累升至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正统三年(1438年),修《宣宗实录》成,升礼部侍郎。正统八年(1443年)升任吏部尚书。正统十三年(……[详细]
|
董其中,男,汉族,1935年5月生,江西省泰和县人。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现任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藏书票研究会理事等。 1958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尔后在山西艺术学院、山西大学艺术系任教。1965年后在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工作,历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1988-1998)、山西省美协副主席(1980-1988)、山西省美协主席(1988-1998)、中国美……[详细]
|
傅希陶 (1942.7—)江西泰和人。 擅长版画、漆画。 196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曾在部队、杭州市美术工作团、杭州市群众艺术馆工作。浙江省群众艺术馆研究馆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出国展览。作品《流不尽的黄河水》(漆 画)、《故乡的路》(漆画)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文化部群星美术展铜奖。《向前!向前! 向前!》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有《伟大的实践》、《夯平坎坷开新路》(木刻……[详细]
|
林茂源,(1919—1972)江西省泰和县人。一九三○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三军第三十八师一团青年干事,军委外交部技术书记。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云阳办事处机要科科长,太原办事处机要科科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三大队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冀晋军区第三军分区六团政治委员,冀东军区第十五军分区副政治委……[详细]
|
罗元炘(1911—1992)江西省泰和县人,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第四军二师五团连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司令部教育科科员,教导队队长,红十五军团第八十一师三团政治委员,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一团营长,特务团副团长,警备第三旅九团参谋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十纵队二十九师八十六团团长,团政治委员,第……[详细]
|
袁佩爵(1914~1972)曾用名袁能钟、袁润生。江西泰和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少共国际师第3团政治处技术书记,红5军团第15师政治部技术书记。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总政治部秘书科科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第2分校大队政治处主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第2军分区政……[详细]
|
曾扬华 (1935~)笔名石宇。江西泰和人。中共党员。195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山大学中文系助教、讲师、教授、系主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漫步大观园》、《末世悲歌红楼梦》,参加校注《红楼梦》、《西游记》等。合著有《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新评聊斋志异二百篇》等。专著《红楼梦新探》、《红楼梦引论》分获1……[详细]
|
刘良湛(1911—),江西泰和人。土木工程专家。1933年毕业于上海交大土木系。长期从事道路工程技术和教育工作。曾主持修建康青、川康和南疆公路。参加修建粤汉、成渝、京赣、湘桂、天成五条铁路,对我国公路、铁路工程建设作出了贡献。曾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详细]
|
曾庆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曾庆元(1925.09.20- )桥梁工程专家,出生于江西省泰和县原籍,1950年南昌大学本科毕业,1956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大跨度桥梁局部与整体相关屈曲、车桥系统振动及列车脱轨分析理论。 提出了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形成系统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及弹性系统运动稳定性的总势能判别准则,丰富和发展了结构动力学理论和有限元计算方法。……[详细]
|
曾追(1425~1479),字文甫,江西泰和人。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戊戌科曾彦榜进士第三人。曾追于成化四年(1468)考中举子。他学博才高,文章俊逸,下笔千言,引经据典,为同辈学子所推崇、敬重。考取探花后,曾追官授翰林院编修。只可惜不久便去世了,享年54岁。曾追的祖父是明朝永乐年辛丑科状元曾鹤龄。祖孙鼎甲,一时被传为科举佳话。 ……[详细]
|
尹昌隆出身贫寒,年幼时常寄宿于城东慈恩梵宇。每日用纸罩住佛灯,端坐读书,至夜半时分。天一亮,又起床攻读,如此长年不懈。洪武二十九年(1396)乡试,拔得头名,解元。第二年又荣登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后改监察御史。惠帝即位(1399),每次退朝时,总要宴请朝臣。尹昌隆上疏劝谏说:“太祖高皇帝鸡鸣即起,天不亮就上朝,勤于政事,所以天下太平。陛下继承大位,应效法先帝,兢兢业业,而今,日上数刻,犹未临朝。群……[详细]
|
欧阳衢(1490~?),字崇亨,号龙沙。江西泰和人。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丙戌科龚用卿榜进士第三人。欧阳衢的曾祖欧阳洛,官教谕。祖父欧阳逜,举人,官知县。欧阳衢探花及第后,授翰林院编修。嘉靖十四年(1535)二月,以九年任满升为翰林侍讲。嘉靖十六年(1537),欧阳衢与右谕德江汝璧同为应天府乡试主考官。九月,礼部尚书严嵩-应天府考试官:“品骘文字不书名,大不敬”。大学士夏言也指责此科乡试“策……[详细]
|
罗钦忠 (1475-1529) 字允恕。江西泰和阙城人,生明成化乙未。二十岁以书经同仲兄中三十五名举人;已未(公元1499年)会试第八名,廷试赐进士山身,擢刑部主事。省亲,改授礼部。历通政司,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致仕,卒于嘉靖已丑年,寿五十四岁。与兄罗钦 顺,罗钦德号称“罗氏三凤”。……[详细]
|
罗钦德(1472-1550),字允迪,号毅轩,又号介石居士,浮沤道人,江西泰和阙城人。弘治乙卯科第七名举人,会试中二百四十五名,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历两浙都转运副使,累迁浙江按察副使,升贵州按察使,不赴任,致仕归里。著有杂俎小说集《闲中琐录》二卷不传于世。……[详细]
|
罗钦顺(1465-1547),字允升,号整庵,泰和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授编修,迁南京国子监司业。正德中,因乞终养,刘瑾怒,乃夺职为民。瑾被杀,复官,累迁至吏部右侍郎。世宗即位,转左侍郎,前后命摄尚书事。嘉靖元年(1522)四月迁南京吏部尚书,嘉靖二年三月改礼部尚书。不久丁忧归里。时大礼议起,张璁、桂萼以片纸骤贵,秉政树党,屏逐正人,他耻与同列,故于嘉靖六年二月服除复原官,五月迁吏部尚书,……[详细]
|
罗璟(1432~1503),字明仲,号冰玉,江西泰和人。明英宗天顺八年(1464)甲申科彭教榜进士第三人。据《明实录》记载,罗瞡之父罗进善与杨文贞公相友善,同在京城。罗璟诞生前夜,罗进善梦见一只仙鹤夕栖堂中。罗璟降生时,肤色莹洁,天庭有痣如丹砂,人们都很惊异。杨文贞公言道:“此儿有鹤相,宜好生教养。”罗璟3岁便开始学习诗书,出口成诵。天顺三年(1459)乡试中举。天顺八年(1464)高中探花后,授……[详细]
|
罗珵是明朝著名学者、思想家,弘治六年(1493)探花罗钦顺的侄子,叔侄鼎甲,自是一段科举佳话。罗珵自幼聪明好学,精通《周易》,于嘉靖十三年(1534)乡试中举。罗珵的史料极少,只知他殿试高中后,授翰林院编修,现在人们可以见到的也只有他的殿试策。……[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