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秀魁(1922—1952)郓城县潘渡乡潘渡村人。1943年因生活所迫逃荒到东北做工。 1945年9月在长春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他英勇善战,先后5次荣立战功。1947年6月,在三打四平战役中,已负重伤的刁秀魁在战友两次爆破敌碉堡未成功的情况下,挺身而出,炸毁碉堡。1949年4月,时任连长的他率部顺利完成进军江南的任务,他所领导的连荣获“三好”连队称号。1950……[详细]
|
黎连俊(1898—1950)郓城县黎同庄人。民间古筝艺人。出身于弹筝世家。少年时跟父黎邦杰学扬琴,跟伯父黎邦荣学筝、琵琶、胡琴,尽得其传,学习继承了大量传统曲目,保存了祖传的手抄古筝工尺谱。其功力扎实,技巧全面,善于运用各种指法。演奏风格典雅隽美,刚中有柔,流畅悠扬。常与当地古筝艺人磋商技艺,并精心授徒,为发展山东传统筝曲演奏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曲目有《汉宫秋月》《美女思乡》《嘤啭黄鹂》《高山……[详细]
|
杨村夫(1919—1950)原名赵恩波。郓城县南赵楼乡南赵楼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中共郓城县委宣传部工作。1940年调任鄄城县长。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时任寿张县委书记。1949年随军南下,次年任贵州省遵义地委组织部长。同年不幸牺牲。……[详细]
|
冯昌武 (1902—1947)原名思彩。郓城县冯屯村人。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由郓南县一区调三区任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1946年任中共郓巨县二区区委书记。1947年3月3日,隐蔽于鄄城刘楼的冯昌武被捕。冯昌武不畏威逼利诱,严守党的秘密,宁死不屈。3月8日,敌人在黄安村北最后一次审讯冯昌武,冯昌武被乱枪扎的遍身血洞,用微弱的气息历数国民党的罪恶。敌人割下他的舌头,冯昌武把满口鲜血喷向敌人……[详细]
|
樊诚(1913—1947)郓城县芦庄科村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了由中共郓城中心县委领导的鲁西抗日自卫团(又称窝窝队),从事抗日宣传、发动群众工作。 1939年3月,参加了著名的樊坝战斗。之后到八路军一一五师-部工作,先后任宣传干事、政治指导员。1941年至1942年,他所在的师-部全部留在鲁南地区,先后任中队长、区委书记、指导员。1944年至1947年在任冀鲁豫区第三军分区武……[详细]
|
刘云驷(1890—1946)艺名“小桃”。原籍东平西关,后迁居郓城县徐姑屯。柳子戏演员。他从师于赵汝敬,擅演小生,以饰《抱妆盒》中陈琳闻名。演《兴围》《回围》等剧,亦颇出色。他唱西皮戏,像《走雪》《四郎探母》《大登殿》,深受观众欢迎。有“押了房子卖了地,一心要听小桃的戏”之赞誉。……[详细]
|
张念胜(1890—1945)郓城县张菜园村人。古筝演奏艺人。原跟本村张念中学筝唱琴书,后拜黎邦荣为师学习古筝和古曲。对于扬琴、坠琴、软弓京胡也能熟练演奏。热衷于培养学生,教艺认真,既教筝、琴,也教唱琴书,培养了一些优秀古筝艺人。……[详细]
|
梁仞仟(1912—1941)原名于振。郓城县洪王庄人。运西地委书记。1931年考入省立六中,在校同爱国学生一起-,声援淞沪抗战。1935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任中共济南市委委员。“七七”事变后,受党组织派遣返乡开展党的工作。 1937年7月,成立郓城第一个党支部,他任书记。1938年任中共郓城中心县委书记。1939年任运西地委书记。1940年,建立运西专署,任秘书长。他团结各阶层人士建立广……[详细]
|
梁秀松 (1882—1940)字锦亭。郓城县洪王庄村人。1937年9月,郓城县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在他家中成立。 1938年1月,中共郓城中心县委在他家中建立。他全力支持党组织活动,提供食宿等各种方便,并在全县30多个村庄建立了党组织,拥有80多名党员。 1938年2月,中心县委准备就地建立革命武装,成立鲁西抗日自卫团。 在此之前,先举办3期培训班。他拿出5000斤高粱,卖掉20亩地作为训练班的给养和……[详细]
|
徐彦之(1897—1940)字子俊。郓城县仁怀庄村人。山东省参议会议员。16岁升入北京大学。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曾任先进青年组织“少年中国学会”北京总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交际股股长等职。他多次和-、李大钊等人接触,并与黄日葵60余人组织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17年赴美国留学。1931年,加入中国“抗日救国会”,参与抗日活动。1935年先后在菏泽、东昌、济南等地任教。1937年,任山东省参议……[详细]
|
牛明性(1909—1940)又名牛建,字善斋。郓城县二十里铺村人。幼年在家乡小学读书,后入济南乡村师范学习。在校期间适逢“九一八”事变,曾率学生赴南京-。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5月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被判10年徒刑。在狱中,他发动领导了济南第一监狱大规模的-斗争。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被释放。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运西(运河以西)一带发动农村青年参加抗日活动,并于1……[详细]
|
罗明星(1897—1939)字英三。郓城县罗楼村人。革命烈士,东北抗日联军十九支队队长。幼年随父母逃荒到吉林省九台落户。1932年-支拉起了一支抗日队伍,称“义勇救国军”,经常活动于吉林省的九台、永吉、双阳、辉南等山区,多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1933年7月加入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被编为十九支队,任支队长。1934年罗以诈降为由制造了著名的“烟筒山奇袭战”。因叛徒告密被捕,1939年7月6日……[详细]
|
黎邦荣(1854—1926)郓城县黎同庄人。古筝演奏艺人。少年随其舅王乐涌学筝。除学得一手好筝法外,还精通扬琴、琵琶、胡琴等。对琴书唱腔也较为精通,并根据山东琴书的一些牌子曲、板头曲,改编成筝曲演奏,还创造性地把筝应用到“山东琴书”的伴奏中。他一生中培养了众多的民间古筝艺人,著名四大古筝高手黎连俊、张念胜、张为诏、张为台皆出其门下。……[详细]
|
张宪周(1862-1914),字道东,山东省郓城县张鲁集乡张楼村人。清末武状元。清同治元年(1862)生。出身豪门,为明代“世袭五代正千户”武德将军张贞第19代孙。幼年天资聪颖。同治七年(1868)7岁入塾就读,15岁拜武解元李凤山为师习武练功。初练箭术、刀术和举重志石(为古代举重器械),也练骑马射箭,因朝夕苦练,吃苦耐劳,练就一身武艺,练刀术时习坐卧击刺之法,上下翻飞。所练大刀由原90斤更换12……[详细]
|
夏辛酉(1843—1908)字绍襄、庚堂。郓城县夏庄人。同治初随僧格林沁镇压捻军。1868年 (同治七年) 在左宗棠部下当兵,随军进驻陕西,以战功升任守备。1874年(同治十三年),沙俄为0中国,挑动新疆少数民族中的0分子造反,夏辛酉奉命征剿,先后攻克乌鲁木齐等城。因平定新疆之乱有功,官至总兵补用,赏赐头品顶戴,三代正一品封典,穿黄马褂。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时办理登州防务, 统领……[详细]
|
王乐涌(1830—1905)郓城县北王楼村人。民间古筝艺人。是当地较有名气的中医先生,家开药铺,行医好善。不仅医术高明,还善弹筝拉琴。自幼曾随其舅学筝,精通多首传统古曲。行医之余常和其弟乐盼一起合乐。还将所会乐曲记谱收藏,并授徒。……[详细]
|
孟中文 (1972~)笔名钟文。女。山东郓城人。中共党员。1995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企业会计、《牡丹》杂志记者、,现为部主任。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二级。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味道》、《水过留痕》,散文集《天使的声音》,共出版文学作品三部。短篇小说《日出日落》2002年获省作协主办的“繁星杯”二等奖,短篇小说《燃烧的火焰》、《同事之间》分获2003年……[详细]
|
黄海澄 (1933~)山东郓城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央民族学院武汉分院教师,柳州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教育局干部,广西师大中文系主任,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美育学会常务理事,广西文艺理论学会会长等。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编《艺术学》丛书,另外发表论文100余篇。专著《……[详细]
|
樊庆荣 (1932~1994)山东郓城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华东大学文学系及山东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央电台少儿部、记者,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教师,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副教授。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儿童文学集《小树苗》、《两个红五分》等。……[详细]
|
郑体武 (1963~)山东郓城人。中共党员。1986至1989年在莫斯科大学进修。1989年以后,历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教授,俄语系副主任、主任,博士生导师。200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学术专著《俄罗斯文学简史》、《俄国现代主义诗歌》、《白银时代俄国学论稿》,小说译著《夏伯阳与虚空》,小说诗歌译著《彼得堡当代作家作品选》,随笔译著《落叶集》、《隐居落叶及其他》,散文译著《往事如昨》,诗歌译……[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