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旷(1900~1931),原名振鹏,字辉梅,号昌逸,原籍益阳,后迁居华容县北景港。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化装离开广州回到华容。1928年3月,由于叛徒告密,南县、华容县党团组织遭到破坏,他机智逃脱。1929年,与鄂西特委接上关系并留特委工作。1930年7月,任红六军四十八团政委,转战洪湖苏区。10月,随红六军攻下华容县城,接着又攻下南县,临……[详细]
|
毛遇顺(1896~1928),字守心,号颖脱,今华容县胜峰乡人。幼年入私塾,1915年进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0年12月同罗喜闻、何坤等赴法,次年1月达巴黎。在法国努力做工,刻苦读书,积极参加各种爱国、反帝斗争,思想不断升华。1922年6月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成为这个组织最早的成员之一。1925年6月,共青团旅欧区临时执行委员会宣告成立,他和邓希贤(小平)、傅钟3人组成临时执委会书记局,领导开展……[详细]
|
蔡大勋(1897~1927),字锦新,今华容县护城乡人。1925年秋加入中国国民党。他高大彪悍,爱打抱不平。劣绅刘岳林,集团总、堤霸于一身,-公款、荼毒乡民。他不畏权势,当众痛陈刘岳林恶迹。1926年3月,为首组织华容第一个农协小组,任组长。刘岳林诬蔡大勋为匪首,将其逮捕入狱,经族人保释才获释。8月,当选为第一区第一乡农民协会执行委员长,要求堤工局承修刘岳林公布财务账目,并派会员代表监督,查清刘浮……[详细]
|
张巨卿(1853~1926),又名荫祚,今华容县胜峰乡人。出身于官僚世家。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在湖北任县丞,后升知县,直隶州同知。三十二年冬,奉命办理长江中上游堤防,3年功成,记大功3次,加三品衔。宣统三年(1911),武昌首义成功,潘鼎新、黄荣率革命军攻城,他为内应,活捉知县乔联昌。潘、黄率义军支援长沙,适省城政局骤变,他摇身一变,又镇压革命。民国4年,任县保甲局长,更加疯狂镇压革命党人。……[详细]
|
蔡元吉(生卒年不详),字巽伯,又名元隆、仲清。世居华容县胜峰栗树洲南畔鹦歌山。清咸丰二年(1852)参加太平军,因英勇善战,足智多谋,深受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器重,并招赘为婿。咸丰十年(1860)五月,跟随李秀成攻克江苏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太仓、松江等地,直逼上海,转援浙江嘉兴,复回苏州。十月,随军西征,自天京(今南京)入安徽南部,经江西、浙江,再入江西。次年又由江西入浙江,同年底克复杭州,升……[详细]
|
万年淳(1761~1835),原名康,派名国翰,号弹峰,清华容县塔市驿人。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举;嘉庆八至九年(1803~1804),以万康之名编修嘉庆《巴陵县志》;道光元年(1821)始,历任安徽霍山、英山、巢县知县,两署六安知州;约于道光六年辞官回乡。出仕期间,知无不为,殚精竭力,每至一地皆有建树,或创建书院以课士,或修护堤防以治水,或修葺城墙以保境,或采办谷米以济灾,或编修县志以存史,……[详细]
|
张奎祥(生卒年不详),字星五,华容县人。雍正七年(1729)授河北迁安知县,制止关吏对商贾的0,促进商品交流。后升沧州知州,缉办盗匪,修筑堤防,深受百姓拥戴,人称所修之堤为“张公堤”。十三年升陕西同州知府,送缴田赋极不方便,他请示上级,将田赋实物折钱征收,解决农户送粮之苦。疏浚华阴方山河河道数十里,从根本上解除水患。又请准豁免田粮万余金。任开封、归德、陈留、许州兼河务兵备道时,黄河泛滥,他星风夜雨……[详细]
|
张呈祥(生卒年不详),字露岩,号默村,华容县人。少贫好学,昼樵夜读,无力购书,均以手抄。雍正四年(1726)中举;十三年,充广西同考试官。乾隆元年(1736)授广东信宜知县,后历署万州、儋州知州。赴信宜任时,山水暴涨,淹没人畜无数,他捐俸赈济,打捞尸体购买棺木安葬,帮助修葺房屋;又清理冤狱,整顿漕规,救荒兴学,政绩闻于朝。他的诗文沉雄,书法苍劲。在广东做官时,有人飘洋过海前来求书。著作有《尚书集……[详细]
|
严首升(1607~1682),字颐,又字平子、平翁,号确斋,今华容县三封寺镇人。64岁时,改字上公,号解人。12岁时即作《懊春词》,名噪一时。澧州刺史周彝仲见其家境贫寒,给予大力资助,让其读书。督学王澄川、高汇旃等打破科举考试规矩,将他荐为贡生,授明太史,专负修史之任。清顺治元年(1644),马士英等拥立福王于南京,起用阮大诚,与东林党人为敌,不抚政抗清,排斥史可法等。严首升深感前途黯然,次年弃政……[详细]
|
王俨(生卒年不详),字民望,明华容县人。成化五年(1469)进士。初为兵部职方司主事,有能名,后改为工部都水统,治吕梁洪,凿石开渠,以便舟楫,并将沿河数百家迁聚为一市镇,便利行人和贸易。后改刑部广东司,历河南司郎中,“折狱允会”。因尚书王恕奏荐,升四川成都知府,“入计治行,为天下第一。”后改河南卫辉知府,升左参政。泾阳王狱案,久拖不决。他奉命查处,据实奏报,泾阳王被赐死。转任陕西右布政使。鞑靼进攻……[详细]
|
程万里(生卒年不详),字道远,号素轩,今华容县城关镇人。明天顺元年(1457)中进士,授吏部给事中、左给事。成化六年(1470),京城兴建西山佛阁,工程浩大,费用繁多。他历数弊端,上疏谏止,朝廷采纳,即命停修。旋升户部右侍郎。九年,奉命参与规划修复新疆哈密城,因功升户部左侍郎。十三年,因愤恨宦官汪直、韦瑛专权跋扈,说动兵部尚书项忠告发,皇帝罢汪直官,将韦瑛充军。后汪直复任西厂官,掌抚司事,将项忠逮……[详细]
|
刘仁宅(1395~1476),字广居,号岩松,华容县胜峰乡人。明永乐十八年(1420)乡试中举,历任 江西瑞昌知县、浙江道监察御史、广西按察副使。景泰三年(1452),思明酋都指挥黄,企图为其子夺取,思明守职,竟杀害其兄满门,谎称盗匪所杀。他周密查访,终得实情。黄恐恶事败露,贿以千金重礼,恳刘仁宅包庇,并派重兵围刘宅以要挟。他设计将黄父子捉拿归案。黄获释后即仗势搜集刘仁宅的“罪过”。他借故回……[详细]
|
谢齐家(1903~1995),字其洁,华容县鲇鱼须镇人。民国14年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任蒋介石侍卫,后去胡宗南部任排长、连长、营长,31年任第八十军参谋长。33年后,历任第一战区兵站总监部分监、副总监、总监,后勤部第七补给区副司令员、西安绥靖公署补给区副司令员、西南军政长官公署补给区副司令员、西安绥靖公署第五兵团参谋长、国防部第三区运输司令部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1950年2月去台湾,历任台湾北……[详细]
|
董新山(1908~1994)华容县万庾镇人。1929年在家乡参加农民-队,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指导员、总支书记;1935年跟随中央红军第二方面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七一五团教导员、政治处副主任、一二○师独立第一旅政治部副主任;1938~1939年,参加冀中平原抗日战争,1940年参加晋西北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详细]
|
肖授(生年不详——1445年),明代华容籍著名将领,累官至左都督。明朝宣德、正统年间,在朝廷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南方苗民聚居地区,部分部落首领借机聚众作乱。为了加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明朝廷一方面采取调停安抚政策,派得力官吏到-地区调解矛盾,安定人心;另方面则动用武力镇压顽抗的苗酋,以平息-。当时镇守湖广、贵州的总兵官①肖授,被朝廷多次派往苗酋作乱地区,率兵平乱。他不负朝廷重托立……[详细]
|
反清革命志士,英年惨遭杀害黄荣(1882-1916年),原名乘元,字象春,号英华,菊初,今华容县东山乡仙鹅村人。先后考入岳州府中学堂、湖南旅鄂中学就读。黄荣出生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俄、美、法、意、德等列强大举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统治者,对外屈辱求和、-投降,对内横征暴敛、残酷镇压人民。黄荣从小耳闻目睹民族危难、封建王朝-、腐败,痛恨不已。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由……[详细]
|
张立新,1959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鲇鱼须镇东岗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张立新从小沐浴着党的阳光,接受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思想教育。从小学到初中,品学兼优,深受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由于家庭人口多,劳力少,15岁的张立新初中毕业后,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帮助父母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张立新在家务农期间,孝敬父母,爱护弟妹;为人正直,勇于吃苦,得到左邻右舍的夸奖。1976年,由于他表现好,被选为生产队的民……[详细]
|
杨岳彬 (1908-1949) 湖南华容人。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家乡搞农运,曾任中共华容县委常委兼县总工会主席。1927年“马日事变”后,随同蔡协民、何长工一道到武汉找党,由党组织派到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卫团担任连指导员。后随部队参加了湘赣边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后曾任红四军31团3营-表(在他之前3营营长是张子清、-表何长工)、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宣传科科长、红一……[详细]
|
张义炎,汉族,湖南华容人,大学毕业。现任湖南岳阳市君山区编委办公室主任。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湖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岳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原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外书画名人研究院名誉教授。多年来,工作之余,临池不辍,潜心研习古人法帖,以现代名家李铎、周慧珺为师,为学日进。擅长行草,谋篇布局寻求险峻劲健,气势夺人,作品形成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作品曾在《湖南日报》、《……[详细]
|
阮梅 (1966~)原名崔梅香,笔名梅影。女。湖南华容人。中共党员。200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198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200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著有散文集《送你一枝原野竹》,报告文学集《天使有泪》、《拿什么来爱你》,长篇纪实文学《世纪之痛——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汶川记忆——中国少年儿童生命成长启示录》,共出版文学作品五部。万言随笔《二姐》入选“2007中国散……[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