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凯元,女,1964年生,湖南湘潭人,1981—1988年就读武汉大学,先后获国际法专业学士及硕士学位, 2000年获武汉大学国际法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常委、民进广东省委会主委,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局长。 陶凯元曾任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分管行政审判、知识产权审判、涉外及涉港澳台商事审判和海商海事审判工作,积极推动并身体力行司法体制与工作机制改革,使分管的……[详细]
|
肖永义 (1928~)笔名楚天舒。湖南湘潭人。中共党员。1948年在湖南参加党领导的-,1949年在四野中南军政大学学习。解放后历任汉口高级步校训练部政治部干部,武汉军区工程兵副处长,长沙北区武装部副政委,政治学院、国防大学编研室、副主任。中国老教授协会编审,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常务理事、顾问,解放军老战士丛书《红叶》主编。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毛泽东诗词对联辑注》、《毛泽东诗词史话》、《……[详细]
|
吴之南 (1930~2002)笔名氐柟。湖南湘潭人。中共党员。1948年就学广西大学中文系。1949年参加解放军,历任四野41军宣传员、文教干事、文字及摄影记者,解放军建军30周年征文部,41军政治部文化干事兼创作组长,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军政大学学员队副政委,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小说组组长、副社长,编审。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浪是屋檐网是床》,散文集《浪踪云……[详细]
|
李楚高(1850~1922),湖南省湘潭县人。清同治末年,清军陕甘总督左宗棠在湖广募兵,李楚高投军左宗棠麾下。清光绪元年(1875),沙俄侵占伊犁,左宗棠受朝廷派遣前往新疆伊犁抵抗。李楚高任清军行营把总,屡建战功,受到嘉奖。光绪十一年(1885),李楚高离开左宗棠部到两广总督张之洞属下冯子材麾下,任龙州行营把总。后随清军到越南,,收复镇南关,打败法-队,攻克谅山。李楚高在抗法战争中战功显著,授予五……[详细]
|
许士杰(1920—1991年)隆都镇樟籍乡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樟籍乡支部书记、西樟乡总支书记。1943年隆都沦陷前后,以小药店为掩护,搞情报,做内应,配合潮澄饶敌后抗日武装小组打击当地日伪政权。1944年11月任中共潮汕铁路工委组织部长、副书记。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5年10月调回家乡开展-工作。1946年9月任中共普宁县委组织部长、副书记。1948年先后任中共潮澄饶平原县委书记……[详细]
|
杨广泉(1915一1987年) 澄海市区仙居村人。潮乐演奏家、乐器改革家、作曲家。少好潮乐,17岁被聘为澄海国乐研究社音乐指导。后拜名家郑映梅为师,研习古筝和琵琶。1950年初发起成立汕头市潮乐改进会,任会长。1952年受聘为粤东实验潮剧团、恰烈潮剧团乐师,为当时潮剧4大领奏之一。1956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届音乐周,领奏《柳青娘》、《粉蝶采花》、《寒鸦戏水》。1959年随广东潮剧院一团到北京……[详细]
|
蔡仰高(1891一1984年) 莲下镇程洋冈村人.著名中医妇科医师。蔡仰高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实践,医术高明,擅长妇科。其间撰写了《脉学辑要》、《中医脉学经验》、《妇科学》、《补中固经汤治疗总结》等10多篇医学论著,所创制的“补中固经汤”制剂被选辑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他还把祖传13代的秘方献给国家。蔡仰高医德高尚,饮誉海内外,曾任汕头市中医院副院长,中华中医学会汕头市分会副主任委员。1956年7……[详细]
|
王浩真(1903—1984年) 澄海市区东湖人,著名柑桔专家。早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园艺系,攻读柑桔选种专业。毕业后在广州岭南大学任教,与江秩、马利玛里士合编《广东柑桔生产概况》在美发表,受国内外柑桔专家赏识。1935年在潮汕创办柑桔试验站,发表了《汕头附近柑桔栽培法之考察及改良之建议》,对潮汕各地柑桔生产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同时,与林越、郑树雄等创设“潮汕柑桔产销合作社”。1946年创办“饶平县华……[详细]
|
谢易初(1896—1983年)? 原名谢进强,外砂镇蓬中村人,爱国华侨、实业家。27岁赴泰打工,后集资创办正大公司,经营菜籽、饲料,几经艰苦创业,发展成为正大国际投资有限公司。1950年偕夫人回国,先后担任国营澄海农场技术员、副场长、国营白沙农场副场长、县人委委员、县侨联主席、省政府委员、全国侨联委员等职。在农场任职期间,将全部工资赠给澄海农场兴办福利事业。他大搞农业科研,除引进优良蔬菜品种外,还……[详细]
|
廖公圃(1892—1980年)祖籍上华镇横陇村,生于泰国,15岁起协助其父经商。卢沟桥事变后,廖公圃全力支持国内抗战,任全国“劝募公债暹逻分会”副会长,与爱国侨领蚁光炎、萧佛成、郑子彬、陈景川等人—起,发动侨胞,支持抗日救国。继又与劝募公债同仁30多人发起组织潮州会馆,任副主席。并与蚁光炎、陈景川等人创办《中国日报》及《中原日报》,为正义、自由、抗日呐喊。抗战期间,他与各侨领发起组织“潮州米业平粜……[详细]
|
陈卓凡(1898—1976年)原名万安,东里镇塘西人,爱国民主人士。早年赴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与彭湃等人组织赤心社。1924年毕业回国后,任海丰中学教导主任,参加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动。翌年随东征军到汕头,受周恩来委派,任揭阳县长。1926年冬,任漳州各属政治监察员,积极推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开展反封建运动,处决-,深得人心。“四·一二”-政变后,被国民党右派通缉,避居香……[详细]
|
蔡楚吟(1910一1969年)? 女,小名玩娟,澄海市区西门人。14岁考入县立第一女子学校附属师范讲习所,1925年在澄海中学读书时加入共青团,翌年1月入党。1926年1月,东征军克汕,邓颖超从汕头来澄海,在蔡楚吟家与妇运骨干交谈,指导妇运工作。1926年4月,蔡楚吟当选为共青团汕头地委候补委员。7月,作为岭东学生联合会代表,出席广东省学生联合会代表大会。9月,与丈夫伍治之一起调往中共海陆丰地委工……[详细]
|
王鼎新(1894—1968年) 又名王心民、王慎名,蓬下镇槐泽村人。岭东著名教育家、书法家。1914年春,王鼎新东渡日本求学,先后毕业于东京成城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留日期间积极参加彭湃等组织的“赤心社”,曾因反对袁世凯-,在日本被捕入狱。1921年春回国后,在广州任潮洲旅省八邑中学校长,致力于改革旧教育。1923年在汕头创办《时报》,担任总,宣传民主革命新思想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1……[详细]
|
林伯歧(1889—1968年)? 溪南镇董坑村人。爱国侨领。17岁赴泰国经商,任北极霜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安保险有限公司董事、盘谷银行董事顾问等职。历任泰国中华总0执监委员、潮州会馆监委主任、华侨报德善堂董事长、澄海同乡会第一届理事长、天华医院、中华赠医所监事等社团职务。林伯岐热心社会福利,投身革命,1924年代表泰国华侨,出席孙中山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林还在家乡董坑村创办圣彰……[详细]
|
王远勃(1905-1957年)澄海市区城东人,著名油画家。王青年时代留学法国学习油画,回国后当上上海美专代理校长。后弃文从商,于1946年前往天津主理兴行生意,全家定居天津。50年代初,周恩来向教育部提名,安排王远勃担任天津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任兼教授,继续从事美术事业。1957在天津病逝,终年52岁。……[详细]
|
杜国庠(1889-1961年)莲上镇兰苑村人,笔名有杜守素、林伯修、吴啸仙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杜国庠1907年赴日本留学,与郭沫若为同窗好友,后与李大钊等在日本东京筹组“丙辰学社”,进行反袁斗争。1919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从事先秦诸子思想的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作。是我国较早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整理和研究中国思想史且卓有成就的学者之一。著有《先泰诸子的若干研究》、《先泰诸子思想……[详细]
|
朱良宝(?一1573)。澄海县苏湾都涂城村(今属莲上镇)人。农民出身,善勇好武,膂力过人。明嘉靖年间,农民王伯宣聚众起义,朱良宝起而响应,为伯宣部属。后伯宣兵败被杀,朱良宝与林道乾互相呼应,朝廷一时未能征服。隆庆中,朱良宝与林道乾、魏朝义等接受朝廷招抚。隆庆五年(1571),朱良宝和林道乾得知总兵张元勋等将“不意图之”,二人相约,再度举义。同年八月,官府带兵“征剿”,扎营程洋冈寨外,朱良宝乘其不备……[详细]
|
陈良弼(生卒年不详),字元扶,澄海县苏湾都南砂村(今属溪南镇)人。良弼父早丧,家境虽贫而勤学不倦,明崇祯十年(1637)中进士。初授官行人司,奉皇帝令册封靖江藩王,再册封益藩王。良弼从不收受他人赠礼,任应天府乡试主考官时,因善于识拔贤士,声望远播,升任南京河南道御史。崇祯十五年(1642),良弼奉命巡视南京城防。时值局势纷乱,他实行保甲法,惩治坏人,巩固城防,稳定人心,南京城因而解除了-。崇祯十七……[详细]
|
许龙(生卒年不详),别号庆达,苏湾都许厝村(今属莲下镇)人。明朝末年,东南沿海寇患严重,海盗常扰犯南洋(今之莲上、莲下一带)。许龙召集乡众防卫,保护家乡,并擅取海上的渔盐之利,雄踞一方。明亡后,许龙归附清廷,授潮州水师总兵,封都督衔,常与郑成功对抗。顺治十五年(1655)三月,郑成功派部将陈鹏率兵进攻,许龙以舟师抵御,最后许龙兵败而逃。康熙初年,朝廷下令东南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人民流离失所,许龙奏……[详细]
|
杨钟岳(生卒年不详),号大山,澄海县苏湾都银砂村(今属溪南镇)人。顺治十四年(1657)中举人,十八年中进士。钟岳中进士后在翰林院供职,后调户部,被派出京监督通州仓库和风阳税务。他立法详尽,按章办事,使奸猾官吏无孔可钻。康熙九年(1670)任会试同考官,后出任福建督学,有选取人才之能,当时的名流如赵恭毅等皆出其门下。福建吴巡抚因他贤能,举荐于朝廷,皇帝特下旨升杨钟岳为参议。不久,因父母双亡,离职回……[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