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群飞 手机玻璃大王
周群飞,女,1970年出生于湖南湘乡,蓝思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人。从事玻璃制造20余年,掌握了一套特种玻璃加工生产工艺。从做手表玻璃起家,成为“手机玻璃大王”。早年经历1970年,周群飞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市壶天镇一个小山村。上世纪80年代末期,父亲领着全家南下广东谋生。周群飞来到深圳,在深圳大学旁找了份工作,白天在手表玻璃加工厂打工,晚上去读夜校。周群飞学过会计,经常义务帮会计贴发票、抄流水账。为了尽量……[详细]
|
宋文汉,1939年6月生,湖南省湘乡市金石镇石坝村人。195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师、军、军区司令部参谋,副处长。1983年5月任陆军第41军副参谋长,1985年8月任陆军第41集团军参谋长,1988年7月任陆军第42集团军参谋长,1990年6月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1996年11月任广州军区参谋长,2002年1月至2002年7月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9……[详细]
|
钱宗仁(1944~1985),生于湘乡东郊乡茅浒洲。1964年8月,他远走新疆,在阿克苏地区开荒种树,先后在《新疆文学》、《新疆日报》、《阿克苏报》上发表文章。“文革”中,钱宗仁被列为“黑七类”;遭游团、批斗和酷刑,1970年,钱宗仁被遣送回湘乡“改造”。1974年落实政策时,钱宗仁重返林场;1975年底,他利用字典和废纸研究汉字结构,创造出汉字笔顺号码排字法;1978年秋,他被借调林场子弟学校以……[详细]
|
蒋德钧(1851~1937),字少穆,晚号戒庐老人、乐天老人,湖南省湘乡县人。是蜀汉名臣蒋琬后裔。清末官吏,曾任四川龙安知府,在任11年,清廉勤敏、政声卓著,为士民拥护。生平光绪九年(1883年)任龙安府知府,执政十年,颇有政绩。在任时,“朝接吏民逾日是,夕治文书过夜午”,政务案狱等皆从来不拖沓,断案、办事公正廉明。彰明县大盗陈铁牛为害乡民已久,人皆恐惧,他下令拘捕归案,处以极刑。民间-流行,他嘱……[详细]
|
刘锦棠(1844-1894)字毅斋,山枣城江村人。儿时仅入私塾数月,咸丰九年赴江西投督父刘松山老湘营,先后在江西、安徽镇压太平军,累授知县、直隶知州衔。同治五年(1866)镇压河南等地捻军及回族起义军,累升知府及巡守道。九年正月,其叔被回军马化龙部击毙,他以三品章京接统军务。十一年五月,回湘乡募兵。七月返营,先后镇压肃州马文禄、循化马桂源、马本源、焦伟、河州闵殿臣等三起回民起义。十三年任西宁兵备道……[详细]
|
易本羲,(1887-1911),字曦谷,别号竹心,笔名羲皇正胤,湖南湘乡县十都大坪(今湘乡市潭市镇大坪村)人。东皋书院肄业,1903年入长沙武备学堂,黄兴在长沙创办的明德学堂、经正学堂,以教书为掩护,宣传革命思想,筹组革命团体,策动反清起义。年仅16岁的他到长沙不久后即追随黄兴从事民主革命活动,深得黄兴器重。次年黄兴、宋教仁、刘揆一等在长沙秘密成立反清革命团体时,17岁的易本羲毅然加入,成为华兴会……[详细]
|
陈方度(1876—1949),字闿梁,湖南湘乡县人1876年出生于湘乡县谭市镇,后寄居湘潭。毕业于武昌两湖书院。较早接触西方资产阶级学说。结纳赵声等。在南京开办养正学堂,倡导革命,被两江总督魏光焘驱逐回湘。1903年,与易本羲一同参加华兴会。次年,在江西常备中军统领郭人漳营中宣传革命,联络军人,被捕,囚禁三天后脱逃九江至武汉。在武汉与易本羲一同参办“科学补习班”设华兴会支部于武昌。长沙会党起义事泄……[详细]
|
杨王鹏(1886-1916),复姓杨王,名鹏,字子鬯,湖南湘乡县三坊花桥(今属梅桥镇丰城村)人。1886年农历十一月初四生于一个破落文人家庭。杨王鹏少时聪颖,思想异于常人,每有所思则发感为诗歌。且性格倔强,富于反抗精神,对其父的封建礼教十分不满,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非常愤慨。感于中华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他很仰慕历史上的岳飞、史可法等人物,决心学习他们,从戎救国。15岁投入湖南新军五十标。这时,他与黄……[详细]
|
张通典(1859-1915)字伯纯,号天放楼主、志学斋老人。湖南湘乡人.1859年出生于湘乡县城南泉井坳一字庠(今属湘乡市东山办事处双泉村)。张通典,附贡生。自幼聪明有大志。曾于浙江余姚(姚江)学习研究经籍,特别重视明儒之学,很有造诣。爱诗歌,与县城及近郊青年陈瀚等10余人结成东山诗社,活跃于清光绪初叶,后概称“东山十子”。从1884年至1911年先后在两江,湖广,两广督署及湖南,江苏抚署历任奏牍……[详细]
|
廖新甲(1896-1926)名兴芬,字馨阶,湖南湘乡人。1896年出生于湘乡县新铺乡喉塘元山冲人。1911年投湖南新军第四十九标为正兵。武昌起义后,在光复湖南、援鄂抗清战斗中作战勇猛,绰号“廖猛子”。中华民国成立后,升任巡防排长、连长,1916年7月,随部驱汤(芗铭),升任营长。9月6日,参加驱张(敬尧)运动,任湘军永衡区第八营营长;先后赴湘乡谷水、祁阳文明铺、东安四望山、新田阳明山及嘉禾、祁阳、……[详细]
|
谢国光(1880-1928),农历4月16日生。字冠军,湖南湘乡市月山洪海屋场(今属月山镇)人。谢国光天资颖异,幼年读书不屑死记呆背,而义旨了然。兄弟三人,居长,十二岁失怙,母成氏以一身兼教养。1896年,谢国光投笔从戎。初投武卫楚军统领吴隆海麾下,后入永州镇张庆云部。1911年10月,革命党武昌首义,湖南反正,国光积极响应,被任为南武军分统,率师援鄂,击退清军。翌年裁遣南武军时,被保留为第六区守……[详细]
|
葛谦(1885—1908),原名藩宣,后改潘宣,字叔安,号诞麟。湖南湘乡人。1885年10月2日(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出生于湘乡县城关镇三门滩。其父葛立生是清朝贡生,候选直隶州同知,诰封奉直大夫。葛谦兄弟八人,他居第七。葛谦七岁丧父,家境每况愈下。他虽生于富家,实长于贫寒,从小就为人忠厚朴讷而聪慧过人。他在私塾发蒙,后考入长沙农业学校和长沙兵目学堂。这时湖南尚较闭塞,风气不开,葛谦郁郁不得志,就于1……[详细]
|
彭新民(1885—1940),名权,字方瑞,湘乡县城关镇直四牌楼人。1904年投湖南新军,为教官蔡锷赏识,次年随蔡去桂林创办陆军小学堂。11月与葛谦、谭道源等加入同盟会。1911年随蔡锷去云南训练新军并举行五华山起义,继武昌起义促成西南反正。1915年随蔡讨袁,任护国军中校军官。翌年蔡锷逝世,转投湖南永属区司令谢国光,任上校军官,先后随谢护法、驱张、援鄂、镇守衡阳、反赵、援粤,以上校军衔入黄埔军校……[详细]
|
龚铁铮(1888-1916),字炼百,湖南湘乡县城关镇云门寺(今属望春门办事处星星村)人。龚铁铮从小聪颖好学,五岁入私塾读书,在父亲的熏陶下,学问长进很快。1904年,他年方十六岁,参加湖南省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因成绩优良派送去日本留学。在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化学科就读,毕业后又攻读政治法律学,研究东西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他从小受父兄的影响,对封建帝制极为不满,向往民主。在日本求学七年,不仅学业优异……[详细]
|
萧仲祁(1873—1967),字理蘅,号荔垣,湘乡县潭市镇人。晚清举人,湘乡人俗称为“萧六举人”,近代名士同盟会会员萧鸿钧之弟,父亲萧初芗为当地士绅,学识渊博,家境殷实。清末民初,萧鸿钧与弟萧仲祁的文章、品德与才华在湘乡名声极盛。有“掩藻湘中”之说(湖南省省长何健语)。1898年与本县廪生王国柱、湘潭监生张本奎等创设化学制造公司。1903年中乡试,三月赴日本,留学东京明治法政大学。1905年十一月……[详细]
|
章迪秋(1882-1925),名驾时,又名锦慎,字松吾,湖南湘乡人。1882年年出生于湘乡县大坪乡韶峰村(今属韶山市)人。民国初期军事将领。1902年考入江南将弁学堂高等科,以最优成绩毕业。后历任江苏常备步队第一标一营管带、标教练官、混成旅参谋官、陆军学堂监督等职,为江苏巡抚程德全赏识,提升为督练公所总参议。受反清反帝制及族兄章孝彪的影响,思想激进。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他于11月4日率……[详细]
|
谭馥(1878-1909),湖南湘乡人。1878年出生于湘乡县梅桥镇土桥铜坑井人。字文炳,又字绍基。少年时参加哥老会反清。20岁投军,组织湖南军队内的哥老会秘密活动。“因熟识洪家反清复明之宗旨。慨然以光复为己任”;稍长.“投身营伍,亟欲运动各方兵士之属哥老会籍者使为己用”。他考虑到广州巡防营士兵多属湘籍,且多会党,便于l907年偕黎萼等人毅然来到广州投奔在粤的黄兴,谭人凤。由葛谦介绍加入同盟会。,……[详细]
|
文尚武(?--1914年7月21日)湘乡人。湘乡白田乡林家湾人(今属湘乡白田镇星辉村),据其族谱记载,文尚武受孙中山先生-影响,投入江南讲武堂,暗地联络,武昌起义时从讲武堂毕业,随焦陈二督奔走游说而首树独立旗帜。在反袁运动中,与其同志刘国敦密谋举事,事泄在家中被捕,备受酷刑没有一语以攀供同党,于1914年七月二十一日被汤芗铭杀害,临死前烈士神色自若,高呼“同志努力”!后南京政府定为烈士,在其家乡建……[详细]
|
王礼培(1864—1943),字佩初,号南公,晚号潜虚老人,湖南湘乡人1864年出生于湘乡厚丰(今属山枣镇飞链村)。王礼培的叔祖王鑫是湘军创立人之一,到了他这一代,弃武从文。他在十岁时,随伯父寓居长沙,曾就读于思贤讲社,后又读书于致远楼,并曾求教于湘潭名文人王闿运。1893年,中乡试举人。次年赴京应试不第。1905年8月,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校”。湘乡县也开始办去了新式学校,即湘乡中学堂,设……[详细]
|
王志清(1870-1927)名懋昭,字恢莲,湖南湘乡县人。1870年出生于湘乡县横铺乡坳头村人。家贫,幼入私塾,学业优异。及长,任扬州两淮盐捕营员司,补用花翎五品分省县丞。1902年赴天冿,与姨表兄黄茂秋秘密从事革命活动,数度回乡联合地方力量,反对萧介藩团防队残暴行为.萧以“火刑”处死湘潭小偷邓搭毛,王仗义向县、省当局控诉,获胜。1911年赴京、津,入同盟会,后转国民党。1915年回湖南联络讨袁,……[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