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丰元(1918~1989) 本县江口回族乡江口街人。生于1918年9月24日。 1935年1月同本乡青年罗新友、杨乾建、张子成参加红二十五军,田被编入新兵营,不久调军部交通队当警卫员。历任排长、连长。193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过商洛葛牌镇伏击战、山阳县袁家沟伏击战、榆林桥战斗和平型关、直罗镇战役等。1938年5月在威县战斗中负伤(一级甲等残废)。后在一二九师卫生部和旬邑荣院养伤、疗养……[详细]
|
汪本善(1909~1980)本县丰富乡河口村人。少年时代,曾读书于镇安县六里沟初小和该县高级小学,毕业后,回家务农。在务农期间,曾任丰富保保干事兼任该保小学教师。1935年红二十五军来到丰富一带,打富济贫,宣传革命道理,在丰富和沙洛两乡建立苏维埃政权。汪接受了革命思想,便于1936年2月组织“抗捐军”,以张绍堂、赵兴才、郑大富等贫苦青年为骨干,逐步发展到80余人。“抗捐军”在丰富彭家沟一带,发动农……[详细]
|
胡道任(1891~1980)字伯勋,本县沙坪乡人。1909年毕业于江口高级小学。1911年1月,入省立陆军小学。1913年8月,又考入陕西省陆军测量学校地形科,1915年1芝月毕业,到测量局担任一等测量科员,从事地形测量的工作。1934年参加了泾惠渠的测量工作,测绘技术水平娴熟,工作勤奋努力。1940年省测量局选派参加国家测量总局在贵阳举办的天文磁力训练班,学习十分刻苦。3个月的学习,即掌握了用高……[详细]
|
钟玉珂(1890~1967)原名钟金钥,玉珂是他的字,关口街人。民国十二、三年,在西安上陆军测量学校,与吕瑞初、赵寿山、孙蔚如同学。三年毕业后,编入军官队。随冯玉祥部队两年,由陕西转战河南开封,任河南印刷局长5年,继到山东任民政厅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回陕西(时值孙蔚如任省长)任民政厅委员,汉中第五行政专员公署任禁烟督察专员。1941年在西安教育长训练班学习半年,调西乡县地方行政干部训练所任上校教育……[详细]
|
柯德庵(1892~1966)名大全,字德庵,排行第九,人称柯久先生。本县汤坪乡人。193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政法系,接受民主思想,对时局有一定的见解。1931年至1946年长期在家赋闲,下河捕鱼,不问政事。1946年地方司法独立,同时建立军法室,原军法承审李鸣周调任镇安县。宁陕县急需配备一个军法承审,条件是本县籍贯,有法律知识,经张乐天推荐,县长潘和笙任命柯德庵为军法承审。后来,潘和笙又将自己兼任的……[详细]
|
桂超亚(1898~1960)原名雨融,字卓然,本县汤坪乡人。祖籍江西德安县,曾于湖北黄梅县安家落户。远祖高敏,参加川陕鄂白莲教农民起义,失败后携子复万逃隐秦岭深山后,落户宁陕县汤坪乡汤坪沟小廖家山,佃农为业。复万继业移居汤坪乡小沟口西庄。长孙光兴考取贡生,教书乡里数十年,晚年,得受平利县七品教谕。超亚6、7岁启蒙于乡塾,习读四书五经诗史文集。1915年入老城高等小学堂,1918年毕业后到西安入省立……[详细]
|
柯大章(1878~1959)字次韶,本县汤坪乡袁家埫村人。清末秀才,自幼随父学医。柯精心钻研,汇集陈修园所著医书72种,参阅瘟病条辨、景岳全书、血证论等。摘要手抄《伤寒论》、《金匮要略》两部。每部4本,每本长约4寸,宽3寸,厚5分,自制布壳书套。装璜可谓精致,字迹工整,随时携带。患者就诊,无论贫富,均不推辞。非疑难重病不出诊。因其身躯矮小(1.3米),确需出诊,路程稍远,必备“滑杆”接送。柯大章行……[详细]
|
彭六吉(1908~1955)名易谦,宁陕县蒲河人,彭治安之子。1941年加入国民党,1943年任柴四乡副乡长,1944年参加省战干团地干班受训,1948年任柴四乡乡长、区党部书记。1945年2月,彭借故陈大华、宋朝顺种大烟押送县政府枪杀。诬告刘名成种大烟拖死在狱中,逼迫廖兰举逃走。1946年在木河坪余老大家搜捕新四军排长一人,彭六吉残忍地用石头砸死。同年,彭六吉又探得我新四军一个连经木通沟至林口子……[详细]
|
周观春(1907~1951)本县关口街人,曾用名周省耕。周于1927年至1937年在太山庙初小任校长。1937年任县学租管理员,1939年至1940年任县动员委员会书记。1942年任县粮食科长。1945年至1949年担任县临时参议会副参议长、参议长、县党部执行委员、三青团干事、直属第二区分部书记、勘乱建国委员会主任、优待会主任等职。周于1938年参加国民党,1946年由县党部书记李培棠拟报为国民党……[详细]
|
彭登义(?~1951)化名陆立德、陆成德,本县两河人。1934年至1938年在西河寨子彭源洲处任二排排长。1935年加入国民党,1945年任西两乡自卫队队长,1946年任西两乡第一保保长,1949年2月任四一防谍室25组组长、盘查哨东峪河负责人。1935年彭登义与其兄彭登礼纠集西河寨寨丁,诬陷过路客商以盗匪为罪名,将客商赵金斗、张成元、张名金3人杀害于河心堡的沙坪,劫去大烟和布匹。同年,又以盗匪为……[详细]
|
彭治安(1880~1951)本县两河小庄子人。为宁陕县“四大豪绅”之一。曾任蒲河地区副团总、保董、区长、参议长、县参议员。1918年彭以查烟苗为名,0李旭贵等人银洋200元,白银2080两,独吞。群众极为不满,李力顺、杨中林、徐高友等40余人上诉控告。彭在蒲河地区,拥有生杀大权,群众称之为“二县长”。彭在任副团总和区长期间,先后率队杀害新四军干部战士40余人。1946年腊月初四,解放军路过柴家关乡……[详细]
|
周子达(1904~1951)化名吉兴魁,本县蒲河区人。1919年毕业于高级小学,1940年肄业于陕西师范讲习所,1944年毕业于陕西战干团。1940年任宁陕第五乡公所干事,同年加入国民党。1942年任汶五乡副乡长,1944年起任汶五乡乡长,国民党区分部书记,侦防组通讯员、四一防谍室四分所所长、情报收集所五分所所长等职。周子达在任职期间,作恶多端,1946年在抓壮丁中,-、审讯、拷打群众,致死11人……[详细]
|
张介臣(1900~1951)名善一,又名介臣,宁陕县城关镇人。生性乐观、豪爽。早年在县立高等小学毕业。当时正值军阀混战。善一报国无门,为糊口计,曾经营杂货铺。因生意萧条而倒闭。后又承包烟酒税务,又因生活开支挥霍,挪用白银200多两,被当局关押,经保释回家住闲。1926年因家事纠纷,加之夫妻不合,断然出走。途经大岭又遇上土匪路劫,身无银钱,衣物被抢,出山后在关中找到亲友陕军营长黄松如,收留入伍。善一……[详细]
|
杨叙五(?~1949)本名大伦,字叙五,本县江口街人。民国初年毕业于陕西省立第一中学,擅长书画、作对联,才学超人。其书法刚劲有力,绘画栩栩如生。因兵荒马乱,隐居山村。从事教育,兼以务农,不入政界。1925年杨叙五担任江口小学校长,时有国民党部队占据学校,无法上课,他设法借用彭氏宗祠为临时校址,使学生有就学场所。1929年宁陕县政府奉令撤销江口县佐公署,改为行政区第四区分所,任杨叙五为区长,他坚辞不……[详细]
|
张炳文(1915~1946)又名张成彦,宁陕县江口乡江口街人。1936年10月在江口参加红七十四师。1946年12月初,第二次解放江口后,在转战途中牺牲于镇安县栗柞坪,时年31岁。张炳文出身贫寒,1919年随父亲从安康五里逃难于江口安家落户。1934年12 月,在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他哥哥张成贤参加了红二十五军。炳文则参加了宋老九领导的江口神团。1935年冬,神团主要成员宋老九3人突然遭到县保安大队……[详细]
|
廖金元(1893~1938)字辛楼,宁陕县老城人。民国十年 (1921)接办老城北街小学。积极鼓励家长送子女入学,决定:“凡来学校求学的学生,书杂等费一律免交。”自己捐500元作学生书杂费。十二年(1923)秋第一班毕业生赠送“同荷教泽”匾额一块,以示纪念。为了扩大学校经费来源,于十八年(1929)组织学生种植桑园。省教育厅根据他的办学成绩,授予二等银质奖,晋升为宁陕县教育局长。廖亦通医术,并有自……[详细]
|
杨文贤(?~1936)化名杨江,陕西蓝田县小寨乡岱峪口人。原在杨虎城部宪兵营当兵。1932年经中共西北特支部书记谢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4月受中共陕西省委派遣,同沈敏、柯瑜华一起到安康东沟口发动何振亚部队起义。成立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沈敏任军委主席,杨文贤仨组织科长。1936年10月,杨文贤第二次赴西安向省委汇报情况,要求省委派干部加强对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的领导,并把红七十四 师支援的二……[详细]
|
黄炳(1865~1933)贡生,本名黄桂芬,字仲寅,号孝如。出身贫家,幼好学,秉性聪明,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考中贡生,居家深研黄帝《内经》、张仲景《伤寒论》、李时珍脉学,修园医术,为乡里疗疾。黄炳治病,不分贵贱,不计昼夜,不论远近,随到随诊。从不受人分文。药费有则收,无则赊,贫则免。历年除夕,对关口孤老院十余位鳏寡孤独、废、疾而无所依者,赠以粮米肉菜,务求春节共乐。黄炳生性耿直,疾恶如仇,爱打抱不……[详细]
|
郑道金(1878~1925)名德润,字子修,又号知非子。本县四亩地人。清末拔贡生。富甲一方,乐善好施。清宣统三年(1911)在四亩地下街捐资办义学,名曰养正学舍。教书先生的薪俸、学生的教材全由郑供给,学生只自备纸笔墨砚。学生最多时41人,最少27人,持续三年,后因兵乱停办。民国六年(1917)捐资翻印《大生要旨》200册,发给宁陕、佛坪两县学生,普及妇幼胎产保健知识。民国二至十四年(1913~19……[详细]
|
汪利润别名海门,又名一庵,贡生,本县城关镇人。幼年聪明,人称神童。初入厅办太乙书院,学习刻苦,长于作文,更擅长书法。不到30岁,便考取贡生,曾跟本厅通判王赞襄学 习,又到三原县贺复斋先生处进修。遍读经、史、子、集,光绪末年(1908)回本厅担任太乙书院山长。宣统初年(1909)接受省存古学校主管教育的高赓恩聘请,担任该校教员。辛亥革新时,离职回家。后又担任本县高小校长,并兼任教员8年,热心教育事业……[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