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金全(1923—1948),又名曾-。阳朔镇县前街人。出生于贫民家庭。15岁入阳朔国民中学, 1940年入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读书。194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夏在桂师毕业后,到灌阳任教,担任中共灌阳党小组长。1944年日军发动湘桂战役前夕,根据省工委关于发动群众抗日的有关指示, 9月在兴坪组织兴坪战时青年服务队,发动群众,抗日保乡。国民党政府桂林民团指挥部企图收编服舅队,曾金全严词……[详细]
|
秦耀文(1915—1949),化名蔡哥,福利镇渡头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41年在国中简师班读书期间,受进步老师启发,阅读了一些革命书籍,开始接受革命思想。1944年春, 秦考取桂林师范学校。秋,日军南犯,桂林疏散,随校-贵州。1945年1月,在遵义师范学习。毕业后,到贵州省遵义县排军乡四面山教书,结识当地的中共党员,开始在农村进行革命活动。1946年,到重庆亚洲中学任国文教师 (亚洲中学是中共……[详细]
|
莫休(1912—1938),福利镇青鸟山村姑婆寨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32年肄业于广西省立第三高级中学,后投考广西航校为第一期飞行生。毕业后,入日本明野陆军飞行学校深造。1935年任广西航校少尉飞行员,1937年擢升为广西飞机教导队中尉分队长。后调第五路军飞机第二中队任分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广西空军归中央领导,莫休被任命为中央航空委员会空军第三大队第八中队分队长。 曾在西安、襄阳、信阳等地担……[详细]
|
谭永爵(1909—1984) 塘红乡石门村人。壮族。念过小学。青年时跟随本村老医生蓝日裕学医,他的母亲也是一位祖传老医生,永爵在蓝老医生和母亲的精心培育和指导下,医术提高很快。特别对利用中草药治疗骨折更是潜心研究,并有创新,成为远近闻名的骨折治疗医生:1976年开始,为了方便病人治疗,在石门大队卫生所设留医病床12张。数年来,共治疗各类骨折600多例, 治愈率达80%以上。他工作认真负责,对生活……[详细]
|
蓝锦光(1952—1979) 白圩镇大浪村拉黎庄人。壮族。初小文化。出生贫农家庭。197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3月复员任民兵排长。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任大浪大队支前民兵排长。在前线,他跟随解放军出色地完成了抬送伤员和运输弹药的任务,穿插进攻高平时,3月3日在嫩金山坳地段被越军伏击牺牲,后记三等功。……[详细]
|
覃学臣(1958—1979) 白圩镇文岭村新盛庄人。壮族。初中毕业。1976年11月应征入伍,在部队当炮手。他学习认真,工作积极,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 2月19日,当连队挺进到同登前线一个无名高地时,突然受到越军炮火袭击,他和副连长受命留下,带领部分战士还击敌人,以掩护部队顺利前进。在战斗中,副连长负了伤,他的腰部也负了伤。学臣不顾伤痛,顽强作战,不……[详细]
|
卢善才(1956—1979) 白圩镇龙楼村局呇庄人。壮族。初中毕业。197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战士、排长,在部队服役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复员回乡,在生产队任指导员。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任龙楼大队支前民兵排长。在前线,他跟随解放军出色地完成了抬送伤员和运输弹药的任务。3月3日,在穿插进攻高平时,于越南嫩金山地段被越军伏击,中弹牺牲,后记三等功。……[详细]
|
卓德和(1956—1979) 明亮乡塘隆村塘马庄人。壮族。初中毕业。1973年秋,德和担任生产队农科组组长,兼民兵排长。在生产中,他把学到的文化科学知识用于生产实践,使农科组种植的稻谷连年获得增产丰收。1976年4月, 德和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广东服役。当时部队参加农场生产,他负责农田排灌。为了搞好科学用水,经常扛着劳动工具巡视田间渠旁。1977年春,连队选德和到军部学习2个月,回连队后任第一……[详细]
|
石成球(1922—1974) 别名石容恕,巷贤镇长联村良塘庄人。壮族。桂林师范学院理化系毕业。1948年秋,在宾阳中学任教,并参加了读书会(进步组织)。一方面印刷革命传单拿到游击区散发, 一方面组织歌咏队及话剧团,演唱革命歌曲。1949年1月,石和卢建文离开宾阳中学回乡, 同卢哲等人组织发展上林南区游击队。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与攻打黄华山金矿公司的战斗和刺杀恶霸李文澜的行动。不久又参……[详细]
|
韦启华(1920—1968) 澄泰乡大坡村人。壮族。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湖南师范学院毕业。1944年秋师院毕业后,先后在湖南国立农业职校、湖南省永顺联立中学、湖南省立第八中学、九澧联立中学任教,他责任心强,教学有方,深受同学们的欢迎。1949年秋,回上林中学任教,韦先后任上林中学教师、教导主任、副校长等职。他任教19年中,严于律己,不谋私利。一家三代九口人,住的是两间旧泥墙屋,不足30平方米,……[详细]
|
何福同(1898—1960) 协和乡六门村(今澄泰乡大坡村板文庄)人。壮族。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毕业,旋到日本考察观光。回国后,先后到烟台、安庆等地教学多年。之后,又调广西桂林省立第三高中任校长。不久,升迁广西教育厅任督学。抗日战争前夕,赴印度尼西亚,在中爪哇省府三宝垄华侨中学任教8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家乡,1948年到香港,任教于沙田华侨工商学院,并与友人合资在九龙塘开办尚德英文书院,但因九龙塘……[详细]
|
覃宗让(1919—1953) 三里镇长塘村文迪庄人。壮族。少年时在上林县立初级中学读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后入南宁西南英语进修班专攻英语1年,考入桂林逸仙高中。毕业后考入中央军校四川航空学校。曾在江西省遂川机场任空军机械管理员。后又考入美国芝加哥航空学院,1948年毕业。回国后任国民党沈阳空军司令部情报科长。在国民党军队里,他目睹旧政府的腐败无能和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恶行为,所以一直不安心……[详细]
|
成汉庭(1929—1953) 大丰镇云城村人。贫农。壮族。初小文化。家庭出身贫苦,三代当长工。1951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3月土匪-,他便跟解放军到大明山剿匪,扛弹药, 送情报。平定匪患后,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同年5月出国,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第116师348团3连当战士。1952年,因作战勇敢,出色地完成任务,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并晋升为排长。1953年3月,某日,团……[详细]
|
何国兰(1924—1952) 女。白圩镇龙楼村拉圩庄人。瑶族。解放后,积极参加剿匪反霸斗争,1952年土地改革时任龙山乡人民政府妇女代表。她任劳任怨,积极工作,发动妇女,斗争地主恶霸。 1952年4月,地主何国权上山为匪,她积极参加追捕,不幸于龙楼赵村中弹牺牲。……[详细]
|
覃琼高(1921—1952) 白圩镇黄村人。壮族。高小毕业,在家务农。1948年被国民党抓去当兵。1948年冬南京郊区解放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作战勇敢,被提升为志愿军连长。1952年3月在朝鲜上甘岭战斗中牺牲。……[详细]
|
蓝呈棋(1880—1951) 塘红乡石门村龙楼庄人。壮族。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22岁考列上林县岁试案元。光绪卅二年(1906年)赴桂林理科讲习所学习,一年后毕业,回上林任师范传习所教习。宣统元年(1909年)夏,赴桂林考入广西法政专门学堂第二班别科,1912年秋,以第一名优等成绩毕业。1913年3月,到南宁任岭南法政学校教习。同年8月赴北京参加县知事考试,入选后被派往四川省任南江县知事……[详细]
|
覃瑞珍(1927—1950) 白圩镇长岗村昃岭庄人。壮族。贫农家庭。中学毕业。1948年中学毕业后在本村小学任教员。当时长岗、文岭、龙宝一带已有革命活动,覃瑞珍开始接触了革命思想。 1949年2月,在覃学礼等启发帮助下参加了革命。2月至9月在本村地下联络站负责联络工作, 9月参加游击队,在粤桂边纵队第八支队独立第五团三营九连任文化干事。同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50年2月调西燕税务所任税务员……[详细]
|
卢仲华(1924—1950) 巷贤镇大卢庄人。壮族。出生于农民家庭。高小毕业。1945年春,日本军队侵扰巷贤地区,仲华参加民众自卫队,曾在仓帽和马台伏击日本兵。1948年春,在国民党军第七军通讯无线电排任上士文书,后调到第七军一七二师五一四团通讯连,任准尉班副。1949年初, 仲华脱离国民党部队回乡,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游击队。4月20日,仲华参加了游击队夜袭巷贤乡公所的战斗。 12月,编入万……[详细]
|
蒙廷荣(1920—1950) 乔贤乡吊水庄人。壮族。中学毕业。1945年在朝琴村任小学教师, 思想进步,倾向革命。1949年4月借其堂兄蒙廷富的步枪一支,参加上林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独立第五团,并将全家迁至木等村游击区。1950年任上林北五区文教助理、 厂圩乡乡长等职。8月28日,率领蓝彩新、蓝育礼、黄颜秀、老赵等同志前往厂圩侦察土匪活动情况,在厂圩街被苏建雄、卢挺卓匪部包围,突围时蒙廷荣不幸牺牲……[详细]
|
韦绍雄(1924—1950) 西燕乡外围村人。壮族。贫农成份。高中毕业。1947年,他高中毕业回来,经常到县城书店买《大众报》等进步书刊。1948年秋,乡警到村追粮,他与乡警争辩:“要了公粮为啥还要附加粮?什么道理?”乡警辩不过,用枪托将他打晕在地。1949年春,他同中共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上林县人民政府成立后,编到游击队22团当宣传员。12月,上林县成立西燕区公所,绍雄被委为西燕乡乡长。195……[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