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念孙(1744-1832),字怀祖,号石臞,石渠,高邮人。吏部尚书王安国之子。念孙四岁能背诵《书经》,知其意义。八岁能写史论。十三岁拜训诂学家戴震为师。曾任山东运河道、直隶永定河道等官职,是杰出的治水专家。五十六岁,王念孙冒死参劾0相和坤。六十七岁去职,八十二岁授四品衔重赴鹿鸣宴。道光二十年病故于京都,享年八十九岁。王念孙为官余暇,从事声韵、文字训诂之学,代表作有《广雅疏证》二十卷和《读书杂志》……[详细]
|
王安国(1692—1757),字书城,号春圃,王念孙之父。王氏祖上居苏州,明初迁高邮。王家世代书香,王安国禀承家训,从小精读四书五经,雍正二年以殿试一甲二名榜眼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历任广东学政,左都御史兼领广东巡抚、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王氏祖上素贫,王安国虽居官高位,但为人耿直、清廉。“由巡抚人为尚书,衣食器用不改于旧。”王安国六十四岁去世,乾隆赐白金五百治丧,谥文肃。著作有《王文肃公遗文》一……[详细]
|
王永吉(1600---1659)明朝大臣,字修之,号铁山,高邮人。曾任山东大理卿,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国史院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事,为官清正廉洁。市博物馆至今保留着王的遗冠和遗笏。 ……[详细]
|
孙觉(1027—1090)字莘老,北宋高邮人。曾任湖州、庐州、润州、苏州、福州、亳州、扬州、徐州等地知州,右谏议大夫,吏部侍郎兼右选,龙图阁学士兼侍讲。莘老,精通经学韬略,著作颇多,著有《周易传》《春秋传》等。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曾同苏轼、秦观、王巩等登东岳庙载酒论文。 ……[详细]
|
(1470?-1530?) 明代散曲家。字鸿渐。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富室,有隽才,好读书,洒落不凡,鄙视仕途,终身不试。纵情山水诗酒。筑高楼于高邮城北,日与文士谈咏其间,因自号西楼。他工诗能画,善音律,尤善词曲。散曲多表现他个人闲情逸致。但有部分作品比较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或表达了作者改变现实的愿望,如最为人称道的[朝天子]《咏喇叭》,讽刺当时,描摹宦官作威作福、装腔作势的丑态,揭露了他们给……[详细]
|
秦观(1049~1100) 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高邮(今属江苏)人。少时丧父,侍母家居,借书苦读,研习文词。个性豪隽,喜读兵书。神宗熙宁十年(1077)往谒苏轼于徐州,作《黄楼赋》,赋成,苏轼誉为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自编诗文集10卷,名为《淮海闲居集》。同年苏轼向王安石推荐他的诗,安石赞为清新似鲍谢。元丰八年,秦观登进士第,授定海主簿,调蔡州教授……[详细]
|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封爵平西伯(明)、平西王(清),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崇祯十七年,多尔衮逼迫吴三桂放弃联清击李的政策而彻底投降清朝;山海关大战中击败李自成,又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建立大周政权,发动“三藩之乱”。然而他只做了五个多月的皇帝就去世了,时年六十七岁,谥……[详细]
|
汪广洋(? ~1379)字朝宗,江苏高邮人,明朝洪武时期GY。生平经历少从余阙学,通经能文,善篆、隶大书,庄重非时人所及,早年流寓太平(今江苏南京)。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渡江,攻下采石矶,召汪进见。擢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后又任都谏官,并相继调升为行省都事、中书省右司郎中。不久任骁骑卫事,参与常遇春的军务。至正二十六年,常遇春攻下赣州,汪为留守,任江西行省参政。 洪武元年(1368)大……[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