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允抡(生卒年月不详),字并叔,号季栎,山东莱阳人。张允抡明崇祯甲戌进士,授户部主事,出任江西饶州太守。明亡后,更号栎里子,受聘于崂山玉蕊楼、张村(今崂山区中韩镇张村),授徒10余年。张允抡遍游崂山名胜,埋头著述,所著有《希范堂稿》、《高士廉传》、《栎里子游崂山记》,后者收崂山游记13篇、诗70篇,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刊印(存烟台市图书馆)。该游记对崂山的人文、自然景观记载甚详,所记年代,……[详细]
|
张 揆(生卒年不详),字贯之。北宋齐州人。擢进士第,授北海县尉,改任大理寺丞。后因病辞官归家,十年足不出户,苦读《易经》,通晓扬雄《太玄经》。陈执中安抚京东时,力荐张揆人才难得,召为国子监直讲、徙诸王府侍讲。以尚书度支员外郎入直史馆、荆王府记室参军。荆王府裁撤后,权三司户部判官。将所著《太玄集解》数万言,上呈仁宗皇帝。在迩英阁受到仁宗召见,应对称旨,擢升为天章阁待制兼侍读,累迁右谏议大夫,进龙图……[详细]
|
张掞(995-1074),字文裕。张揆之弟。幼笃孝好学,曾割股肉疗父疾。后举进士,任益都县令,甚有政绩。不久父丧归家。明道二年(1033),京东发生饥荒,御史中丞范讽举荐张掞为掖县令。时值百姓诉旱于莱州府,被拒绝,张掞闻之,奏准免除登州、莱州百姓税收。后任永兴军通判,集贤院校理,四次迁为龙图阁直学士、知成德军。英宗即位(1063)后,改任太常寺、司农寺判官,官至户部侍郎。熙宁七年(1074)卒。(……[详细]
|
张伯龙,清光绪时太医院御医、琼岛知府,原名张士让,蓬莱县(今蓬莱市)城里西街人。光绪初在太医院执医,有国手之称。张伯龙出身宦门,天资聪敏,精通文史,但青年时不求做官,潜心钻求医术,颇多成就。某年其父患病,病象危急,多次请名医诊断,都说无法可医。张伯龙精心疗理,奇方排难,终使其父痊愈。张一生著述医书多部,有《内经释义》、《本草问答》、《张伯龙医案》等,尤其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发表的《类中秘旨》……[详细]
|
张香海,字牟子。山东蓬莱人。清道光十一年(1831)优贡生,十五年(1835)中举人(一说进士),历任河南、四川、贵州等地知县。咸丰四年(1854)官梓潼令。六年调任重庆府丰都县知县(即今丰都鬼城)。七年(1857)复知梓潼县,尝纂修梓潼县志,八年(1858)编竣。后任绵州安县知县,在任期间被李永和、蓝大顺农民起义军俘虏,不久被杀。张香海为官清廉,颇受当地绅民好评。工楷法,有晋、唐风度。好吟咏,写……[详细]
|
张乐天(1915-1950)蓬莱县(今蓬莱市)芦洋村人。中共党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他随部队转战南北,屡立战功。1950年在抗美援朝战斗中,中燃烧弹牺牲。……[详细]
|
张贻武(1913-1947)曾用名战车。栖霞县(今栖霞市)东南庄村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任栖东县民主政府代县长。1947年病逝。……[详细]
|
张延川(1919-1947)原名孙远修。蓬莱县(今蓬莱市)孙家庄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入伍。1945年,任师长。他英勇善战,身先士卒。1947年,在摩天岭战斗中牺牲。被记一等功。……[详细]
|
张英(1916-1948)蓬莱市安香丛家村人。1938年参加蓬莱县大队,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蓬莱县大队排长。1943年离开蓬莱,先后任胶东军区五旅十三团七连连长、十三纵队三十八师营长等职。张英素以作战勇敢著称,1944年荣获胶东战斗英雄称号。1948年任营长时,率领全营指战员参加解放海阳城战斗。他冲锋在前,与敌展开生死搏斗,肠子被打断,仍顽强地指挥战斗,后因伤口严重感染,医治无效而牺牲。……[详细]
|
张勇(1901-1947)女。枣庄市山亭区善崮村人。从1939年2月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卖针线为掩护,侦察敌情,传送情报,做秘密联络工作。此后,曾担任妇救会长、县合作股股长等职。1940年至1946年,她先后将三子一女送进革命队伍。1946年,参加了滕县武工大队,仍做侦察联络工作。1947年4月8日,她接受了护送党的-的任务,当走到辛召七里河南山坡时,被还乡团发现,4……[详细]
|
张超(1923-1968)蓬莱县(今蓬莱市)张家窑村人。1938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胶东蓬黄战区青年干事,黄县青救会组织部部长、副主任,蓬莱县青救会主任,胶东南海区各救会副会长兼青救会主任。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即墨县委书记、中共南海地委宣传部部长,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书记。1956年8月任共青团中央-部部长,全国青联副主席。1960年……[详细]
|
张烈(1915-1958)原名张永和,字温如。掖县(今莱州市)单山村人。曾任中共辽宁省委常委兼辽宁省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1931年,张烈考入山东省立第九中学。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九中学生会主席、党支部委员,多次组织发动学生参加-。1936年春,去北平从事党的地下活动。“七七”事变后,在山西参加“抗日救国牺牲同盟委员会”,历任县长、县委书记、农会主席、地委群委会书记等职。在严酷的环境中,……[详细]
|
张黎(1916-1942)原名张文曦。烟台市人。出生于商人之家。1938年后毅然弃商从军,奔赴蓬莱革命根据地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8月北海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后,在抗日民主政府部门工作。1941年夏在滦家口战役中,他腰部受重伤,仍坚持工作。1942年秋,为进行日伪军的策反工作,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在与蓬莱县伪警备大队大队长郝铭传在朱潘村谈判时,遭到逮捕,后被敌人杀害。……[详细]
|
张镜清(1887-1948),又名张汝海,山东福山县陌塘村人。生于贫若农民家庭,7岁丧父,后由伯父带到烟台,依靠母亲做针线活和伯父做木工的微薄收入读私塾6年。光绪二十七年(1901),张镜清到烟台洪昌盛杂货店学徒,历任店员、记帐员、采购员,1913年提升为副经理。他根据当时国内商业发展形势,提出商店迁到东北发展的建议,得到股东们的赞同。1914年,张镜清等5人携带股金银2万两,到黑龙江省黑河镇筹办……[详细]
|
张永兴(1896-1937),又名张新生,化名张惠民、张裕国、焦若愚、王立川。山东蓬莱北沟村人。幼年随父母移居辽宁宽甸县。1915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开始接受新文化运动启蒙。20年代初,张永兴参加了国民党,在安东(今丹东市)组织工人夜校,启发工人积极参加国民革命运动。1926、1928年,他积极参与组织安东各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敌人为此多次企图逮捕他,但都被他巧妙躲过。1931年,张永兴为……[详细]
|
张奎(1899-1936),男,别名老姜,汉族。光绪二十五年(1899)生于山东省掖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代在学校读书,因家庭生活困难,中断学习。为寻求生活出路进入工厂。“九·一八”事变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派去苏联学习。回国后,伪满大同二年(1930)6月被任命为“抗日救国游击军”参谋长。同年年末,被调到哈达河(今鸡东县新华乡)工作。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初,张奎打入平阳镇伪军骑兵第……[详细]
|
张喜亭(?-1947),山东省牟平县人,开过饭店,后给白俄当差,来到哈尔滨,民国9年(1920)到海关当巡差,免职后到茂另金厂任巡查,民国13年(1924年)到蒲鸭河一带与解连长种大烟开赌局干了3年,以后因涨大水到富锦。还是开赌局,卖大烟。民国20年(1931年)回绥滨开戏园代赌局烟馆。“九·一八”事变,日本人侵占绥滨后,禁止他开设戏园、赌局、烟馆,经人说情后恢复。康德2年(1935年)日本请其当……[详细]
|
张志超(1919-1983),曾用名雷振华,真名张绪生,1919年生于山东省莱芜县。张志超1937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省莱芜八路军四支队战士、排长、指导员、教导员。1938年在山东省滕县、膳古、桑树、风昌八里沟战斗中立二等功;1940年五次反顽战役立一等功;1942年在莲花山反蚕食斗争中立了一等功。还历任莱芜县区委书记、县委社会部副部长、新甫区委副书记兼区长、县委敌工……[详细]
|
张学弟(1911-1975),清光绪3年11月29日生,山东省黄县马亭王家庄人。童年读过3年小学,尔后至青岛学木匠、做小工。1931年于黄县被国民党抓兵。1934年跑回家,做贩鱼生意。1938年3月,参加革命;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张学弟当时在山东省龙口八路军当战士。1939年在掖县八路军五支队六十一团三营七连任排长时,参加了山东费县钢石庄的埋伏战和新泰县龙亭镇埋伏战,作战勇敢,与战友击坏日寇军车9……[详细]
|
张建阳(?-1963),山东省人,1938年参加革命。1946年3月来到东北,任合江独立五团政治委员。1947年7月调抚远县任第一任县长。1947年11月任县大队大队长。1948年11月任抚远县首任公安局长。1949年12月调任东北军区机要交通处处长。1963年在石家庄因病逝世。张建阳同志在抚远工作期间,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人民群众积极开展锄奸反霸、土地改革、剿灭土匪、组织部队参加大生产……[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