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公显(1772~1856),字烈光,号文谦,铜鼓古桥相见湾人。萧公显家系祖传中医,青年时向往仕途,三赴科场落第后,决意随父从医,前后50余年,医术颇有造诣,名扬周边数县,时人称之“古董郎中”。因其性格古怪,经常赤脚草鞋出入病家,对豪门富户索价昂贵,而对贫苦百姓则不计酬金,慷慨大方,这在当时社会难以为人理解。更重要的是,他有一套出奇制胜的医术,正方、偏方运用灵活:能用针灸起死回生;能用草药根治在人……[详细]
|
陈文凤(1819~1897),字范锡,号鸣冈,祖籍广东嘉应(梅县)州,出生于铜鼓梅洞客家书香门第。文凤天性聪颖,勤奋好学,年方十五,熟读经史子集,入州考第一名,弱冠补廪。清咸丰元年(1851)恩科以优增生中举人,清同治四年(1865)赴京会考,经殿试中选崇绮榜进士。太平军兴,文凤应诏组织团练,随官军连克铜鼓营、义宁州两城,-擢任金溪教谕加同知衔,未就回乡潜心修业。举进士后,钦点知县,派往福建,至而……[详细]
|
吴凤笙(1823~1879)号纯治,字蟹谷,铜鼓东门口人。其少怀大志,决意效仿卫青、马援、霍去病驰骋疆场,建功立业。因而精读兵法,苦练武术,待机从戎报国。太平军兴,吴凤笙响应朝廷号令,招募乡勇,组建刚毅团练,协助清军征战修河流域,屡操胜券,清廷授其府经略衔,并将刚毅团练编入绿旗正营,调往河南项城,反击太平军苗沛霖部。绿旗正营与刚锐、毅继等营协同作战,苗部顽强抵抗,久攻不下。凤笙即挑选500名精壮,……[详细]
|
黄华宽(1823~1905),派啟惠,字祥发,号春圃,永宁坪田人。十二岁习武,逾三年,套路初成。铜鼓营千总见其招势灵活,有问必答,甚为喜爱,曰:“此儿了得,若再加造就,必成大器”。于是常领华宽入营,倾其所学,悉心传授。华宽勤学苦练,武艺日精。华宽年轻时,体形健硕,性情豪迈,加入地方团练,为扫地勇。清道光三十年(1850)赴京赶考,得中武科进士。清咸丰三年(1853),调处江南军务,随湘-战赣、皖、……[详细]
|
戈铭猷(1860~1937),字伯鸿,号慎园,江苏东台人,出身名门望族,家庭藏书丰富,少小便得饱读。年方弱冠,参与州府科举考试,中优选秀才,旋得补禀。嗣后历充州府衙署文牍幕僚,明敏事功,勤奋职守,屡得主管赏识,迭次纪功升迁。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敕授瑞州同知(文秩从五品),移驻铜鼓营城分防府。其侄戈公振随其赴任,戈铭猷精心辅以传统家教,将侄培养成为民国时期新闻学专家,国际知名新闻记者。鸦片战……[详细]
|
王镜明(1867~1929),名怀奎,号式谷,铜鼓幽居人。原为前清秀才,从事教育工作多年。1926年,年过花甲的王镜明积极宣传农民运动,呼吁成立农会,在他的串连鼓动下,幽居农民协会宣告成立。1927年冬,王镜明历尽艰辛,在铜鼓与平江接壤的里半天找到中共党组织,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受命回到铜鼓幽居,秘密发展党组织。1928年,彭德怀领导的红五军挺进铜鼓时,他领导革命群众,迅速建立起双坑、幽居、苦竹……[详细]
|
廖思吾(1868~1927),生于铜鼓棋坪柏树村,幼时读过几年书,后以农为业。因成家较早,人至中年,已是子孙满堂:长子步清,生孙善昌;次子杏阶,生孙用章、在新;三子竹梅,生孙德生;四子庆珍。1926年,大革命运动在铜鼓蓬勃兴起,各地工农协会组织纷纷建立。当时,柏树的大土豪王庆昌、王吉昌兄弟假装革命,在柏树成立了所谓的第九乡农民协会,打着革命的幌子进行-活动,压制工农运动,廖思吾对此义愤填膺、针锋相……[详细]
|
卢日藻(1878~1932),字省吾,号望三,铜鼓永宁西湖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宦世家。日藻自幼由祖母傅氏抚养,生性聪颖好学,18岁州考入庠,31岁举宣统元年制科孝廉方正。自后,曾历任义宁中学教员、铜鼓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长、县民事课课长,县视学,江西省三届议会议员,授闽总司令部谘议等职,成为一方颇有权势的官绅。卢日藻受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之影响,早期活动颇能顺乎民情、适乎历史潮流之发展。清末,铜……[详细]
|
罗理松(1880~1956),原名罗会森,字光林,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二月初一日,祖籍广东梅州,铜鼓古桥人。娶妻赖氏,兄弟3人,世代务农,租地主田种。会森读了两年私塾,因缴不起学费辍学,便拜广东来的师傅学武,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因遭大旱,田地减产,交不起租谷,地主强行剥夺佃权,其兄会旺在抗争时被打伤。罗会森忍无可忍,年轻气盛,出手将地主帮凶打伤,只好离家别妻逃命,……[详细]
|
陈以谦(1884~1931),铜鼓西向人。青少年时期,勤奋好学,潜心攻读政治经济学,毕业于江西省公立法政专门学校。中年时期就已成为闻名当地的博学多才之士。后来,在席卷全国的反帝反封建大革命浪潮的推动下,特别是在早已投身革命的儿子陈逸群的直接启发帮助下,开始逐步接触马列主义书刊,世界观很快发生变化,并投身革命。1926年春,陈以谦加入国民党,在第八区农民协会中从事组织宣传工作。1927年,蒋介石公开……[详细]
|
刘志先(1890~1930),铜鼓金锡人。1926年3月,参与组织赣湘边界铜浏两县纸业工会——吴楚纸工会,当选为委员和第二分会会长。接着,与第一分会会长曾春皆一道发动、领导了湘赣边界有名的上庄纸工罢工,并取得重大胜利。北伐军光复铜鼓后,刘志先任铜鼓县第四区总工会主任,领导取缔了铜浏边界封建槽主的帮会组织——椿生堂。随后,协助县总负责人赖怀恺将全县五千余纸工和万余手工业工人组织起来,团结在中共铜鼓支……[详细]
|
赖怀恺(1891~1928),铜鼓西向人。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是大革命时期铜鼓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1925年冬,赖怀恺与陈葆元等人组织中共铜鼓支部,任组织干事。1926年,他代表党支部领导赣湘边界铜浏两县纸业工人建立吴楚纸工会,并取得上庄纸工罢工胜利;同年9月,他担任向导帮助北伐军全歼驻铜鼓的北洋军阀杨镇东混成旅。又组建县总工会筹备处和工人纠察队。1927年4月,正式成立县总工会,他当选……[详细]
|
樊任民(1899~1932),铜鼓幽居人。1925年,在九江省立第六师范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从学校毕业,奉组织之命返回家乡铜鼓;是年冬,与陈葆元等几位共产党员在县城秘密成立中共铜鼓县第一个支部,被选为宣传委员。不久,受组织委托前往上庄开展革命斗争,建立上庄纸工会。1927年春,在祖庄领导召开祖庄农民协会成立大会,使幽居的农民运动迅速发展;同年4月,接到党组织通知前往县城工作,被县党部改……[详细]
|
刘采庭(1899~1968),别名畔芗,铜鼓带溪西村人。1924年春,与大塅赖益躬(北伐烈士)一道离乡别亲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10月,加入国民党。毕业后两次随军东征,历任区队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少将师长。后参加北伐战争,在攻克武昌、南昌战役中战功卓著。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曾奉命率部进剿苏区,-苏区军民,并在四川阻击过红军长征。抗战期间,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师师长,奉命到湖北长阳一带巡防长……[详细]
|
刘伯伦(1901~1960),派柔有,别号拜农出生在铜鼓荷塘。1915年夏,考入南昌市洪都中学,次年转入江西省立第一中学,接触一些进步书刊和革命学说,思想觉悟逐步提高。1919年秋,刘伯伦在江西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后,往德安县沈毅小学任教,时与邵式平、杨超等发起组织大同学会。1921年春,刘为江西省邮务管理局邮务生时结识方志敏,赵醒侬等人,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因在学生中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而被捕。……[详细]
|
帅伦(1902~1926),派明纪,字振纲。祖居铜鼓西向社背村,父春恒为自耕农,淳朴勤劳,家境小康。帅伦自幼聪敏,口齿伶俐。7岁入私塾,三年读完四书五经,能吟诗写对联,邻里称赞是个好后生。1913年,帅伦就读温泉私立至诚高等小学,每日晨光熹微即起,锻炼身体,预习日课,成绩名列前茅。高小毕业后,家庭负担不起到外地求学的经费,留乡随父务农。1919年春,帅伦获得帅文蔚堂、至诚书院提供的学谷奖助,步行到……[详细]
|
李建康(1903~1928),号旦睦,字晓平,铜鼓高桥胆坑车坪人。其出生贫寒,有10个兄弟姐妹,建康排名老十。对这个小儿子,父母宠爱有加,家境虽很困窘,仍挤出钱来送儿子到县城奎光小学读书。李建康求学期间,恰逢“五四”运动爆发。在“五四”精神的熏陶下,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被广大进步师生所接受。1925年,中共铜鼓支部建立,马列主义迅速传播,给李建康等人以极大的鼓舞。1926年春,身为胆坑崇乡小学教师的李……[详细]
|
张傲寒(1904~1932),原名张国梁,又名张厚丰,铜鼓人。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他文才横溢,秉性刚强。1922年4月,他在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就与陈葆元、陈逸群等人组织进步学生组织——铜鼓竞进学会。他大义灭亲,向反动舅父(铜鼓县恶霸、国民党右派头目)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1927年4月,改组国民党县党部时,他以跨党身份当选为县党部宣传部部长。大革命失败后,江西省国民党政府曾几次通缉追捕张傲……[详细]
|
陈逸群(1905~1928),又名楚英,铜鼓西向人。1923年10月,在江西省立南昌第一师范读书时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与陈葆元等人一道,在县城创建中共铜鼓第一个党支部。不久又与他人通力合作,建立国民党铜鼓临时县党部,当选为执委兼宣传部部长。1926年夏,陈逸群从省立第一师范毕业回到铜鼓;同年9月,北伐军进军铜鼓,他领导广大工农群众积极配合北伐军,击溃盘踞铜鼓的军阀杨镇……[详细]
|
曾文(1910~1932),出生于铜鼓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被送给排埠叶家做童养媳,16岁改嫁给陈梅生为妻,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曾文到浏阳上洪走亲戚,在那里参加了共青团组织。回家后,剪掉长发,经常走出家门与贫苦群众接触,向妇女宣传剪发、放脚,谋求妇女解放。同年下半年,曾文率先发动少先队,开展土地革命宣传,积极参加打土豪分田地斗争。她组织妇女支援前线,慰劳红军,带头破除封建迷信,提……[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