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余(1918-1946),江苏省沐阳县马厂人,自幼家境贫寒,少年读书期间曾受革命教育。1930年5月1日张振余在家乡同全校的师生一起参加了著名的“800条扁担”大-。胜利后,出现了农民分麦、店员说理、士兵闹饷、学生-、新河大暴-动等革命行动,张振余受到熏陶,坚定了革命意志。1940年他参加了乡自卫队,是年又参加了区中队,在抗日斗争中屡立战功。1941年被首批推荐到沐宿海抗日分校学习。结业后分配……[详细]
|
季源溥(1906—1979),字汇川,江苏沭阳县人,出生于1906年,少年时代在家乡读书,后考入江苏第一中学,之后加入中国国民党,并在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任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被中国国民党派往日本东京直属支部工作,继而入日本中央大学学习政治学,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回国,先后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南京、上海区区长,专门从事破坏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活动。抗日战争期间,季源溥变换身份,继续从事特……[详细]
|
杨太宁男,54岁,江苏省泗阳县人,擅长烙画制作。现为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泗阳县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作品采用火烘燎技法,虚实相间,布局流畅,在烙画界独树一帜。烙画《小猫与螳螂》荣获2005年江苏省演艺、歌手、模特、器乐、书画大赛宿迁赛区市级选拔赛一等奖,烙画《丽江风光》在2007年宿迁市首届民间工艺品展中荣获三等奖。……[详细]
|
吴印咸(1900~1994)江苏沭阳人。曾担任过延安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摄影队长、主持电影团工作,东北电影制片厂技术部长、副厂长、厂长,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兼摄影系主任,文化部电影局顾问,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电影摄影师学会副理事长、名誉主席,全国文联委员。1937年“八一三”上海沦陷后,吴印咸接受袁牧之邀到延安、陕甘宁边区和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拍摄反映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生活与战斗的……[详细]
|
张志勇 生于1928年3月,江苏省沭阳县人,中共党员,来安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1941年参加革命工作,任沭阳线集乡公所、沭阳线集区、沭阳沈集区通讯员和沭阳县独立团班长。1945年10月任二师五旅炮兵-士、班长。1948年任七纵二十师炮兵营独立排副排长、排长。1951年任七纵二十一师炮兵营一连排长,25军75师225团炮兵连副连长,73师221团战炮连副连长,十二军三十一师战炮营三连连长,三十一……[详细]
|
吴印禅(1900~1959)吴印禅,江苏沐阳人。早年就读于武昌高等师范,民国17年(1928)到广州国立中山大学生物系任教。民国23年由校长邹鲁派赴德国柏林植物园及植物博物馆学习,在著名教授L.Diels的指导下研究中国植物。翌年夏曾到苏联参观访问。民国29年(1940)回国,继续在中山大学任教。民国31年冬,转到同济大学。民国35年重返中山大学,任植物研究所代所长。吴印禅早年从事蕨类植物研究,著……[详细]
|
黄恒美, 江苏沭阳人,1940年生。195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空军航空预备学校、空军航空学校学员、飞行员、飞行中队长、大队长、航空兵副团长、副师长,航空兵第2师师长、空军某军副军长,空军上海指挥所代理副司令员、司令员,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93年12月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2000年12月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1990年被授予空军少……[详细]
|
陈树仁(1938.3—)江苏沐阳人。擅长雕塑。196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曾在杭州园林设计院从事园林城市雕塑设计,杭州城市雕塑院,二级美术师。 作品《踏歌行》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虎跑梦虎》获全国美展城市雕塑优秀作品奖。 城雕作品有《济公》、《苏醒》、《武林广场》、《香港海洋公园佛山》、《美人风》、《人 欢鱼跃》等。……[详细]
|
吕茂盛1959年4月生,男,汉族,江苏沭阳县丰收乡人,大学文化程度,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9月,到焦作矿务局韩王矿干农民轮换工;1988年12月,转为全民合同工;1984年,任韩王矿采二区生产组长、班长、党支部书记;1995年9月,被推荐选送到北京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学习3年;1999年,任韩王矿副矿长。1985年以后,连年被评为市、局劳动模范;1989年,被河南省政府和能源工业部分别评……[详细]
|
徐明阳,1954年12月生,男,汉族,江苏省沭阳县人,大专文化,1976年3月参加工作,198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1973年,信阳市五四青年农场知青;1973~1976年,郑州工学院电机系学生;1976~1983年,任河南省建材科学研究所技术员、助工室副主任;1983~1985年,任河南省建材工业厅科技处副处长;1985~1989年,任河南省冶金建材工业厅科技处处长;1989~199……[详细]
|
鲁锐(1922~1948)。沭阳县韩山镇尚庄村人。烈士。出身农民家庭。民国29年(1940年)9月,考取八路军第五纵队三支队在沭阳县张圩举办的随营学校,从此踏上革命道路。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副班长、团支部书记、连指导员、副营长、营长等职。民国35年12月,新四军发动宿北战役,时鲁锐为三纵队九旅第二十八团八连指导员,任务是攻击敌六十九师师部驻地人和圩。18日晚,他带领连队摧毁敌工事,直逼碉堡。由……[详细]
|
李汝镳(生卒年不详),沭阳县西圩人。西圩附近13个庄都姓李,他是李姓宗族首领。幼年讨过饭,做过苦工,后来在海洲镇守使-部下当连长,家境遂由穷而富。家里开槽坊酿酒,后在新浦开设汽车运输公司。李汝镳为人正直,是非分明,乐善好施,对穷人多有照顾。民国28年(1939年)初,日军侵占沭阳,他召开13庄庄主会议,商讨对策。他在会上说:“国民党不抗日,我们自己保家乡。”13庄成立13个分队,西圩建立总队,他担……[详细]
|
汤汝贤(生卒年不详),沭阳县人。曾在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就读。毕业回国后,于民国15年(1926年)经党组织介绍到广州,在叶挺部队任过职,后随北伐军到武汉工作。“四一二”-政变后,任中共江苏省委特派员。是年11月到淮阴进行建党工作,历任中共淮盐特委委员、特委书记兼淮阴县委书记等职。民国19年6月,调任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军委书记兼青岛市委书记。……[详细]
|
王钦霖(1800~1847),原名汝霖,字雨亭、慈雨。清嘉庆五年(1800年)生,沭阳县沭城东关人。少负才气,豪迈不羁,慕古代慷慨之士;遍览史、汉、百家之言,致力古文、诗词创作;爱旅游,去三边,游山水,行程数万里,笔力雄健。壮年游京师,不谒一权贵,独与辽东张铁侯、金陵顾秋碧、浙江金秋岳为伍,世称“三奇友”。他不苟言笑,与人不会寒暄,但议政论文,侃侃谔谔;他不治家产,卖文得钱,常资助友人,徐竹夫赠诗……[详细]
|
梁学典(生卒年不详),沭阳县人。义军首领。骠悍异常,哥哥被富豪杀害,他手刃仇人,避祸江南。官府追捕甚急,他联络江南穷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春揭竿而起,杀富济贫。清廷派兵围剿,被义军击败,死营将3人,官府震惊,加派兵力镇压,并悬赏捉拿。梁率义-战苏北。六月三日抵安东(今涟水),五日,攻破麻垛地主朱氏庄园;八日,抄得头堡地主张氏浮财1万多两白银,救济灾民,余作军饷。沭阳、山阳(今淮安)两县……[详细]
|
仲统纶(1766~1844),字驭凡。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生,沭阳县人。庠生。重实学,身体力行,不为世俗和腐儒所动。真诚待人,淡泊仕途,专攻礼仪,布衣终身。著有《丧礼旧闻》、《婚礼备考》、《左传汇参》、《治善堂祭田遗嘱》、《考集录》、《庶民说略》、《身后禁用僧道音乐考》等7种,皆有关婚丧礼仪改革,反对繁文缛节、铺张浪费,提倡纯朴节俭等内容。他的惊世骇俗之论著,不为世人所接受,且遭讥讽。清道……[详细]
|
吕昌际(1735~1807),字峄亭,号莱园。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生,沭阳县人。著名清官吕又祥长子,为官清正,执法严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由贡生援例授县丞,到广西就职,改捐布政司理问。河督李清时推荐留用河东,补商虞通判,不久调捕河通判。他舟行至戴庙闸,见堤北积水无处宣泄,且水高出运河数尺,遂决定开运河堤放水,得良田百顷。后升任山西平阳府知府。时大旱,他力请轻徭征,借社、义两仓存粮济……[详细]
|
葛维垣(1592~1657),字映长。沭阳县人。进士,为政清廉。少有大志,聪颖好学,过目成诵。明崇祯七年(1634年)甲戌科进士,联考第一,授成都推官。成都为省会,诸务杂沓,他却能从容处置,驾驭自如,无案积压。他断狱尤精,公正严明,冤案多平反。上司倚重,使参与筹划大政大狱,附近郡县疑案久拖不决者皆令其公断,世人颂其“清似水,坚如山”。崇祯十年冬,农民义军攻成都,他出城请援,并瓦解城中内应,致义军围……[详细]
|
胡应嘉(?~1570),沭阳县人,世居淮安城。明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初任宜春县知县,后升任吏科给事中。他不畏权势,敢于斗争,弹劾过侍郎黄养蒙、李登云及布政使李磐、侯一元等,使他们一一被革职。他还揭发大学士高拱庇护乡里,执法不公。高拱与李登云为姻亲,遂衔恨他。吏部考察官员时,他弹劾尚书杨博以泄私愤贬谪言官。隆庆元年(1567年),大学士徐阶等指责胡应嘉等“党护同官,挟私妄奏”,他遂被调任建宁……[详细]
|
徐岫青(1873~1943),名永鍼,字岫青,以字行。爱国民主人士。生于海州。祖辈原居沭阳,民国2年(1913年)举家迁居今响水县响南乡。民国13年,被民国灌云县政府聘为县农会会长,任职一年多因痛恨政治腐败而辞职回乡。他曾请来一位教书先生,自办私塾供子侄及庄邻小孩上学。他乐善好施,民国17年冬,被北平华洋义赈会聘请到蒙古一带放粮赈济灾民。抗日战争爆发后,徐岫青之子徐禹民从上海回到家乡,同表弟等人开……[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