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铎,1968年12月30日出生在广东省紫金县吉洞村的一个普通农家里。父亲当过乡公安特派员,后曾在蓝塘粮管所工作。母亲在家做家务。温铎从小受到父母那纯朴、憨厚、忠诚老实的性情熏陶。他在小学三年级时加入少先队,读中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校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一直担任班干部。1988年11月,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招干考试,成为紫金县-黄塘派出所的一名民警。他勤学苦练,工作积极,学习刻苦,尊重领导,团结同志,乐于助人,热爱集体。1990年8月,温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连续四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94年和1995年被分别评为优秀党员和优秀内勤,……[详细]
|
刘尔崧(1899—1927年),又名福海,字季岳,生于紫城镇北门内花园一个清贫的书香之家。是中国0最早的党员之一。 1916年秋,刘尔崧毕业于紫金县高等小学。1918年春考入省立甲种工业学校(简称“甲工”)。次年担任该校学生会主席。在校期间,经常和阮啸仙等人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书报,讨论国家前途,探索救国救民真理,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和阮啸仙、周其鉴等组织广东省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担任执行委员,领导广州地区爱国学生运动。同时派同乡同学赖炎光回紫城镇活动,点燃紫金革命之火。同年暑期,他和赖炎光回到紫城镇,……[详细]
|
林立,1963年出生于广东河源市紫金县,林立是家中长子,其下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父亲林锡照一直在当地银行和政府部门任职,母亲长期在当地乡镇企业工作。文革期间,林锡照曾受牵连下放到农村,那时林家一家6口人紧靠微薄的工资生活。“那个时候应该是林立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从小还是受了苦。”父亲林锡照说。1979年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紫金县分行当会计员,此后曾在当地的中国农行任职,1986年林立离开紫金县来到深圳,到中国银行深圳某支行任职,曾做到科级干部。后从中国银行深圳分行辞职开始创业历程。林立掘得第一桶金,始于1990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之后。1991年……[详细]
|
邓缵先(1875年-?),号芑州,紫金县蓝塘镇布心村人。13岁中秀才,博学经史,尤工诗词。任过本县议长。民国初年,他赴京参加县政人才考试,派任新疆叶城县县长。任职期间,教民造水车,灌溉农田,促进了边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位十余年,政绩甚丰,民多拥戴。后在回族暴乱中丧生。 邓缵先生前著述甚多,曾在赴任途中赋诗一首,诗曰:“迢迢骑马过长安,满目饥民不忍看。十里路连千百冢,一家嚎哭二三棺。犬衔骸骨肉还在,鸦啄骷髅血未干。寄语朝中诸宰辅,石人无泪也心酸。”述其对黑暗现实不满。有《毳庐诗草三案》一书传世。……[详细]
|
杜同仿,男,1949年9月出生,广东省紫金县人。1982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留校任教。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长期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中医药理论基础深厚扎实,对中医药古典医籍及中医临床学钻研尤深。先后主持或参与各级科研项目15项,在国家及省部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50篇,主编或与他人合著已出版的著作有《高等中医研究参考丛书•内经》、《温病名精华选析》、《脉经校注》、《脉经语译》、《子和医集》、《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温病学》、《医学纂要》、《冠心病中……[详细]
|
廖笃材(1786—1850年),号介眉,紫金县龙窝桂山围人。少时聪颖过人,嘉庆十年(1805年)考取邑庠。道光元年乡试中举。道光三年(1823年)殿试中进士,敕封文林郎。道光十年被授为雷州府学正堂。在职期间,秉公办事,竟遭人诬陷,经朝廷派员调查,澄清是非,赞他是“清白无瑕之玉”。后死于任内,葬于家乡桂山围。……[详细]
|
叶添(1882年-?),紫金县乌石乡雷打石人,生于贫穷家庭。自幼少受教养,曾迫走该乡农民叶仁章,绑架叶火保的儿子,杀死叶火保。后结匪于天字嶂。1920年春,叶添移部于乌石。乌石官姓10多户人家,几遭其部抢光、烧光、杀光,存一户被迫逃亡;还强占乌石鹧鸪村民李氏之妻为妾;凡经过乌石径下沥的客商、担夫、妇女等,多遭其害。计全县被其属劫过的有300多户,被烧民宅140多座,造成民家有女不敢出门,民怨沸腾。1927年5月,县人民0机关撤离县城时,县农民自卫军押解右派县长郭民发等人到炮子,路经乌石径下沥时,叶添一伙把郭民发劫走,送回县城复任。因此,叶添被委任为紫金……[详细]
|
丘国忠,(1880—1928年),字华民,号鸿杰,紫金县龙窝桂山村人。青年时,一度在龙窝礼坑水口齐天大圣庙当乩童,为人占卜。1911年武昌起义前,弃卜从军,官至国民党陆军第九师少将师长。1927年6月13日就任紫金县长。任职后,组织紫、惠、海、陆、五等县地主武装,成立“五县联防指挥部”,任总指挥。对刘琴西等0人和革命者赏格通缉,拆毁其房屋,囚禁其家属,还封闭县城所有理发、金银首饰、服装等业的店铺。同年7月,丘国忠亲率县内各地民团1000多人“进剿”炮子苏区,被农军击败。9月又乘炮子农军主力出击海丰,兵力空虚之机,再次率2000多人“进剿”炮子,又被……[详细]
|
温子良(1871—1944年),紫金县中坝镇良庄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青年时代参加了洪门会,封号鸿山,先后在本县和海陆丰等地发展洪门会员,进行反清活动,受清0通缉,出走南洋,在南洋参加了同盟会。1910年,温子良回国,任中坝农民首领,投身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翌年11月19日,他率队配合周锋光复永安县城。后参加反击企图进占永安县城的土匪邹东山部的战斗。1914年又参加了永安讨袁起义。1944年8月,在家病逝。……[详细]
|
朱乙(1864—1928年)又名赞昌,紫金县苏区乡永坑村人。出身佃农家庭。1924年2月,年届花甲的朱乙往炮子乡见到了县总农会会长钟—强和龙窝区农会会长张子玉,请示组织农会工作问题,得到县、区农会的大力支持。回到家乡,深入发动,成立了坪塘乡农会,担任农会长,并组建了20多人的农民自卫军。1925年12月,紫金县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号召全县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朱乙采取了加强农民自卫军领导,组织乡妇女解放协会、少年先锋队和劳动童子团群众组织等一系列措施。于1926年实行了“二五”减租。1927年12月,朱乙加入中国0,后任坪塘乡党支部书记和坪塘乡苏维埃0主席……[详细]
|
杜林芳(1853—1933年),号翰笙,紫金县蓝塘围背村人。19岁中秀才至岁贡,后屡试不第。1911年任县劝学所所长。一生大部分时间致力教育事业,门生遍县。1921年至1923年任紫金县长。1925年,杜林芳与邓纪瑞、甘仿渔在家乡蓝塘创办“紫金县第二高等小学”,并任校长,建起800平方米的3层楼房校舍(今蓝塘育新中学址),方便学子就近入学。晚年(约70岁),与蓝塘、青溪、九和、凤安、黄塘等地的清末邑庠生、贡生遗老蓝湘眉等组成“九老会”,在天字嶂万寿庵以文会友,吟诗撰联,成为一代文人墨客。杜林芳其诗浪漫自然,脍炙人口。他在天字嶂聚会后作七绝一首:“散会归……[详细]
|
温国瑛(?-1935年),号辉石,紫城镇温屋巷人,清末附贡生。废除科举后,温国瑛到广州优级师范学校深造。民国5年(1916年)毕业后,出任紫金县劝学所长。在职期间,积极筹集经费兴办学校,至民国9年,全县私立小学发展到96所,并开办短期师范班,培养师资。几年后,他调到紫金县立第一高初两等小学校任教,终身教书,呕心沥血教育学生,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人才。紫金著名革命烈士刘尔崧、刘琴西等,均出自他的门下;并且讲求道德,廉洁自持,受人称赞。他精于诗词,曾与杜林芳合作县一小的校歌,歌词云:“昔本考棚,今为学校,后先均冀文明造。建层楼,俯瞰全城,尤欣铁水金山眺。街近……[详细]
|
朱戴开(生卒不详),又名四妹。永安天地会首领。本县洋头乡洋头寨人,出身富豪之家。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后,朱戴开秘密发展了永安、长乐、归善等县数万洪门会员。1854年他利用祖父朱永朗庆寿之机,集结万余党人在洋头寨祭旗起义,攻克龙窝后,进攻永安县城,得到乌石车洞练炳先部响应,队伍浩大,士气旺盛。围城7昼夜,眼见城池快要攻下,知县吴赞诚用诈降计,要义兵后退150丈,出城投降。朱戴开中计,下令退却。吴乘朱退兵之时,用箭及炮射击义军。朱部只得退守外围。后,吴用重金贿通朱戴开部属,将朱戴开擒至县衙残杀。……[详细]
|
刘海帆(?—1952年),字尔翔,紫城镇下厚街人,出身于书香之家。1920年在省立惠州中学毕业后,任紫金县立第一小学校长。他与刘琴西等人经常聚集一起,阅读进步书刊,探索革命真理。1923年加入中国0。他经常向全校师生宣传革命道理,动员师生参加革命活动。1927年4月,刘海帆参与组织和领导了紫金“四·二六”武装暴动,后任紫金县人民0委员。大革命失败后,刘海帆被国民党通缉,隐蔽在河源半埔教书,继续进行革命活动。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回到县城、中坝等地任教。建国后又任金城镇小学校长。1952年冬在家病逝。……[详细]
|
刘名载(1769年-?),字其舆,号竹湄,紫城镇下厚街人。自幼聪颖,才学超群。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中举。嘉庆元年(1796年)丙辰中进士。历任吏部稽勋司主事,山东曹州府、武定府、济南府的知府,署督粮道、江苏常镇道、海兵备道兼署两淮盐运使、河道总督,官至正三品中宪大夫。他功在政位,勤政于民。在总督黄、淮河道修筑事务时,深入实地,体恤民情,民多拥戴,称之为“刘青天”。其母70寿辰,也不告假,只托名师纪昀撰寿序寄回,以表孝心。 他身居要职,办事宽仁,和睦桑梓。相传,本县城刘、江两姓因祖祠地界争议,数年未决。族内寄书求援,刘名载付书传言,要族人顾全大……[详细]
|
钟时行(1737年-?),本县南岭乡东溪村人。自幼聪颖过人,在学时教师命其作南岭即景诗,他稍加思索,挥笔而就:“团圆-洞宝山河,铁锁城门正气多。龙跃不嫌波浪小,凤鸣偏向树婆娑。玉带两溪浮晓日,金钟一韵避邪魔。应知此地连城价,万古人文不漏科。”高度概括了南岭山川、风土、人情,老师称他为奇才。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甲午科中举,出任高州府廉江县令。在任时,体恤民情,清廉为政,政绩昭著,一连数任。告老返乡时,当地百姓恭送“万民伞”,并在廉江石城内,筑生祠雕像纪念。 钟时行回南岭后,仿北京宰相府式样,扩建了文天祥大忠庙,并作楹联:“蒙难既三年,想燕北艰贞,只……[详细]
|
孙鼎标(生卒年月不详)。绰号孙大食。本县中坝镇发昌村孙屋排(原良庄甲公馆村)人。是孙中山入粤始祖孙友松第十一代孙,外迁香山(中山县)连昌公之父。 明朝末年,本县解元钟丁先起兵勤王,孙鼎标亦举兵千余,响应起义,成为钟丁先的得力部将。后率部至博罗县会同韩如炎部攻打惠州清军。孙鼎标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激战3天,攻破惠州。清顺治八年至十三年(1651—1656年),又与永安县令王孙兰大小百十战,声震清廷。……[详细]
|
蓝湘眉(1839—1933年),原名梓华,字天桅,紫金县青溪乡青水村人。秉性纯正,处世谦和。乡人有急难或纷争的事求助,无不尽力相助排解,邻里皆称之为仁人善士。他治学严谨,博通经史,其诗尤负盛名。咸丰庚申科(1860年),以案首考取秀才。光绪癸未年(1833年)补廪生,丙戌年(1886年)为拔贡。考取功名后,他无心仕途,隐居书房以读书自遣。由于他学问渊博,品德清高,路过其家门的文武GY都下轿拜访,称之为“蓝夫子”。晚年,他与科场友好杜林芳、叶兆榴等九人组成“九老会”,在天字嶂万寿庵经常聚会,赋诗作对。其作品多为后人所传诵。民国22年(1933年),在家……[详细]
|
钟丁先(1613-清康熙年间),字后觉、南山,号忏云,紫金县苏区乡永坑村人。自幼聪颖,才思敏捷。6岁时与群儿嬉戏,其兄(乳名山猴)出一联命其对:“井龙化作蛇孵卵”(井龙,丁先乳名),丁先反讥曰:“山猴笑看鹿衔花”。兄称之为奇才。钟丁先勤奋攻读,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壬午科解元。崇祯十七年,北上赴试,到达河南省,得悉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投考无望,折回原籍。不久,清兵入关,明幼主南下,钟丁先倾尽家产,招募几千人,屯于中坝凹下山,起兵勤王。明幼帝福王朱由崧迁都南京后,获悉钟丁先起义勤王,钦授其为福建监军道。桂王(朱由榔)建都肇庆后,升钟丁先为参……[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