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妃(?-947年),别名花见羞,五代十国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妃子,有“五代第一美女”之称。王淑妃,邠州饼家子也,有美色,号‘花见羞’,后遂为美女之代称。王淑妃侍奉皇后曹氏很谨慎,每次后唐明宗早晨起来洗漱穿衣都是王氏服侍左右,曹皇后心里也非常喜欢她,然而宫中的事都由王氏做主。947年,王淑妃母子被杀,郭威追谥王氏为贤妃。人物生平王氏是邠州人,其家里以卖饼为生。王氏容貌俊美,号称“花见羞”,年少时卖给......[详细]
|
黄滔(840~911),字文江,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人,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黄滔故居蕃衍出的后裔,有进士94人,其中状元2人即后唐天成丁亥(927)科状元、端明殿掌院学士潘湖翁黄仁颖(福建省方志委主编《福建历代状元》有载,黄滔次孙,黄珦次子、黄仁愿之弟)居晋江潘湖;黄公度宋绍兴八年(1138)状元、签......[详细]
|
苏逢吉(?~950年),京兆长安(今西安市)人。其父苏悦为后汉刘知远从事。刘知远镇守河东时,苏逢吉常代父作奏记。苏悦向刘知远推荐逢吉说:“老夫耄矣,才器无取。男逢吉粗学援毫,性复恭恪,如公不以犬之微,愿令事左右。”【注:《旧五代史》】刘知远召见苏逢吉,见其精神爽秀,甚爱之,用为节度判官。刘知远性情刚直威严,宾佐很难谒见,唯苏逢吉日侍左右。后晋天福十二年(941),刘知远称帝,后汉立,苏逢吉为中书......[详细]
|
留从效(906~962年),字元范,昭善里留湾(今桃城镇留安村)人,生于唐哀帝天祐三年(906)。幼年丧父,以孝顺母亲、尊敬兄长名闻乡里。好读书,尤其好读兵书。少年时为泉州衙兵,后升为散员指挥使。后晋天福九年(944),闽王王延曦为部将朱文进所杀。文进自立为闽王,派他的党羽黄绍颇为泉州刺史。从效对裨校王忠顺、董思安和亲信苏光诲说;“朱文进杀灭王氏,遣心腹分据诸州,吾等皆受王氏恩遇,而交臂事贼,一旦......[详细]
|
唐末五代最具深远影响的山水画家是荆浩(约850-?)。他生于唐朝末年,大约卒于五代后唐(923-936)年间。出生地过去一直误为是山西沁水,实为河南济源。士大夫出身,后梁时期因避战乱,曾隐居于太行山洪谷,故自号“洪谷子”。荆浩不仅创造了笔墨并重的北派山水画,被后世尊为北方山水画派之祖,还为后人留下著名的山水画理论《笔法记》,以假托在神镇山遇一老翁,在互相问答中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的所谓绘景......[详细]
|
李愚(?~935)字子晦,五代南唐时渤海无棣(今山东庆云)人。少时聪慧异常,勤奋苦学,通读经史。因仰慕齐国宰相晏婴犯言直谏的为人,初名晏平。李愚为人谨慎寡言,史书记载“非礼不言,行不苟且”。李愚崇尚古文,文章有韩愈、柳宗元之风格。《旧五代史》67卷有传。唐昭宗景福年间,李愚代理安陵县(即今德城和陵县,德城区旧称安德县)主薄,去职后寄身关中。唐光化三年(900年),宦官刘季述等发动宫廷政变,囚昭宗于......[详细]
|
明宗(866或867---933)李嗣源,五代后唐皇帝。公元926---933年在位。沙陀部人,原名邈吉烈。李克用养子。以战功官至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同光元年(932),领兵取汴梁,灭后梁。四年,后唐庄宗在兵变中被杀,入洛阳监国。即位后改名亶,改元天成。杀酷吏孔谦,褒廉吏,罢宫人、伶官,废内库,注意民间疾苦。但因文盲君临朝廷,无驭驾能力。又兼用人不明,姑息藩镇,权臣安重诲跋扈,次子李从荣骄纵,以致......[详细]
|
郭无为(?-公元979年),字无不为,号抱腹山人,五代青州千乘(今山东广饶县)人。方颡鸟喙,杂学多闻 ,长相很特别。好学多闻善于谈辩,未知其师承关系,穿着粗布的道士服装,隐居在武当山。投奔郭威不得,至北汉为相。979年,宋太宗征北汉,郭无为欲降,被刘继元绞死。早年的时候,郭无为曾在武当山出家做道士,十年不离武当山半步。当年,周太祖郭威称帝的时候,郭无为已经大名鼎鼎,郭威见他气质非凡,决定一纸诏书聘......[详细]
|
李克用(公元856年—908年),生前称晋王,其子李存勖建后唐时,追尊为后唐太祖。性格勇猛急躁。唐末将领。沙陀部人。别号“李鸦儿”。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兵镇压庞勋起义,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先后镇压庞勋起义军、黄巢起义军。天佑四年(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国号梁,改元开平,史称后梁。李克用仍用唐“天佑”年号,以复兴唐朝为名与后梁......[详细]
|
孟昶(919年-965年7月12日),别名孟仁赞、孟保元,外号孟府郎君,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末代皇帝。即位初年励精图治,国强民富,将北线疆土扩张到长安,与民休息。儒家的经典,孟昶刊刻了“十一经”,在唐朝时“九经”基础上,排除唐文宗所增的《孝经》、《尔雅》,保留《论语》,收入《孟子》,奠定《孟子》的“四书”地位。孟昶投降北宋后,被送往北宋京师汴梁,封秦国公,不久后便去世了,时年四十七岁,追封为楚王。人物......[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