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查询网

地名查询

地方人物

明星人物

地方景点

新片推荐

首页 > 地方人物 > 广东 > 珠海 > 香洲区人物

鲍俊

[][公元1797年-1851年]
鲍俊介绍:

  鲍俊(1797—1851)
  字宗垣,号逸卿,别号石溪生,香山县下恭都(今珠海香洲区)山场乡人。出身书香世家。清道光二年(1822)中举人,次年中进士二甲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后调任刑部山西司主事,候选员外郎,即用郎中。道光十一年(1831)辞官返粤,居广州芳草街,与张维屏、招子庸等人交游,以诗酒书画自娱。
  多才艺,同代岭南著名学者张维屏说其“非徒书法之工也,君为诗诗工,为词词工,为画画工,为制艺(八股文),制艺尤工”。其诗词多以山水花木为题材,清雅脱俗,颇具风韵。有“松号万年才二寸,我来半日恍三生”,“呼童莫扫高人榻,我向松阴伴鹤眠”等句,其《减字木兰花•画菊》词云:“西风才到,遮莫寒香吹落帽,却羡陶仙,一笑黄金又一年。南山面面,日对南窗朝暮见,将画消愁,点缀东篱一角秋。”于写景之中,流露出官场失意、消极遁世的心情。水墨画造诣很深,尤长于画松、梅、兰、菊、竹,用笔清爽,气韵疏秀。晚年所作《倒吊松》、《春天竹》、《落雨竹》等水墨画,均是在家乡写生之作,匠心独运,巧夺天工。《倒吊松》长4米,宽18米,写生于石溪吕祖庙旁的一株参天老松。其朝暮在树旁细心观摩、沉思。画中一条赤花藤缠绕古松,一直蔓及秃断的树顶,再向横斜的松枝倒吊下来。以积极墨法渲染皴擦,着色浓重、苍润,色彩层次分明。作为主体的松树,画得粗壮坚挺,气势开张,陪衬的赤花藤,曦光红染,繁花竞放,春意盎然,使老松给人以刚中有柔、龙鳞未老的新鲜感觉。《落雨竹》长4米,宽12米,画面上是七八枝交叉横斜的竹竿。雨染烟烘,秀润疏致,竹叶两面都似乎可以透见,故有“阴阳竹”之称。从小酷爱书法,擅小楷、大小行草和擘窠大字。自用沙藤、芦蔸、青竹等制作毛笔,每日-书房临池学书。其擘窠大字宗李邕王羲之碑帖,在家乡石溪摩崖镌刻的“莲岛”、“石溪”、“鹅”等大字,均为其中佳作。尤其是一笔而成的“鹅”字,飞舞劲挺,丰美流畅。
  道光二十六年(1846),出任澳门第79任总督,狂热的殖民主义者阿玛喇非法侵夺中国主权,对澳门的中国商店、中国工人、中国民船强征税款,并武装镇压中国船民的抗争,驱逐中国官员,拆除中国海关。鲍俊将阿玛喇的种种暴行向两广总督徐广缙陈述,徐示意其处置。其遂返乡,策动龙田农民沈亚米、郭金堂、李保、张新、郭洪、周一玉、陈发等七人,于道光二十九年七月初五日(1849年8月22日)在关闸刺杀了阿玛喇。事后,澳门葡人出兵占据关闸,扣押清吏三名,并进攻北岭的拉塔石炮台。英、美、法三国也向两广总督提出抗议。徐广缙害怕,饬令捕杀沈亚米等人。沈亚米与郭金堂潜到顺德,七月二十六日(9月12日)被捕。七月二十九日(9月15日),沈亚米被处死于前山。
  鲍俊晚年归香山故里隐居,其间,曾讲学于凤山书院和丰湖书院。咸丰元年(1851),鲍俊奉诏入京授官,途中突患痛症,折返乡里,不久病逝。遗著有《榕塘吟馆诗钞》、《倚霞阁词钞》、《罗浮游草》、《鲍逸卿草法》等。(赵立人)咸丰元年(1851),奉诏入京授官,途中突患痈疾,折返乡里,不久病逝于广州。后与妻骸骨同迁葬于家乡山场蛇地坟场。遗著有《榕塘吟馆诗钞》、《倚霞阁词钞》、《罗浮游草》、《鲍逸卿草法》等。原作多流佚港、澳、穗、沪,在乡间尚存有山石、祠庙的题墨。
  


同年(公元179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851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吴健彰
鲍俊相关介绍
韩剧电影综艺视频连续剧短剧动漫 风的痕迹太阳之子粤语 锋利的棍子 杯子蛋糕绝命急先锋 双雄会万家乐 海外兵团永生之战 七十二家房客赌王家族爱情的奴隶家和万事惊 职场三国 天堂岛疑云第一季大唐来的苏无名(大唐诡探之明国惊奇)最亲爱的你这个妈咪有点凶我的二十六岁白富美女上司雏鸟丑萋归来追捕第一季女儿住在月亮上无敌县令那年我们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