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
吴沧洲(1887~1973),原名吴斌,字古岳,金寨县三合人,幼习经史,养成儒家伦理思想和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点。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在开封陆军小学第一期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后被送保定军校炮兵科学习,毕业后在河南新军任职。不久,出任陆军第四镇炮兵营长。宣统三年(1911 年),参加在开封禹王台召开的同盟会支部秘密会议后任豫西民军指挥。著有《河南的两次军事行动》一书。民国元年(1912……[详细]
|
蔡孟周(1891~1969)原名蔡茂仙,单字颐,笔名天囚,凤台县城关镇人。出生于小商业家庭,他幼读诗书,胸怀大志。17 岁时投身于民主革命活动,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清宣统三年(1911 年)辛亥革命时期,他追随柏文蔚、王龙亭、岳相如等参加淮上军起义,开展反清斗争,当时任管带(营长)。淮上军光复寿县、凤台后,又夺取颍州(阜阳)。同年12 月12 日,清布政使倪嗣冲联合地主武装包围了颍州。经过一昼……[详细]
|
夏威(1893—1975),中将加上将衔,兵团司令。原名钧善,字煦苍。梧州容县人。生于1893年3月2日。先后毕业于广西桂林陆军小学、武昌陆军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1917年5月在广西陆军模范营任排长、连附。次年代机枪连连长。1920年脱离桂系军阀,通电拥护孙中山,任马君武田南警备军第三营营长。1923年夏任广西讨贼军总指挥部第三团团长。1924年升任第三纵队司令。1926年3月任第……[详细]
|
戴岳(1888-1970)戴岳,号希鹏,壕塘乡冰塘村人。清光绪十四年(1888)九月生。l8岁入长沙陆军小学,后入湖北陆军第三中学。参加武昌起义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步科。民国5年(1916)参加讨袁(世凯)之役。后跟随谭闿、鲁涤平,参加驱汤(芗铭)、驱傅(良佐)、驱张(敬尧)及0援鄂等战役,任炮兵营长、骑兵团长、炮兵团长、湘军第二混成旅旅长等职。民国12年(1923)谭延问被赵恒惕赶出湖南,……[详细]
|
李汉魂(1895~1987),字伯豪,号南华,吴川县岭头村人。曾任民国时期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生于小康之家,童年受业于本乡私塾,及长,曾肄业于广东高等学堂法科专业,后进入广东陆军小学、武昌陆军预备学校、保定军校学习军事。民国8年(1919年),李汉魂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毕业后被分配到山西阎锡山部任见习官,未几,因病回乡,在吴川中学执教,旋即投身粤军第2师,先后任排、连、营长。民国14年,在第……[详细]
|
张简荪(1899—1989),家名宝鑫,号镜澄,梅城东街(今梅江区东郊张家围)人。祖父张简堂为前清名孝廉,17岁中举,曾任山东省济南府新城县、黄县知县。张简荪年少时,聪明好学,深得其祖父钟爱,民国初年,特地带他到北平读书。民国7年(1918)毕业于北平高等师范学校附中。毕业后,他目睹国家内忧外患,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决心投笔从戎,以卫国保民,凭优秀成绩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工兵科,1922年毕……[详细]
|
李文田,(1894—1951)字灿轩,1894年生于河南浚县。幼丧父,生活十分困难,由舅家供养。高中毕业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于六期步科。参加西北军后,曾任滦河兵工厂总监、团长、旅长等职。西北军失败后,坚持在山西练兵,拥护宋哲元重组二十九军,是八名共建二十九军的骨干将领之—。二十九军初建时是张自忠三十八师的三个旅长之一,为三十八师副师长兼——二旅旅长。张自忠任察哈尔政府主席时,李文田任省政府……[详细]
|
段象武(1887~1942)河南彰德(今河南安阳)人。早年入冯玉祥部当兵,被保送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骑兵科学习,毕业后回冯部任参谋。1924年应邀到陕北安边杨虎城举办的教导队任军事教官兼第一排排长。1925年春,杨虎城任陕北国民军前敌总指挥率部南下;段任前指参谋主任,跟随杨虎城,协助制定军事方案,与北洋军阀刘镇华、麻振武部激战于渭北大荔、澄城地区,连连获胜。同年夏随杨虎城于岐山、宝鸡重创陕西军务督办……[详细]
|
惠济(1893~1974),字民桥。全椒县襄河镇惠家巷人。书香门第,自幼读书。清光绪十六年(1890 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安徽陆军小学堂。修业期满,考入北京清河镇陆军军官第一预备学校,后转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步兵科学习。民国9 年(1920 年),因军阀混战,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停办,遂中途肄业。民国15 年,惠济任国民党黄埔军校第四期少校教官,后升任第五期中校教官队长。民国16 年4 月,国民政……[详细]
|
王天培,原名伦忠,进贵州陆军小学堂时始改名天培,号植之,侗族。一八八八年(清光绪十四年)农历戊子年腊月初四生于贵州省天柱县执营(今名“织云”)乡。父大瀛曾任清朝“绿营兵都司,三十六岁解甲归里,娶妻立家室,生天培弟妹十五人,天培行四。 天培在少年时代进私塾读《四书》、《五经》,清末废科举改学堂,始在天柱县官立高、初两等小学堂肄业。嗣于一九o七年,与剑河县李世荣同到贵阳,考入贵州陆军小学堂,……[详细]
|
保定士官学校第三任校长 治学从严 , 爱国爱生创佳绩曲同丰 (1873-1929), 字伟卿 , 山东福山人 , 早年参加过北洋水师及中日甲午战争。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三期。曾任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教官 , 陆军速成学堂提调、监督、保定军官学堂监督 , 参加过云南辛亥起义 , 任 38 协协统。民国后任-军事参议官、参战军师长、北京政府航空署长、直鲁联军士官学校校长 , 陆军上将。曲是皖系骨干分子 ……[详细]
|
刘多荃 (1897—1985),字芳波,辽宁凤城人,国民党陆军上将。1923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炮科。1925年,任张学良的卫队副队长。由于他忠实可靠、有勇有谋,张学良的卫队扩编成卫队旅后,刘多荃任第一团团长。1929年被提升为师长。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刘多荃参与了此次事变,担任捉蒋行动的总指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东北军被整编成6个军,刘多荃任第四十九军军长……[详细]
|
113、高霁
高霁,名兆奎,字霁吾、霁坞,县在城厢(今城关镇)人。清光绪七年(1881)。17岁赴日本留学,在成城、振武两学堂毕业后,循序升入陆军士官学校。同学中与县人曾继梧、唐义彬、杨源浚、袁华选相友善,在其影响下,参加孙中山组织的兴中会,又是黄兴领导的“丈夫团”(日语表示坚实、优秀)成员,并于光绪三十一年加入同盟会。光绪三十四年学成归国,在清廷军机处供职,宣统三年任陆军部衙门军需司辎重队副军校,旋任保定陆军……[详细]
|
陈长捷(1895~1968年)陈长捷,字介山,闽侯县螺洲镇(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长捷为襁褓时家境贫困,其母受人雇佣当乳母,因乳水不多,恐被东家辞退,只好狠心将他弃置在陈氏宗祠的供桌上,后兄姐赶往祠堂拾回,因此乳名“拾拾”。长捷7岁时入小学读书,成绩优异,得老师田春干赏识,资助他人福州师范学堂,后招之为婿。辛亥革命后,他转入福州武备学堂,毕业后被保送到保定军官学校第七期骑兵科学习,民国10年(……[详细]
|
吴新田(1888~1955)字芑荪。安徽合肥人。青年时代就读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后在皖系军阀湖南督军张敬尧部第七师任旅长。1920年直皖战争中张敬尧败退湖北下野,吴遂代理第七师师长,转而投靠直系。直系军阀夺得中央政权后,于1921年5月25日明令免去附皖之陕西督军陈树藩的职务,而代之以直系师长阎相文。6月,阎相文率所部陆军第二十师及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由潼关入陕;同时,吴的第七师也奉命由湖北随(……[详细]
|
刘兴(1887~1963),号铁夫,衡永郴桂道祁阳县过水坪乡(今衡阳市祁东县过水坪镇会塘村)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抗日名将、爱国和平起义将领。1887年11月22日(清光绪十三年十月初八日)出生于衡永郴桂道祁阳县过水坪乡会塘村。1905年考入湖南陆军小学,在校期间,加入了中国同盟会。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步兵科。1926年北伐战争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四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三……[详细]
|
李炳之(1878—1966),字彪臣,河北正定人,1878年生,清秀才。先后就读于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1903—1905)、保定陆军大学第一期(1906—1908)。军谘府科长、参谋部第3局科长、陆军第1混成旅旅长、陆军第13混成旅旅长、将军府参军,事务厅厅长等职。1922年河南督军署参谋长1924年9月授祐威将军。河南留守军副司令,1926年吴佩孚13省联军高等顾问。人物生平为陈宦效力19……[详细]
|
刘和鼎(1894年12月13日——1969年4月7日),字波鸣,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安徽合肥(今肥东)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1916年8月军校毕业后派任安武军(将军倪嗣冲)第3路第4营见习。1918年4月出任长江上游总司令部(总司令吴光新)上尉参谋。1919年1月调任湖南省督军署(督军张敬尧)警务处少校视察。12月调任北洋陆军第9混成旅(旅长吴鸿昌)少校副……[详细]
|
何遂(1888~1968年)字叙甫,祖籍福清县,生于侯官县。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入福建武备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任南京陆军第九镇排长。次年,考入河北保定陆军随营军官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年)毕业后,任广西“督练公所”参谋处筹略科科长兼陆军干部学堂教官。宣统二年(1910年),创建同盟会广西支部,任参议,出版《南报》,宣传革命思想。武昌起义时,何遂为清军北……[详细]
|
林知渊(1890~1969年)林知渊,闽侯县城门乡(今福州郊区城门镇城门村)人。林知渊出生才3个月,父亲林崧祁就不幸逝世,因此家境十分贫苦,幸受林纾照顾。其兄林之夏进秀才后,知渊得以随兄读书。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入全闽大学堂。光绪三十三年被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录取,参加同盟会。宣统元年(1909年)毕业,授工兵科副军校(中尉)衔,为保定第二镇见习官,又奉陆军部令,派充南京陆军第四中学法文教习。……[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