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侯(1894~1954)原名宝忠,字健侯。祖籍陕西米脂,生于四川。七岁读私塾,中学堂毕业后返回米脂。因家境富裕,不事农耕,放浪形骸。壮年时曾游历山西、直隶等地,平时居家读史、绘画,悠闲度日。他收集披览多种正史杂书、稗官笔记、州府县志,萌发为同乡、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立传的念头。遂于1926年动笔,撰写成一部40回本、38万多字的历史小说《永昌演义》。为书稿脱手,经过四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详细]
|
李瑞景 (1882-1954),原名李祥年,字瑞景。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人。幼年时家境贫寒,没读过几年书,还不到成年,就挑起了家庭生活的担子。他是李大钊的家族哥哥,在李大钊革命思想的影响下,走上了爱国的道路。20年代来哈尔滨谋生,在道外与人合股开设宏昌远牛店,后到青冈县定居。又与人合股开设瑞兴泉。经营烧锅、当铺、粮店、日用杂货铺等。1925年6月,李大钊作为中共首席代表赴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详细]
|
许抱凡(1878~1954)原名葆华,别号崇岳,宁乡人,清光绪四年(1878)生。湖南中路师范学堂毕业。早年加入同盟会,1921年由何叔衡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旋回宁乡任教,1927年任中共宁乡县地方委员会宣传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省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省参事室参事。1954年逝世。……[详细]
|
邓世增 (1886-1954)广东合浦县营盘乡玉塘村人(1965年划广西)。广东陆军速成学校炮科毕业。1923年6月任粤军第1师炮兵营营长,1925年2月任粤军第1师2旅4团团长,1926年任第四军11师副师长,1927年5月任广州警备司令,同年冬任第四军参谋长,1928年任第八路军参谋长兼任广州卫戍司令和广州市公安局长,1929年春反蒋失败逃香港,1931年11月任京沪卫戍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1……[详细]
|
莫炳奎(1871一1954),字星五,号虞民,晚号退翁。今郊区埌西村人。毕生从教,为国育才,成绩显著,邑中硕学之士多出其门下。莫炳奎告老引退后,曾于民国24年(1935)受聘担任《邕宁县志》总纂,不辞劳苦,默默耕耘,26年12月定稿出版。过去的地方志,多略而不述南明抗清史事,而他主持编纂的《邕宁县志·军事志》中作了较为详尽的叙述,标明永历帝朱由榔年号,并从《东华录》等文献中移植《永历帝致吴三桂书》……[详细]
|
廖恩焘(1864——1954),字凤舒,号忏庵,廖仲恺之兄。惠阳县陈江镇人。早年留学美国。民国4—8年(1915—1919)任古巴领事。民国11年(1922)2月暂代驻朝鲜总领事,6月任驻日本使馆一等秘书代办使事。民国14年(1925)任驻智利使馆代办领事。民国15—18年(1926—1929),再任古巴领事,兼任驻巴拿马使馆公使。民国23年(1934)任马尼拉总领事。民国24年(1935)回国任……[详细]
|
黄公柱(1889—1954),又名宫柱,惠阳县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期步科毕业。历任建国湘军讲武堂教官,驻粤湘军总指挥部上校参谋、第二军独立二旅少将旅长。民国15年(1926)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副官长兼军法官。民国17年(1928)起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厅军械处长、军备厅中将厅长。民国22年(1933)任宁波警备司令。民国24年(1935)10月,任湖北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民国25……[详细]
|
王四毛(1894~1954),平定县白甘泉人。出身贫寒,年轻时即涉足矿山,先后在汉河沟、蔡洼等几个煤窑挖煤度日。新中国成立后,他发扬矿山主人翁精神,重视安全宣传和经验传播,帮助矿工了解容易造成顶板塌落的台坡、顶掌、合皮等几种地质构造,其所在班组从1948年至1950年连续3年未发生过事故,煤炭生产任务年年超额完成。因此,195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52年,调任阳泉矿务局职工养老院院长。(《阳……[详细]
|
聂峙如(1889~1954),字永直,阳泉郊区三泉村人。自幼刻苦求学,山西大学毕业后,历任平定中学英语教员、绥远清水河县公署财政科长、保晋公司三矿厂事务员、晋察冀边区参议员、平定(路北)县议会副议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阳泉工矿区副主席、山西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阳泉市人民政府委员、阳泉市选举委员会委员等职。一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并身体力行,为阳泉市统一战线政权建设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阳……[详细]
|
来显吉(1912-1954)湖北省红安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班长、排长,并参加长征。1939年任新四军连长。1940年任毫县独立营营长,1941年任灵兆县县大队副大队长、独立团营长。1946年9月任华东野战军滨海2团营长,1947年任滨海海防警卫团副团长,1948年任日照独立团副团长,1949年3月任海防警卫团11团副团长。1950年任海防警卫团7团团长。1952年任淄博工矿区人民……[详细]
|
许昔汉(1931-1954),福建省晋江县东石镇井林人。1931年5月出生,1952年毕业于晋江养正中学,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时任华东军区公安总队二团武工队队长。1954年12月26日,国民党军小股武装特务登陆晋江围头骚扰破坏,许昔汉率队组织反击,在金井镇围头村山头围歼敌特的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详细]
|
郭富才(1890~1954)本县马蹄沟镇水浇湾村人,原籍本县三川口乡,23岁时逃荒到水浇湾,先后给姜姓、栾姓几个掌柜做河滩(熬盐),尤其给盐地主姜白业家做的时间最久,夫妇二人起早贪黑,饱尝人生艰辛。1935年本境南川闹红,他和红军有了联系,并让红军负责人住在他家开展革命活动。1940年春,十里盐湾成立盐工工会,他是主要领导人之一。其时,他虽年过50,且身体有病,仍带头开展大生产运动,每年产盐40多……[详细]
|
采矿专家——黎锦曜黎锦曜(1895-1954)黎锦耀矿学社主事和《中华矿学杂志》主编。抗战期间回湘潭,为发展家乡的采矿工业,曾花掉大量家产在故乡开采盐矿、煤矿。解放后,任湖南省工业厅高级工程师。1953年,他年迈六旬,不顾家人劝阻,还自告奋勇接受中央有关部门交给的任务,带领一班人去海南岛探矿。第二年不幸病故在海南岛的矿藏考察工地。……[详细]
|
萧咏霞(1887~1954)女,宁乡县朱石桥新民村人,清绪光十三年(1887)生。幼读诗书,及长嫁宁乡麻山杨蔚青,为著名湘绣画师杨世焯侄媳。乃从杨世焯习画刺绣。她悟性高,未几曲尽师艺。其所绣山水、人物、花草、翎毛、走兽,生动逼真,精妙超凡,一时有“神针”之誉。尤擅绣人像,湘绣以绣人物著称于世,实自伊始。其绣品曾在南洋劝业会及比利时美术展览会上获最优奖。她先后在宁乡、长沙、衡阳等地授徒多人,曾受聘……[详细]
|
于永嘉(1903—1954)字瓯江。文登县(今文登市)大水泊镇西南台村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春,在西南台村“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办事处”工作。 是年6月, 任中共文登中心县委组织部长。8月,在西南台村组建和创办了“文登抗战文化供应社” 和“文登抗战话剧社”。1939年1月兼任中共文登县委-部、-部、军事部部长。同年6月,任中共海阳县委书记。1940年6月,被选为文登县抗日民主……[详细]
|
著名教育家——黎锦纾黎锦纾(1898-1954),1925年在德国参加中国共产党,与朱德、邓小平同在一个党小组,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教育股长兼武汉军事整治分校筹备委员,武汉中山大学教授。大革命失败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对于促进全国平民教育和农村文化的普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解放后在湖南省民政厅任过职,后来又担任过湖南省教育局局长。1954年调北京,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任人民教育出……[详细]
|
冯治安(1896年—1954年),河北省故城县东辛庄村人。自幼贫苦,少年从军,投身于冯玉祥将军麾下。历任国民革命军29军37师师长、国民革命军77军军长、国民革命军33集团军总司令等职。1937年日本侵略军在北平卢沟桥悍然发动了举世震惊的“七七事变”,时任国民革命军29军37师师长、兼河北省政府主席的冯治安,毅然指挥其37师,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英勇不屈的战斗,拉开了中国全面抗日的帷幕。1949年随……[详细]
|
于霭辰(1875—1954)郯城县马头镇人。1907年加入同盟会。翌年创办“图始女学”。1909年创办“求是”小学。至1931年23年间培养了大批人才。1912年任山东省临时参议会议员。 1933年他资助1000块银元和两支短枪, 支持共产党领导的“苍山-”。1948年去南京,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授意郯城县政府“选举”他为该县参议会议长,他严词拒绝,继续留在南京靠卖旧书度日。1950年返乡。1954年……[详细]
|
尹廉玉 (1895—1954)费县太和庄人。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3月任费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他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和群众同甘共苦度春荒。他当时已近年花甲, 体弱多病,却拒绝享受吃保健饭的待遇。1954年1月病逝后,省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详细]
|
米栻民(1897—1954)回族。原名玉廷。费县平邑镇三村(今属平邑县)人。在平邑读高等小学后到济南上中学。1919年毕业回乡。“九一八”事变后任平邑高等小学校长。 为学校捐献物料,建教室、图书室等,并主持将平邑北岭3座汉代石阙移置学校院内,现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七七”事变后组建地方抗日武装——联庄会。1939年率部接受八路军改编。后任平邑乡乡长、费南县回民抗协副主任兼抗日大队长, 费县……[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