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才鸿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才鸿年(1940.1.29- )金属材料专家。北京市人。1966年于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总装备部先进材料专业组组长。长期从事军用新材料的研究工作。主持了焊后不回火薄装甲钢和我国第一代复合装甲的研究工作,发明了我国第一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薄装甲钢,为我国复合装甲材料与结构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主持了火炮身管自紧技术及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参加了自紧身管疲劳寿命的研……[详细]
|
张映鑫,1940年8月生于四川省泸县(今泸州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旧社会,他家五口人仅有半亩地。父母亲终年劳累,家里仍常常揭不开锅,只得让张映鑫兄弟俩外出讨饭。寒冬腊月,张映鑫赤脚沿街乞讨要饭,脚上长起一块块红肿的冻疮,走路一瘸一拐的。晚上,母亲抱住他溃烂红肿的双脚,暖了一阵又一阵,伤心地痛哭。他的弟弟向一家地主要饭,狼心狗肺的地主竟在饭里放了毒药,被活活毒死了。1949年12月,张映鑫的家乡解……[详细]
|
旭日干(1940.8.24-2015.12.24)家畜繁殖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专家。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右前旗。1965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生物系。1984年获日本兽医畜产大学兽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内蒙古大学教授、校长。兼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70年代以来长期从事以家畜生殖生物学为中心的现代畜牧业高技术的研究。首次探索出山羊、绵羊和牛精子体外诱导获能的途径,培育出世界首……[详细]
|
沈德忠(1940.6.13-2014.04.05)人工晶体专家。贵州省贵阳市人。196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中材科技集团总公司人工晶体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教授。长期从事无机非金属晶体材料的生长、应用及探索研究。先后生长出铌酸钾(KN)、磷酸氧钛钾(KTP)等10多种晶体;研制成功高光学质量的大单畴KN晶体,使该晶体的批量生产和实际应用成为可能;首次在掺铁KN晶体上实现了室温自泵浦相位共轭……[详细]
|
45、张肇西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肇西,粒子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0年7月生于广西,籍贯河北唐山市。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基于微扰量子色动力学独立发表的关于J/粒子强产生的研究论文原创性地提出了直接强产生J/粒子的‘色单态机制’,成为该机制的代表性论文常被引用。理论上正确地计算了b夸克到Bc介子的……[详细]
|
46、陈运泰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运泰(1940.8.10-) 原籍广东潮阳,生于福建厦门。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40年8月10日生于福建厦门,4岁启蒙,先后就读于大同小学、侨师附小、粤侨小学、大同中学,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58年该系一分为四,分在地球物理系,1962年毕业,同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著名固体地球物理学家曾融生教授门下。196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同年留地……[详细]
|
47、龚惠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龚惠兴(1940.7.19- )航天遥感、光电技术专家。上海市人。1963年中国科技大学毕业,1967年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研究员,国家863计划航天航空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早期从事红外地平仪研制,用于我国通讯卫星飞行姿态测量。70年代中期起,在国内首先进行航天红外遥感仪器--可见红外扫描辐射计的研制,解决了系统设计、性能检验和辐射定标方法,提出增加海洋观测通……[详细]
|
48、许祖彦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许祖彦(1940.2.25- )激光技术专家。四川省邛崃县人。196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进行了可调谐和全固态激光器研究,指导学生完成非线性晶体相位匹配折返现象普遍性的理论证明,并以此科学发现为原理提出专利设计合作研制出多波长光参量激光器,首次实现多波长激光宽调谐获国家发明二等奖;首次实现LBO光参量振荡和高效三倍频,首先将BBO光参量振荡效率和功率提……[详细]
|
49、李冠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李冠兴(1940.1.14- ),核材料专家。1940年1月14日生于上海市。1962年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1966年研究生毕业。1982-1984年公派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冶金工程系访问学者。现任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名誉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核工业特种材料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与反应堆材料和燃料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常委。中国核学会理事长,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详细]
|
50、胡永康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胡永康(1940.2.5- )石油炼制专家。云南省曲靖市人。1961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现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学术委员会高级顾问,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总工程师。 长期从事石油炼制加氢裂化催化剂和加氢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工业应用转化工作,曾担任国家“六五”、“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负责人,研制成功两类加氢裂化催化剂,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同……[详细]
|
51、牛憨笨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牛憨笨(1940.2.11- )物理电子学专家。山西省壶关县人。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深圳大学光电子学研究所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我国电子光学理论和变象管诊断技术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得到重要应用的高速静电聚焦变象管。研制成功9种变象管和7种变像管相机,为我国地下核试验、激光核聚变、X光激光等研究提供了有效的诊断设备, 并销往法国、美国和台湾省,……[详细]
|
52、徐建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建中,工程热物理专家。原籍辽宁北镇,1940年3月3日生于江西吉安。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67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叶轮机械内部流动的研究。建立叶轮机械三元激波理论,提出广义回转面的概念,改进两类流面上的计算方法,发展了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体系。对跨声速流动和粘性流动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详细]
|
53、罗平亚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罗平亚(1940.6.3- )油田应用化学工程,石油工程专家。出生原籍四川省隆昌县。1963年毕业于四川石油学院。现任西南石油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他综合应用地质学、岩矿学、化学、石油工程等多学科知识,在机理研究突破的基础上,把作用机理、处理剂设计与研制和相应的石油工程、油田化学工程有机结合,成果创造性强,应用效果显著,其研究内容一直处于本学科前沿:创造完成深井高温水基泥……[详细]
|
54、邢燕子 全家都在城,自己愿留乡
邢燕子原名邢秀英,1940年出生,天津市宝坻区人。 从小跟爷爷在农村老家长大,父亲是天津市一家工厂的副厂长。1958年,高小毕业后没有回父母所在的天津市区,而是回到家乡宝坻县大中庄乡司家庄村务农,发愤改变家乡的穷貌。在那里,她和农民打成一片,并组织了一个“邢燕子突击队”,成绩突出。1960年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邢燕子发愤图强建设农村》,介绍了邢燕子的先进事迹。此后,成为上山下乡的知青典型,被称……[详细]
|
庄则栋(1940年8月25日—2013年2月10日),中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生于江苏省扬州市,自幼喜爱乒乓球运动,14岁加入北京市少年宫业余体校乒乓球小组,1957年,入选北京市乒乓球队,同年参加全国比赛。1959年,入选中国青年乒乓球队;庄则栋曾获得第26—28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是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主力队员之一;1971年4月,在日本参加第31届世乒赛期间,冒着风险,结交……[详细]
|
56、张钟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张钟华(1940.7.2- )计量专家。江苏省苏州市人。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65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70年代担任“国家电容基准”研制工作。该基准运行20多年情况良好,居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80年代负责“建立超导强磁场标准”,6项主要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经济效益明显,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87年到2004年负责建立“量子化霍尔电阻基准”,解决了一系列国外尚……[详细]
|
57、杜维明
杜维明,男,1940年生于中国昆明,祖籍广东南海。中国当代著名学者,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当代研究和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家。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国际哲学学会名誉院士(代表中国),中华文化促进会学术咨询委员 。杜维明15岁起便研习儒家文化,曾师从唐君毅、徐复观;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翌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前往美国深造,1……[详细]
|
58、王家骐 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家骐, 光学仪器专家。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40年2月生于江苏苏州。1963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1966年获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硕士学位。现任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理事长、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机械分会主任委员。曾任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所长、所总工程师。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详细]
|
59、白以龙 中国科学院院士
白以龙,力学家 1940年12月22日生于云南祥云,籍贯浙江镇海。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系。1966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2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副所长,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等职。 主要从事0、固体和非线性力学研究。阐明了热塑剪切变形局部化的准则、演化和结构针对冲击载荷下材……[详细]
|
60、李家春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家春, 力学家 1940年7月26日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力学与实践》主编。曾任科技部“九五”攀登项目“流体和空气动力学关键基础问题研究”首席科学家。 长期从事流体力学研究,在流动的非线性问题和力学中数学方法领域作出了理论成果。提出了摄动级数多对复奇点的判别准则最早用速度剪切解释有风时B-J不稳定的机理,得……[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