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芝瑛(1868~1934),字紫英,号万柳夫人。桐城县东乡高甸(今枞阳县会宫乡)人。著名爱国女士,书法家、诗人。吴芝瑛出身于官宦之家,父吴康之,历任宁阳、禹城、蒲台、武城、郓城知县,工书善诗,有《鞠隐山庄诗集》传世。伯父吴汝纶,系“桐城派”晚期作家、清末教育家。吴芝瑛自幼静处深闺,博及群书,励志丕承家学,稍长工文章、诗词、书法。嫁无锡文士廉泉为妻。光绪二十三年(1897 年),廉泉任清廷度支部郎……[详细]
|
杨鹤龄(1868—1934)原名仕年,字礼遐,南蓢翠亨村人。出生于澳门,家道富裕,自小与孙中山为友。清光绪四年(1878)随父亲到港澳求学,3年后又到广州算学馆读书,与尤列同学。其与孙中山、陆皓东、杨心如并称“翠亨四杰”。1886年在广州开始与孙中山经常谈论国事。1890年前后,与孙中山、陈少白、尤列等以香港“杨耀记”(杨父经营的店铺)为联络点,经常秘密-,交流革命思想,商议革命大计,孙中山后来在……[详细]
|
盛延龄(1868—1934年)字梦九,云南玉溪人,先后担任中国富滇银行香港分行经理、中国富滇银行总行长、云南省政府顾问,并被“玉溪旅省同乡会”选为重建昆明玉溪街商号(现昆百大所在地)总理……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除科举,为求深造,盛延龄以廪、贡学位申请出国留学,经礼部批准入日本政法学校。1908年学成回国,赴四川任职,先在政法学校任主讲,后任源盐县知事。辛亥革命时,滇军援川部队到达泸州,盛延龄……[详细]
|
寻淮洲(1912-1934) 革命烈士。湖南省浏阳县人(今浏阳市),1912年8月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任代理排长,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连长、营长、师长等职。参加了攻打长沙的战斗和苏区历次反围剿战斗。后任红七军团军团长。1934年,率红七军团再次入闽,配合作战,曾歼敌1个旅,缴获一个兵工厂。战后,这个兵工厂迁回瑞金,为红军修造武器发挥了不……[详细]
|
吴大昂(1883~1934) 雁门乡(今红星)文岭人,读过二年私塾,是清末民国初的匪首。他生性凶残,20岁开始为匪,51岁被击毙。吴大昂20岁在白云乡做工。当时白云有股土匪,他和叔父常到匪巢做木桶,与匪徒很熟悉。有一天,他用计抢了六支步枪扛回雁门,聚众为匪,拦途截劫,打家劫舍,掳人勒赎,弄得各乡人心惶惶。他用绑架、勒赎、抢劫的钱到福州等地买0子弹运回雁门,同时雇了几个洪山桥兵工厂的闲散工人在荷峰寨……[详细]
|
冯道南(1902~1935) 原名义交,又名健亚。海南澄迈县下岭村(今属山口乡)人。1907年进村私塾读书。1909年考入大云高小学校。1920年考入儋县那大美国基督教学校。1922年7月下旬,考入广东省立第一中学(今广雅中学)就读。在校期间,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拥护共产党的政治主张。1925年6月,参加广州工人举行的“省港大罢工”。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1月,受党组织……[详细]
|
高咏生(1908—1934) 红十六师师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平江县人, 又名高伯坚、高化愚,化名余伯庚。1908年11月生于平江县张市忘私桥一贫苦农民家庭。其父母均是革命烈士。曾入共产党员吴克坚开办的秀野学校读书。192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带领西乡民军同军阀部队展开英勇的斗争,支援北伐军。1928年3月,率农军参加了平江扑城之役。1929年任湘鄂赣游击指挥部第三……[详细]
|
杜宗美(1888—1934),本县桑镇双山村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宗美幼年丧母,家境日渐贫困,18岁时,祖父才送他到县城内高等小学读书。他喜爱阅读《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小说。小学毕业后 ,父亲要他辍学操持家务,他坚持求学,考入西安私立成德中学,开始接触进步书籍。他热爱社会活动,参加了成德中学“读书会”和“陕西青年社”(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外围组织),参加了1925年由共产党员魏野……[详细]
|
他是清华最光荣的儿子,他是清华最早的共产党员,他为解放事业贡献了生命,施滉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清华大学图书馆门厅墙壁上汉白玉烈士纪念碑的这段铭文,纪念的是一位清华学子,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共产主义和国际主义战士,白族人民的优秀儿子―――施滉。施滉,白族,1900年出生,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人。1917年考入清华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参与发起成立了清华学校第一个进步社团―――“暑假修业团”,……[详细]
|
王武扬(1896~1934),字肖喆,号仗吾,又名建勋、无恙,祁门县南乡严潭(今属溶口乡)人。毕业于南乡乡立高等小学堂,受父王璋影响,投笔从戎。民国7 年(1918年)赴广东投奔革命,于黄浦军校第二期毕业,并加入共产党。其间,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支队副官、东征军总政治部上尉书记和在北伐军总政治部任职,参加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民国16 年2 月,受湖北省政务委员会派遣,出任保康县县长。刚抵任,即建立……[详细]
|
杨学源(1911~1934),又名碧华,宿松县东洪乡人。幼读私塾,后在北山小学、安庆一中读书;17 岁高中肄业,考入上海大厦大学。他能诗善画,且工乐谱,会拉手风琴,曾自编自唱《穷人调》一首,深受贫苦农民喜爱。民国19 年(1930 年),他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4 月,因在沪西组织发动纱厂工人-,被学校开除学籍,流落街头。民国21 年春,上海党组织与鄂东苏维埃地区政府任命杨学源为中共宿松特区(……[详细]
|
周世觉(1901~1934),金寨县吴家店乡徐坳人,家境贫寒,读过两年私塾,从小受一些进步人士影响,向往光明。民国17 年(1928 年)10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8 年周世觉参加了立夏节起义,起义胜利后任乡苏维埃自卫队中队长。8 月,国民党军夏斗寅等部进剿,为暂避锋芒,红三十二师主动撤离苏区。周世觉留在苏区坚持武装斗争,与敌人周旋一个多月。同年冬,周世觉任商城一区苏维埃游击队长。民国19年7……[详细]
|
吴荣寿(1873~1934),号俊德,歙县岔口人。童年随父、兄去屯溪经营茶叶,谙练茶叶精制之筛、簸、炲、拣各工序,尤精鉴别毛茶。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其父病故,继承父业拓展业务。先后在屯溪阳湖开设“吴怡和”、“吴怡春”、“吴永源”、“华胜”、“公兴”等茶号。每年制销“屯绿”数千担,最多时达2 万担,约占“屯绿”外销之半,为徽州最大外销茶商。民国7 年(1918 年)初国际市场“屯绿”仍滞销,……[详细]
|
邱训民(1898—1934) 红军独立二师师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平江县人,1898年3月出生于平江县思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在杂货店当学徒。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组织农军迎接北伐军,任沙锻党支部书记、农协委员长。1927年带领沙锻农民自卫军攻打思村等地团防局,救出了被关押的几十名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随后扩充游击队,任湘鄂赣独立师二团团长。1930年任红十六军……[详细]
|
张隆友,字仰年,号景江,生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城关乡王桥村王坊人,后移居县城雪峰镇。父辈务农。他自幼勤奋好学。青年时代,目睹山城缺医少药,患常见病者靠青草药治疗,遇重病则束手无策,许多人因而丧命。为此他矢志从医。当时明溪交通不便,他步行千里到江西南昌拜师学医。5年出师后,先是在闽赣边邻县行医,回明溪后,在城内惠利桥头开中药铺兼行医。他走村串户看病,接触穷人较多,对旧社会官僚、地主的掠夺,欺……[详细]
|
李经方(1855年——1934年9月28日),字伯行,号端甫,安徽合肥磨店人。原为李鸿章六弟李昭庆之子。同治元年(1862年),鸿章年过四十仍膝下无子,故李昭庆将李经方过继给李鸿章,鸿章称之为“大儿”。早年游历欧洲。清光绪十六年(1890 年)至十八年任驻日公使,后长期跟随李鸿章,实任秘书与翻译。光绪二十一年由钦差全权大臣李鸿章荐派为赴日议和使团参议。李鸿章遇刺,他出任钦差全权大臣,负责具体谈判事……[详细]
|
贺季衡(1866~1934),原名钧,号寄痕,丹阳县城人。幼年在家塾攻读,天资颖悟,10岁便参读医书,能“撮要背诵并有所领会”。14岁到盂河随名医马培之学医。孜孜不倦,悉心钻研,深得马师器重。后学成回丹,挂牌行医,在医道上精益求精。起初,病家见其年轻,处方又与众不同,半信半疑。后来,许多医生束手之疾,他连治连愈,不少疑难杂症,也能妙手回春,因此名声大振,求医者络绎不绝。-一带,慕名而来求医者日益增……[详细]
|
邓湘君(1902—1934) 中共中央局秘书长 湖南省平江县人,1902年8月生于平江虹桥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入平江县立中学读书。 1926年8月任乡农民协会秘书,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平江第九区支部书记。马日事变后,协助李宗白、胡筠组织游击队,活跃在幕阜山区,参加湘东秋收起义。1928年春,率农民参加平江“扑城”,任共青团平江县委组织部长。平江起义时,与胡筠、李……[详细]
|
赖水金,雪峰镇城东村人,光绪八年(1882年)生于一个贫苦农家,小时因病致跛,读过2年私塾,以种菜为生。民国20年(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县内早期共产党员之一。民国20年7月,红军解放归化城,成立苏维埃归化县工农革命委员会,水金担任主席。他不顾身残体弱,工作废寝忘食,深入城乡串联贫苦群众,培养积极分子,宣传革命思想,发动青年参加红军,组织群众支援前线等等。他还率领苏区骨干配合红军搜查当地土……[详细]
|
鲁连城(1854—1934),字联卿,武陟县木栾店人。幼年家贫,仅读几年私塾。 尔后,经商办工厂,逐步由小商贩发展成为实业家,是民国时期河南省著名的民族资本家。光绪四年(1878年),鲁连城开始做小生意,先是肩挑,后用车推。主要经营针线、头绳、顶针、鞋带、布带、钱搭之类小百货,寒署无间,生意逐渐兴隆。遂后又开始经营四大怀药,每年推人力车往返于武陟、汉口之间,去时带怀药,返时贩布匹,生意越做越大,逐……[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