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子模(1889—1925) 建国川军第二军军长兼前敌总指挥。湖南省大庸县(今张家界市永定区)人,1889年出生于大庸县岩口村一个农民家庭。自幼聪明好学,喜欢舞枪弄剑。1907年到云南临开广兵备道王正雅部下当兵,后到黔军中当排长。1910年脱离黔军,自己拉起了一支200多人的队伍,在川黔交界的西阳、沿河一带打富济贫。辛亥革命时,参加川东义勇军,在与清朝四川总督赵尔巽的作战中,英勇善战,因而结识……[详细]
|
陆大钟,字鼎才,号钱老。清道光元年(1821年)生于屏南县谢坑村。8岁入私塾,深受儒学教育。谢坑村系屏南、政和、建瓯三县交界的偏僻山村,当年民生困苦,文化落后,时疫流行,缺医少药。大钟父亲际滔颇识医理,大钟成年后,跟随其父行医,并精读陈修园《医学三字经》及汪昂《汤头歌诀》等医书。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谢坑一带麻疹流行,时有死人,县衙无能顾及。大钟全力抢救,说服村民隔离患者,边治疗,边预防。他……[详细]
|
那桐(1857—1925),内务府满洲镶黄旗人。叶赫那拉氏,字琴轩。1885年乙酉科顺天乡试,中试第112名举人。由户部主事历保四品京堂,授鸿胪寺卿,迁内阁学士。1900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兼理藩院左侍郎。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任留京办事大臣,随奕劻、李鸿章与联军议和。转年以户部右恃郎,赏给头品顶戴,授为专使大臣,前往日本。1902年又派充赴日本观博览会大臣。在参观博览会之余,他率领随员留心考……[详细]
|
陈琪(1878—1925),字兰薰,号润章,浙江省青田县阜山人。江南陆师学堂毕业,曾任湖南省武备学堂监督兼教导队管带。光绪三十年(1904),因精通英语,被清政府派赴美国圣路易博览会陈设湖南参赛品。次年,戴鸿慈、端方等五位大巨奉命出国考察政治,陈琪任参赞。归国后到江苏主持南洋劝业会、江南公园诸事。宣统三年(1911),辽东大饥,陈琪建议开设农业银行,发行纸币20万金,以贷灾民,恢复生产。民国3年(……[详细]
|
高克谦(1906-1925年)字允恭,革命烈士,无极县南池阳村人。出身农民家庭。民国9年(1920年)小学毕业后入县第二高小读书,1922年升保定育德中学,1923年转正定第七中学。入校后,在反对反动校长斗争中发挥骨干作用,受到同学拥戴,被选为学生会秘书。1924年春,回南池阳村开办平民夜校,向农民宣传进步思想,后回校,继续参加-。10月,国民党第三军第三混成旅进驻该校,参谋长张兆丰(中共地下党员……[详细]
|
周树模(1860-1925),湖北天门干驿镇人,字少朴,号沈观,室名沈观斋。少好学、性沉静、寡言笑,家贫无力购书,常借书手抄。15岁取秀才,19岁入湖北经心书院读书,25岁中举,29岁中进士,选为庶常。1891年任武昌两湖书院理学分教和文学分教,同年授翰林院编修。1895年至1898年丁忧在籍,受湖广总督张之洞聘,至两湖、经心、江汉,蒙泉等书院讲学。1896年天门水灾,出面以工代赈督修唐心口堤防。……[详细]
|
何天炯(1877~1925),字晓柳,兴宁石马镇新群村人。中国-元老、民主革命先驱。1903年,毅然剪掉发辫,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先后结识了孙中山、黄兴、廖仲恺等人。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创立同盟会,他与同邑13人毅然加入,并被举为会计。后任同盟会广东支部长。当孙中山、黄兴不在日本时,同盟会群龙无首,组织涣散,何天炯与吴玉章等尽力设法团结各省在东京的会员,使同盟会工作得以正常进行,1911年赴香港……[详细]
|
安维峻(1854-1925),字晓峰,号槃道人,秦安县神明川(今西川农民村)人。从小就受父亲严格教育,5岁时就能识楹联中的若干字。他童年时,因兵燹频繁,家境贫寒,入学读书较晚。一日他和弟弟路过县城南关,听到私塾里琅琅的读书声,便激动地说:“他日倘有缘,当夜以继日,以补蹉跎”。后受业于巨潭和高震诸先生,只能是半耕半读。16岁后住在舅舅邓铭堂家中,才开始专一读书。当时正值陕甘兵乱,兵临城下者数次,人心……[详细]
|
曹石泉,原名家钰,笔名渊泉,1892年出生于海南乐会县(今琼海市)九曲江乡长仙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3岁丧父,童年丧兄,因家庭经济困难,在乐会县立高等小学毕业后,便随同叔父赴南洋做小贩生意兼学英语。在殖民主义者统治下的新加坡,幼年的曹石泉深深感到无产阶级尤其是华工被帝国主义压迫的痛苦。于是,他便将自己挣来的微薄工薪连同各方赞助用来设立夜校,招收华工学习文化知识,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在此过程中,他开……[详细]
|
刘华(1899~1925年) 刘华,原名炽荣,又名剑华、一华,四川宜宾人。民国9年(1920年)秋入上海中华书局当学徒工,工余在《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任校对。民国12年经邵力子介绍,入上海大学中学部半工半读。还常到大学部旁听,不久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以后又被推选为上海大学学生会执行委员、上海大学平民义务学校执行委员。当年1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刘华在一次党支部干事会上发言:……[详细]
|
王福三(1887~1925),乳名路福,排行第三,后来改名福三,花东镇九湖村人,革命烈士。王福三生于暹罗(泰国)董里埠华侨家庭,父亲王五有,在暹罗种植橡胶、胡椒为生,母亲是土著,傣族人,王福三9岁时回国,10岁,在村中的塾馆中当杂役,半工半读4年。14岁时到天和墟一家中药店当雇工。后转营小贩,肩挑货担走四圩。宣统二年(1910),到南海县平地乡乐善堂药店当药工。当时,王福三在维新派的《时务报》上学……[详细]
|
周召南,字敦诗,别字雅言,号棠坡,狮城人,生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自幼好学,授业于周道兴,勤究四书、经史,学业猛进,19岁考取秀才,因母寡,在家奉侍。召南性情敦厚朴实,言行谨慎,事母至孝,母亲起居饮食,事必亲躬,邻里称颂。居家勤究经史,尤长书法,学习欧体,笔划瘦硬神妙,书法之精,首屈斯时。后由七步陈荫堂推荐,赴福州主事宁周会馆,主馆八年,奉公守职,经济往来,毫不染指。后因母年老辞归。召南为……[详细]
|
赵理泰,(1868-1925),字康侯,安徽合肥人,陆军中将。皖系将领 。早年入淮军,后选送入威海武备学堂,后参加北洋武备学堂会试,毕业后任武卫右军随营学堂教习,旋保以知县选用并加同知衔,后升任山东武备学堂(督办张人骏)提调,1904年8月任留日士官学生监督,率领孙传芳、程潜等各省留日生百余人,由天津转上海乘“大智丸”赴日。后任设在保定通国的北洋陆军速成学堂总办,当时督办是段祺瑞。后调任陆军第三……[详细]
|
姚守先(1869~1925) 字谨之,下高川人。幼通书识礼,笃于孝友,年长入县学。光绪末叶,欧美科学新知传入国内,有识之士竞相研习,守先联合本县有志青年朱存诚、周本丰等提倡实业教育,创办白话报,灌输新知识,改变一般人陈腐的封建教育观念。他历任县立中学、高等小学堂学监,兼任历史、数学教员,讲解透辟,深受学生爱戴。 辛亥革命期间,高川王举之起义反清,壮烈捐躯,守先义愤填膺,亲撰挽联,文日:……[详细]
|
谢济川,名绍箕,号连辉,安溪县永安里后垵乡(今城厢乡砖文村)人,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父谢泰阶,重气节,喜为人排难解纷,声闻远近。民国初,黎元洪总统曾颁给“义声载道”匾额。济川自幼聪敏好学,名列前茅。宣统三年(1911),毕业于福建工业专门学校。他身材魁梧,性格豪放,胆识过人,鲠直敢言,分析问题,有独到见解,同辈皆惊叹其果敢。民国元年被选为福建省议会议员。民国初,济川在泉州(今鲤城)从事教育……[详细]
|
吕惠如(1875~1925),原名湘,行名贤钟,字惠如(一作蕙如),又字云英,近代女词人、教育家,吕碧城长姐。九岁能诗,工书善画,任南京两江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多年。其诗稿多佚,惟有《惠如诗稿词稿文存》(《吕氏三姊妹集》之一种)、《惠如长短句》(附吕碧城《晓珠词》后,计词24 首)存世。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吕惠如北上途中目睹镇江“洋楼重叠,番舶参差”,感赋一首《金缕曲》,叹道:“多少英雄期保国……[详细]
|
张民达(1885~1925)张民达,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父因家贫赴南洋谋生。张出生不久,母亲梁氏病死。9岁时随叔父张福赴马来亚庇能(即今“槟榔屿”)父亲处,初进英文学校,继入方言传习所,毕业后通晓多种语言,先后在吉隆坡、芙蓉、怡保、华都爷牙、丹戎马林各埠审判厅当传译员。辛亥革命前,张通过邓泽如介绍认识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民国3年(1914)11月受命负责南洋英荷属筹款事项。翌年赴东京谒见孙中……[详细]
|
徐其湘①(1898~1925年),亦名其骧,乳名依细,字可园(房谱字竹漪),自号六几。清光绪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898年7月18日)出生于连江县蓼沿乡白沙村(今名金沙村),系徐会楚长子。湘自幼颖异,虽开口说话较常人迟,而7岁入私塾读书则已显其聪敏颖悟过人,且勤学善问,志向高远。13岁时所作文章诗词文理皆有可观。师长乡老皆寄予莫大期望。湘果以优异成绩考入福建省立第一中学。民国3年(1914年),湘……[详细]
|
王鸿寿(1850~1925),祖籍安徽,生于通州(今南通市区)。近代徽、京剧表演艺术家。16岁至“小福寿班”拜师学京戏,艺名“三麻子”。其父为清水道粮运官,驻通州,被诬陷,家庭遭灭门之祸。他幸由戏班掩护,藏身衣箱之中,逃出虎口。从此隐姓埋名,以卖艺为生。同治九年(1870年)在天津紫竹林兴华园演出关公戏《古城会》、《水淹七军》,别开生面,台下掌声不绝,誉满北国京剧舞台。以后他长期在上海献艺,汲……[详细]
|
罗步云(1898~1925年),又名赢洲,出生在冲坡抱岁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幼年聪慧好学,1916年考上单级师范学校,1919年“五四”-影响,罗步云与众学友积极响应,开展抑制日货的斗争,成为-的骨干。1920年毕业返里,经常阅读《琼崖青年》等进步刊物,参加各种进步活动。与原在师范学校读书的陈炳钦、陈利鉴、苏桂新、林成文、林成体等同学以集资合伙做生意为名,到红五、抱告、多港、多建峒联系当地黎族奥……[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