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良,(1895—1977),原名杨秀清,原姓张,后随夫姓,改名潘玉良,又名张玉良,字世秀,安徽桐城人,18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幼年时就成了孤儿,14岁被舅舅卖给了伎院作歌伎,17岁时被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赎出,纳为小妾,改名潘玉良,居住在上海乍浦路。热爱艺术的她,于1918年以素描第一名、色彩高分的成绩考进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朱屺瞻、王济远学画……[详细]
|
22、邝继勋
邝继勋(1895—1933年)邝继勋,原名大勋,号集成。1895年6月16日生于贵州省思南县大河坝区桂花乡庙塘湾的一个贫民家庭。他出生不久全家迁往县城定居。父亲邝广明,识文化,懂中医,靠赶乡场卖药维持全家生活;母亲姓熊,思南城关仡佬寨人,是一位善于操持家务的劳动妇女。邝继勋姊妹七人。他三岁时,因年景不好,父亲生意艰难,无法养活全家,由二姐拉着在思南城里讨饭度日,同二弟大猷替换穿一件衣裳。大姐迫于生……[详细]
|
陈铭玖(1895—1831.8)又名陈鼎,中共党员。东兰县武篆平江乡人,1923年中学毕业后投入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民革命,系当时农-动的主要骨干之一。当年秋,为开辟新区,陈铭玖受命以农运特派员身份到都安进行革命活动。10月陈铭玖在镇江乡中和村弄乃屯主持召开古河、 丹桂、镇江、都阳、江洲等6乡农运骨干会,成立都安第一个农民革命组织——西区劳农会(又称“革命同盟会”),提出“打倒土豪劣绅,打倒-污吏,……[详细]
|
杨效春(1895—1938),又名兴春,义乌柳村人。师承陶行知、晏阳初、黄炎培、梁漱溟,从而获得渊博的教育理论知识,再加上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之成为现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后因蒙冤受屈,成为中国教育史上一大冤案的遭害者。 泽被后人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真诚笃信学堂神圣的教化功能,以及“师哉!桐子之命也”的信条。特别在有“小邹鲁”之称的义乌,勤耕、好学,耕读之风由来已久,尊师重教也历来是义乌人的传统美德……[详细]
|
金善宝(1895年-1997年),农业教育家、农学家。中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享誉国际的农学家,被称为「远东神农」。浙江诸暨人。早期曾鉴评推广「江东门」、「武进无芒」、「南京赤壳」和「姜堰黄皮」等一批优良地方品种。部分研究成果散见《中国小麦分类之初步》、《小麦开花之时期研究》、《近代玉米育种法》、《用统计方法比较籼粳糯米之胀性》和《大豆几种性状与油分、蛋白质之关系》等文。 抗战期间,与中大师生……[详细]
|
金岳霖(1895-1984)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浙江诸暨人士,生于湖南长沙。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现设立有金岳霖学术基金会。1895年7月14日(清光绪乙未年闰五月廿二日)生于湖南长沙。1911年入北京清华学堂,1914~……[详细]
|
周继英,原名桂香,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生于上杭在城里(今临江镇)。15岁因家境贫困辍学,回家跟其父学裁缝。学成后,只身到龙岩郭耀成缝衣店做工。民国14年(1925年)夏,结识了龙岩有觉悟的革命知识分子郭滴人,在其帮助、启发下,逐步萌发投身革命的强烈愿望。民国15年下半年,闽西工农革命运动逐步进入0,上杭的共产党人已深入工农群众中开展革命活动。当周获悉这一消息时,便立即返杭,以缝衣职业作掩护……[详细]
|
庞俊 (1895-1964年),祖籍重庆市綦江县,字石帚,室名养晴室(有《养晴室诗录,词录》等)。早年肄业商业学堂,以贫辍学。后为塾师,并勤奋自学。1924年后,历任成都高等师范学院教授、成都师范大学教授、华西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光华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四川大学教授等职。解放后,仍任四川大学教授兼古典文学教研组主任、研究生导师。1964年12月病逝。庞石帚先生是四川著名文史学家,一生教学、笔……[详细]
|
蒋鼎文(1895-1974),字铭三,浙江诸暨人。国民党高级将领,在国民党军队内部,他不仅被称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 之一,而且还被称为是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之一,军阀混战中以“飞将军”名震一时。早年毕业于浙江陆军讲武堂。曾参加讨伐陈炯明、北伐战争、蒋桂战争、蒋冯阎战争,第三、第五次对中共 “围剿” ,并参与过镇压福建事变。抗日战争期间,历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西安行营主任和第十、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详细]
|
董作宾(1895~1963)字彦堂,又作雁堂,号平庐,男,汉族,温县林肇乡董杨门村人。他29岁前,从未放弃学业,自1923年起,曾以旁听生资格就读于北京大学。1925~1927年,先后在福建协和大学、河南中州大学、广州中山大学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1928~1946年,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历任通信员、员、研究员及代理所长等职。1947~1948年,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客座教授,1948年,被选为……[详细]
|
吴保才(1895~1934),又名吴宝才,化名吴家恒,代名鲍岗。凤台县桂集乡中郢村人,兄弟4 人,吴保才老三,4 岁丧母,为生活所迫,青年时期和弟弟一起到六安江恒泰烟店当徒工。吴保才性格倔强,精通拳术。在学徒期间,六安黄烟工人不断举行-,他深受教育,积极参与。后常在烟工中倡议与老板对抗,提出“挂刨子”不干(-)。民国14 年(1925 年)“五卅”运动爆发后,他积极参加六安工人组织的“沪案后援会”……[详细]
|
戴戟(1895~1973),原名光祖,字孝悃,原籍旌德,祖父因经商迁居江苏,后定居苏州。幼年时,家境开始衰落,读完小学,父母先后去世,不得不到一家商店去当学徒。不久,因不堪老板的-,离开家乡,去上海参加了学生军,时年15 岁。民国5 年(1916 年),戴戟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被派到安徽军阀倪嗣冲军中任见习官。蔡锷组织护-讨袁,南方以广东为中心成为革命的策源地。戴戟深受鼓舞和感召,……[详细]
|
钱壮飞(1895—1935),乳名彬生,原名望达,又名壮秋,单名潮,湖州人。1913年,考入北平医科专门学校。1919年毕业,在北京挂牌行医。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医生职业为掩护,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次年与徐光华合资创办“光华电影公司”,从事文艺宣传。1927年4月,李大钊被杀害,北方党组织被破坏,壮飞受到北洋政府通缉,撤离北京抵上海。1928年秋考入国民党特务头子徐恩曾办的上海无线电训练班,……[详细]
|
林则瑞(1895—1998年),字浩然,马金镇人。少时聪慧过人,读书过目不忘。入杭州中学,成绩名列前茅。民国9年(1920年)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获政府选派赴法国勤工俭学,留学期间,特受知于国民党元老吴稚辉先生。是时,留法的共产党员有周恩来、李富春、任卓宣、陈毅、邓小平等,林则瑞经常与他们往来,并多次与周恩来、李富春作主义上之论争。嗣后,入里昂大学学习机械工程,学成返国时,适逢国民革命军北伐,……[详细]
|
何庆功,字永茂,号励修,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正月十三日出生于始兴县新村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品学兼优。民国9年(1920)毕业于国立广东大学农科。何庆功重视文教,关心后学。1920年任始兴教育局督学,1932年和1941年8月至1943年4月两任始兴中学校长,为家乡培养人才。他热爱农事,致力于农林科研事业。1923年至1931年先后在海南琼州农场、肇庆农场、江西大余军垦农场、广东连山农……[详细]
|
黄绍竑(1895—1966) 字季宽。容县人。清宣统二年(1910)考入广西陆军小学就读。三年武昌起义爆发、广西独立后,参加广西当局组织的广西北伐军学生敢死队,任班长,随军北伐,支援武昌起义军。南北议和停战后,先后入武昌陆军军官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读书。1916年底从保定军校毕业后回广西,任旧桂系广西陆军第一师见习官。1917年夏与白崇禧等任以马晓军为营长的广西陆军模范营连附,后随营赴湖南参加护……[详细]
|
朱克靖(1895—1947) 南昌起义军第九军-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革命烈士。 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895年10月29日出生于醴陵县一个农民家庭。1919年入北京大学,受五四运动影响,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4年7月奉命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为改造这支旧部队做了大量艰苦工作。同年……[详细]
|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详细]
|
黄振士,原名黄福生,黎族,1895年农历十月初五出生于海南陵水县(今陵水黎族自治县)黎亭峒坡村,父亲黄宗贵是黎族峒长。黄振士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八岁时被送到陵水县同仁学堂读书;小学毕业后,到当时海南的最高学府琼崖中学(今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读书。1915年5月10日,国民党广东省政府下发公文,要求每县选送三名黎童免费进入两广(广东和广西)师范学校读书。黄振士以优秀成绩考进了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后……[详细]
|
资凤(1895—1955)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华东军区后勤部财务部政治委员。湖南省耒阳县(今耒阳市)人,1895年秋出生在耒阳县城厢聂州村一个农民家庭。在1926年大革命0中,他积极投身耒阳农-动,并担任了乡农民协会委员长。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发生后,全省处于一片-,他转入地下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进入湘南地区,发动了著名的湘南起义。……[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