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宝玉(1920—1941),蔚县下元皂村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六班班长。1941年8月,华北日军对北岳区抗日根据地实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9月24日,日军3000多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进攻狼牙山一带,企图一举消灭晋察冀一分区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一团。当夜一分区领导机关和一团主力转移外线,仅留七连六班在狼牙山牵制敌人。25日拂晓,当敌猛攻狼牙山时,即率六班战士接……[详细]
|
朱瑞(1905-1948),朱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1905年生,江苏宿迁人。早年积极参加进步。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克拉辛炮兵学校学习。1928年加入苏联0,后转为中国0党员。1930年春回国,先后任0中央特派员、长江局军委参谋长兼秘书长。 1931年在上海0-兵运科负责兵运学习班。1932年1月到中央苏区,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科长……[详细]
|
斯诺(1905~1972)全名埃德加·帕克斯·斯诺。美国人。1928年夏以美国《密勒氏评论报》特约记者的身份来中国,通过调查采访,对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产生了同情,曾于1934年同哈里逊·密斯出版商签订了写一本关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著作的出版合同。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他急切地希望到陕北苏区去,采访那些令他仰慕、敬佩的红军将士。为此,1936年春,他专程到上海请求宋庆龄帮助。这时,正在西征的红军,为打破……[详细]
|
葛振林(1917年~2005年)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人。1937年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阻击日军战斗中,葛振林与四位战友宁死不屈,壮烈跳崖,他和宋学义被挂在树上,幸免于难。伤愈后,先后投入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屡建战功。朝鲜停战后回国,历任湖南省警卫团后勤处副主任、湖南省公安大队副大队长、衡阳市人武部副部长,衡阳警备区后勤部副部长,……[详细]
|
胡福才(1923—1941年),河北省保定市容城郭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在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当战士。同年秋,日本侵略军对晋察冀边区发动猖狂进攻。1941年9月25日,日伪军3000余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分兵几路围攻驻扎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一带的一分区司令部及其所属一团。他与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宋学义奉命阻击敌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他们英勇作战,边打……[详细]
|
胡德林(1922年—1941年)、胡福才(1923—1941年),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人,是叔侄两个。他们和葛振林一样,小时受苦,日本鬼子来了,又增添了民族恨。1940年,八路军攻打容城县城,他们踊跃支前。县城打开,他们又自告奋勇帮助部队运送战利品。当部队领导夸奖他们任务完成得好,要他们回家时,他们却不肯回去,一再要求留下,跟着部队上前线打鬼子。就这样,胡德林、胡福才一起参了军,也被分配到六班。这时……[详细]
|
寻淮洲(1912-1934) 革命烈士。湖南省浏阳县人(今浏阳市),1912年8月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任代理排长,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连长、营长、师长等职。参加了攻打长沙的战斗和苏区历次反围剿战斗。后任红七军团军团长。1934年,率红七军团再次入闽,配合作战,曾歼敌1个旅,缴获一个兵工厂。战后,这个兵工厂迁回瑞金,为红军修造武器发挥了不……[详细]
|
安顺福(1915一1938)中共党员,朝鲜族。东北抗日联军女战士,“八女投江”烈士之一。生于黑龙江省穆棱市穆棱镇新安屯(今老牛槽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安顺福从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3岁就跟随父兄参加抗日救国运动。“九·一八”事变后,屯子里成立了党支部和抗日救国先锋队组织,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救亡斗争。她16岁就和屯子里的青少年们站岗、放消、抓坏人、贴标语。1933年1月,由于叛徒的告密,敌人对……[详细]
|
罗忠毅(1907-1941)原名罗宗愚,湖北襄阳人,是新四军抗日名将。 1927年7月加入冯玉祥部西北军。1931年12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命过红王军团委员会主任、连长。在瑞金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毕业后,历任营长、团长、师参谋长等职。1933年后调任福建军区某军分区司令员。抗日战争爆发后,罗忠毅担任新四军第2支队参谋长。1941年11月28日罗忠毅在江苏溧阳县塘马地……[详细]
|
郭桂琴,“八女投江”烈士。17岁左右,黑龙江林口县刁翎镇河西村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一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今属林口县)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与妇女团指导员冷云(原名郑志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朝鲜族)等7名战友一起,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详细]
|
杨贵珍,(1920-1938.10) “八女投江”烈士。中国共产党党员。1920年生,黑龙江省林口县莲花乡人。1936年11月参加抗联第五军。1937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护理员、被服员、班长、副小队长等职。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一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今属林口县)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与妇女团指导员冷云(原名郑志民),班长胡秀芝,战士郭桂……[详细]
|
王惠民(1925-1938)黑龙江人,共产党员,抗日巾帼英雄。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民族英雄——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一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今……[详细]
|
李凤善,“八女投江”烈士之一。朝鲜族,牺牲时年仅20岁左右,黑龙江省林口县龙爪乡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一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今属林口县)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她与妇女团指导员冷云(原名郑志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朝鲜族)等7名战友一起,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分成……[详细]
|
94、黄桂清 “八女投江”烈士
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之一,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她们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民族英雄——冷云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一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今属林口县)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详细]
|
郑律成(1918~1976)原名富恩。中国籍朝鲜人。受其姐影响,从小喜爱音乐,学习过六弦琴。1933年与一批热血青年来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秘密抗日工作,参加朝鲜抗日团体义烈团。1935年加入朝鲜民族解放同盟,在中国南京、上海等地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同时,随俄籍女声乐家克里洛娃学习声乐。1937年10月经李公朴资助、林伯渠介绍来到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先入陕北公学,后转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详细]
|
格里戈里•阿里莫维奇•库里申科(1903-1939)苏联空军志愿队大队长男,1903年出生,乌克兰人,联共(布)党员,苏联空军少校。1939年,他和考兹洛夫受苏联政府派遣,率两个“达沙式”轰炸机大队来华,援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库里申科以朴素、坚实、谦逊、热情、友好和对工作认真的态度,赢得了中国飞行员的尊敬和赞誉。他不知疲倦地向中国飞行员讲解飞机性能、特点,并把先进的操作技……[详细]
|
杨殷(1892—1929)又名典乐,字孟揆,南蓢翠亨村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青少年时在村私塾和县立中学读书,清宣统二年(1910)考入广州圣心书院,1911年肄业,加入中国同盟会,到澳门南方总支部工作,在澳门、香港、广州、香山等地进行联络革命同志和会党势力。曾参加辛亥革命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民国3年(1914)在上海用炸弹炸伤上海镇守使、袁世凯的忠实爪牙郑汝成,轰动全国。1917年在广州……[详细]
|
李兆麟 (1910--1946)原名李超兰,化名张寿筏。191O年11月2日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铧子乡小荣官屯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在小学和私塾读书,因父逝世,生活拮据,辍学务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兆麟说服了深明大义的母亲杨长秋,毅然离乡,走上了“杀敌救国复河山”的道路。同年11月到达北平,经同乡进步青年张一吼介绍,结识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常委、中共地下党员冯荃平(化名冯乃常)、夏尚志……[详细]
|
刘伯坚(1895—1935),谱名永福,号铁侠、铸;国外曾用大野(冶)、毅伯笔名。平昌县龙岗乡人。伯坚幼年聪颖,七岁入私塾,勤奋好学、尤爱习字,五六岁后即能书写对联,作状词。12岁就读大舅苟俊生执教的“专修馆”攻读经史,又经二舅秉衡(武生)教习拳术,练习气功,骑马射箭,演唱川剧等。1912年春,伯坚去金斗寨高小学堂就读。一次学校以“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命题作文,伯坚冲破“八股”框框,针对时事广……[详细]
|
叶成焕(1914-1938) 男,汉族,河南省新县人,中共党员。叶成焕1929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鄂豫皖红军,屡建战功。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团长,率部先后参加了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等著名战斗,为129师在抗战初期的“三战三捷”做出了重大贡献。1938年4月初,日军调集3万余人的兵力分9路向晋东南大举进犯。4月15日,侵占武乡县城的日军300……[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