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
更新时间:2023-04-15
广东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介绍,内容包括翠亨村行政区划、行政级别、行政代码、人口面积邮编查询。
地名:翠亨村 |
隶属:南朗镇 |
行政代码:442000113 |
代码前6位:442000 |
长途区号:0760 |
邮政编码:528400 |
车牌号码:粤T |
行政级别:村 |
翠亨村位于广东省中山市东南南节区南蓢镇,原名蔡坑村,后因附近山林青翠,故改名翠亨村。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1866年诞生于此)。西为群山起伏的五桂山脉,东临珠江。名胜有中山故居、陈列馆、公园、翠亨宾馆和中山纪念中学。中山故居是中西结合的赭色砖两层楼房,由孙中山亲自设计,1885和1892年分两期建成。1956年在故居前开辟了公园。1966年为纪念孙中山诞辰100周年,在故居旁兴建辅助陈列馆,馆名由-亲笔题写。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是以翠亨村孙中山故居为主体的纪念性博物馆,建立于1956年11月,其主体陈列有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生平事迹展览和翠亨民居展览等。该馆行政隶属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08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孙中山故居是中山市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中山城位于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故居旁,东濒珠江水,西傍五桂山,环境优雅,景色秀丽。京珠高速公路、广珠公路主干道从旁经过,交通十分便捷。是新世纪集旅游观光、爱国主义教育和影视拍摄等于一体的新主题文化旅游景点。中山城占地面积300亩,分为中国景区、日本景区、英国景区、美国景区和展览馆区五大部分。它沿着一代……
中山影视城位于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故居旁,东濒珠江水,西傍五桂山,环境优雅,景色秀丽。京珠高速公路、广珠公路主干道从旁经过,交通十分便捷。是新世纪集旅游观光、爱国主义教育和影视拍摄等于一体的新主题文化旅游景点。中山影视城占地面积300亩,分为中国景区、日本景区、英国景区、美国景区和展览馆区五大部分。它……
陆皓东故居位于南朗镇翠亨村,由一道不高的庭院小墙围绕着。故居建于清代晚期,占地面积446平方米,建筑面积170平方米,是具当地传统建筑特色的二进三开间砖木结构平房。厅内悬挂有烈士大幅半身遗像,右边挂有烈士的公事略。1989年6月29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陆皓东原名中桂,字献香……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 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 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
孙眉(1854—1915),字德彰,号寿屏,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孙中山胞兄。孙中山倡导革命大业,得到孙眉物质、精神的支持和鼓励,对他的革命生涯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后又参加革命,奔走广州湾(今广东湛江旧称)香港两地,进行反清活动。早年经商,资助孙中山读书幼年家境贫苦。1871年出国赴檀香山……
孙达成(1813-1888 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之父。香山县(即今中山市)翠亨村人。16岁在澳门鞋店当学徒三年,后在澳门板樟堂街一间葡萄牙人开设的鞋店当鞋匠,月工资四元。32 岁回乡务农时成婚。孙达成在乡间没有自耕土地,佃入祖堂田二亩五分,及弟媳程氏田地四亩,种水稻及杂粮。一年辛勤劳动只获得微薄的……
孙昌(1881—1917),字建谋,又名孙振英,振兴,孙中山大哥孙眉的儿子,南蓢翠亨村人,生于1881年5月28日出生于檀香山,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7年11月20日,奉命乘船押送军饷赴广州,遭海军误击,坠入江中,溺水殉职。时年34岁。孙昌(1881—1917),字建谋,又名孙振英,振兴,孙中……
孙学成(1825—1864)孙中山二叔。南蓢翠亨村人。早年读书,务农,娶妻程氏,生女妙桃。与同乡到美国加州淘金谋生。清咸丰六年(1856)翠亨村民重修北极殿,与同乡陆廷芳、杨启宽、孙亚察、陆亚兆、陈谦容共捐银255两2钱4分。咸丰十年(1860)前后回乡,在村西土名“聚宝盆”(原翠亨供销社一带)置田……
孙娫,孙中山长女。1894年春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时值广东起义失败,在襁褓中随母避难檀香山。1907年随母迁居香港九龙。1910年随母赴槟榔屿与父亲团聚,后留居槟城。辛亥革命胜利后,与家人一起赴南京与父亲团聚,后在父亲巡视全国时伴随左右。1912年与兄妹一起留学美国,就读于加州柏克莱大学。在美读……
陆皓东(1868~1895,名中桂,字献香,号皓东。清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南蓢翠亨村人。父亲陆晓帆一向在上海经商,家境富裕。陆皓东是独子,9 岁时,父亲病逝。陆皓东是孙中山的同乡、幼年的同学。两家相距不远,两人年龄相近,性情相似,都好对世俗表示-,从小便成为挚友。清光绪九年(1883)秋,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