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泰(生卒不详),字达夫,将乐县水南人,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中举。他任广东兴宁知县时,对民间诉诸官府10余年都未了结的积案进行查访、分析、裁决,很快处理完毕。余还考证宋朝兴宁县令颜衮和主簿徐千以身殉职时大节凛然的史实,收录县志,兴建祠堂,亲率百姓祭祀。县学生员薛绪、王天兴受人诬告而入狱。余知情后竭力为他们申辩,终使两人获释。后来,薛绪考取禀生、贡生,王天兴考试获第一名被提升。由于他的教化,当……[详细]
|
黄琛(生卒不详),字廷献,号简庵,为黄伯固七世孙,将乐县人。明正统四年(1439年)中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右侍郎和江西左布政使等职。他任户部主事时,到江苏、上海一带征收和存贮公粮,很有声誉。任户部郎中时,他奉诏到淮北赈灾,救济数以万计灾民。任江西参政、左辖时,繁杂纷乱的公务经过他手,便井井有条。他也镇压过朱绍刚起义军。黄任户部右侍郎时,曾奉命巡抚四川。不论大州、小县,他都一一前往,考……[详细]
|
李文殊(生卒不详),字崇礼,将乐县人。他精工楷书,被朝廷录用。明永乐四年(1406年),升兵科给事中。后降职荣河县丞。洪熙元年(1425年)后,历任户部照磨、工部主事、刑部郎中、广信知府等。他为官多年,始终布衣素食,廉洁奉公。李70岁辞官回乡时,两袖清风,受人敬重。他曾奏请朝廷减免将乐粮差,率先提出“分沙、尤县之半,立永安县,添设官军以镇守之”的建议,被朝廷采纳。92岁时,他向朝廷条-民十四事,疏……[详细]
|
郑铿(生卒不详),字子声,将乐县人。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曾任教谕。他多才多艺,对诗歌颇有研究,书法、绘画亦精妙,尤其擅长绘图。他与邵武诗人黄镇成交谊甚厚。郑去世,黄写诗怀念:“能书能画郑广文,丹成挥手谢尘氛。不知笙鹤游何处,留得潇洒一片云”。……[详细]
|
黄伯固(生卒不详),字德常,将乐县人,宋绍熙中荐任建昌尉。绍熙四年(1193年)为特奏名进士。他对经史研究较深,学识广博且颇有主见,为人严义利、重然诺。嘉定二年(1209年),被授奉议郎、瑞州上高县知县。在任中,他判案清明,抑强扶弱,打击当地“奸豪”气焰。他整顿赋税,改变县衙财政亏空状况,调任时将“积俸三千缗悉留县库。”绍定三年(1230年),他任四川安抚制置副使时,在一次抗击金兵的战斗中,指挥有……[详细]
|
廖前(生卒不详),字胜后,将乐县人。唐咸亨三年(672年),因其父隆平侯的功勋,被荐任真州判官,后到建州为官。廖亲临将乐,安定社会,朝廷特敕“总督平章加封二千石,记牧兹土”。廖在任期间,鼓励发展农业,建造庙宇,修整街道,兴办学校。他发动百姓在将乐龙池垦荒造田,辟龙池团,修建新区道路,并建仓贮粮20余万石。廖经常巡视乡间,见到可耕处则安置农户,发放稻种。仪凤三年(678年),将乐大旱,粮食歉收,廖开……[详细]
|
廖棠(生卒不详),字实卿,将乐县人,为东晋(317~420年)知名隐士。他品行高洁,性格朴实坦诚,不妄交游,隐居云盖山(今泰宁),以教书为业,闲暇时常以读书自娱。到他门下请教的,大多学业出众,被朝廷录用,其中高官显位者不少。内史王羲之得知廖的品德才学,十分钦慕,特遣使聘请他出山。廖坚辞不就,仍以从教为荣。……[详细]
|
廖国英,乳名观音仔,又名彦信,将乐县高唐乡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幼时入高唐乡私塾,宣统三年(1911)进南平私立流芳中学,民国4年(1915)考取南京金陵神学院,民国8年毕业,回南平流芳中学任教。民国27年赴美国杜鲁神学院学习,获神学硕士学位。民国29年回国,在福建协和大学道学院任副教授,34年升教授。民国37年为专职牧师,翌年初由基督教会派遣任南平基督教教区负责人。1949年5月中……[详细]
|
汤鷽(?~?),字号不详,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省)人。南宋高宗赵构绍兴二十一年(1151)辛未科武举第一人。该科录取武进士仅6人。据《宋会要辑稿补编》载:“二十一年闰四月七日,上御集英殿策试武举进士。八日,上御幄殿阅试武举弓马。十八日,尚书省言拟列武举进士正奏名汤鷽以下六人推恩,第一名策入优等与承节郎,平等五人并承信郎,各减一年磨勘,从之。”对于汤鷽入仕后的情况,史料中记载很少,目前仅从地方……[详细]
|
黄玄(约1398年前后),字玄之,将乐县人。初从林鸿学,后林鸿弃官归,乃移居侯官县,从之深造,深得林鸿器重。后以岁贡生授泉州训导。著有《鸣秋集》、《黄博士诗》。……[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