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仁基(?-619年),字德本,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北周汾州刺史裴伯凤之孙,上仪同裴定之子,隋朝末年将领。开皇初年,担任隋文帝的侍卫,后来从军参加灭陈朝和攻打吐谷浑、靺鞨的战争。因所立战功,授任光禄大夫。大业十三年(616年),奉命镇压占领洛口的瓦岗军时,受到监察御史萧怀静牵制,-投降李密。武德元年(618年),建议李密不要和王世充决战,李密不听,致使瓦岗军大败,裴仁基也被王世充俘虏,封为礼部……[详细]
|
裴行俨,隋.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人,隋将裴仁基之子,骁勇善战。裴仁基讨伐瓦岗寨,虽累有胜利,但屡遭监军陷害。于是裴仁基父子杀隋监军,率众归瓦岗寨。后李密与王世充决战,裴仁基献计分兵偷袭洛阳,但不被李密所纳。后李密战败,裴氏父子被王世充所俘。王世充以侄女嫁于裴行俨,待其父子甚厚。裴行俨每有征战,所向披靡,号“万人敌”,王世充惮其威名,颇加防范。裴仁基知其意,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密谋行刺王世充。……[详细]
|
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号得全居士,闻喜县阜底村人,南宋时与岳飞共同抗金兵的名相。赵鼎于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及第,官授洛阳令,随即升任开封士曹。靖康元年(1126年)九月,金兵攻陷太原,朝廷议割三镇求和。赵鼎坚决反对说:“祖宗之地不可与人,何待于议!”次年四月,京师开封失守,徽、钦二帝被俘,金人欲立张邦昌为帝,逼迫宋朝诸臣签署议状。赵鼎躲避在太学里,几经周折,终于逃到了南……[详细]
|
今山西运城人,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对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成都平原富庶起来。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曾在都江堰安设石人水尺,这是中国早期的水位观测设施。他还在今宜宾、乐山境开凿滩险,疏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今崇庆县西河)、白木江(今邛崃南河)、洛水(今石亭江)、……[详细]
|
周仓 三国时期蜀汉关羽部将
周仓(?~219年),三国时蜀汉关羽部将,谥封忠义勇公,大阳(平陆县西祁村)人。家贫,靠从解州盐池挑贩私盐谋生,盐霸盘剥特甚,故必躲开盐霸所设关卡,晚上偷运,距盐池要走二三十里山路,要冒很大风险。在长期跋涉下,练得一身硬功夫,两臂有千斤之力。他有卷曲而粗硬的胡须,剑眉环眼,面庞黑中透亮,一双铁脚板,两条飞毛腿,一副铁肩膀,身材长得很魁梧。性情豪爽,办事果断,以武勇为人称道。东汉末年,爆发了大规模……[详细]
|
王居正:乳名“憨哥”,北宋画家。山西永济人。精于画仕女,得闲冶之态。每每下笔之前,必先澄思静虑,力求形似。曾作《调鹦鹉仕女图》、《绿窗蕉雨图》,辑入《绘事备考》。传世作品有:《纺车图》卷,为赵孟頫旧藏,赵曰:“图虽尺许,而笔韵雄壮,命意高古,精采飞动,真可谓神品。”后有明代袁廷玉、吴宽等题,辑入《历代人物画选集》。另有《璇闺调鹦图》团扇,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纺车图局部王居正(公元11世纪)〔北……[详细]
|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关于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说。杨炯《王勃集序》说他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28岁。据此,王勃应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而王勃《春思赋》载:“咸亨二年(671年),……[详细]
|
王绩(585~644) 唐代诗人。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大业(605~616)中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县丞。因嗜酒被劾去职。唐初,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曾任太乐丞。不久,即弃官而去,隐居东皋,自号东皋子。王绩早年有用世志,遭逢世乱,曾两度出仕,都因失意而归隐。他向慕阮籍、陶渊明,寄情于酒。著有《醉乡记》等文以见意。其文骈、散兼长,有魏晋人萧疏风致。诗多以田园山水为题材,……[详细]
|
王通(584——617),字仲淹,生于隋文帝开皇年间,卒于隋炀帝大业年间。当他出生时,父亲为他算卦,得出“坤之师”,他的祖父认为这是“素王之卦”,“必能通天下之志”,因此替他取名为通。他的姓氏可以追溯到汉朝于王莽篡汉时隐居不仕的王霸,先人中也不乏有入仕为官、通达诗书者。如做云中太守,以《春秋》、《周易》教授乡里的王殷、著《春秋义统》的王述、以文学知名的王秀、博考经籍,著《时变论》,做过太仆及国子博……[详细]
|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别名王右丞,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近体诗严守声律,意态豪放,代表作有《王摩诘文集》等,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其诗如画卷,美不胜收;情景交融……[详细]
|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家喻户晓。人物生平《唐才子传》说王之涣为蓟门人,或因他年少有侠气、从五陵年少游、击剑悲歌的性格而臆猜,靳能墓……[详细]
|
王驾(851~ ?),晚唐诗人,字大用,自号守素先生,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大顺元年(890)登进士第,仕至礼部员外郎。后弃官归隐。与郑谷、司空图友善,诗风亦相近。其绝句构思巧妙,自然流畅。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赞曰:“今王生者,寓居其间,浸渍益久,五言所得,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 王驾,字大用,河中人。大顺元年登进士第,仕至礼部员外郎,自号守素先生。集六卷,今存诗六首,虽不多,但颇有名……[详细]
|
卫夫人,名铄,字茂漪,自署和南。生于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年),卒于晋穆帝永和五年(349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族祖卫灌,官至西晋司空,录尚书事,与索靖仅善草书,人称“一台二妙”。从父卫恒,官终黄门郎,亦善书法,著有《四体书势》。父卫展,历官江州制史、廷尉,卒于官。卫夫人少好学,酷嗜书法艺术,很早就以大书法家钟繇为师,得其规矩,特善隶书。据她自述:“随世所学,规摹钟繇……[详细]
|
卫瓘(220年─291年),字伯玉。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西晋时重臣、书法家。曹魏尚书卫觊之子。卫瓘出身官宦世家,年轻时于魏国仕官,历尚书郎、散骑常侍、侍中、廷尉等职。后以镇西军司、监军身份参与伐蜀战争。蜀汉亡后,与钟会一道逮捕邓艾,钟会谋反时,又成功平息叛乱,命田续杀邓艾父子。回师后转任督徐州诸军事、镇东将军,封菑阳侯。西晋建立后,历任青州、幽州刺史、征东大将军等职,成功……[详细]
|
卫恒(?-291),字巨山,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西晋书法家。官至黄门侍郎,惠帝时为贾后等所谋杀。他出生在一个书法世家,祖卫觊、父卫瓘、从妹卫铄都是著名书法家。瓘子。少辟齐王府递转黄门郎。善草隶,瓘尝云:“我得伯英(张芝)之筋,恒得其骨。”又善古文,得汲家古文论楚事者最妙,恒常玩之。祖述飞白,造散隶书。开张隶休微露其白,拘束于飞白,洒丽于隶书。又作云书,笔动若飞,字张如云,卫氏即垂云之祖。着四……[详细]
|
杨巨源(755~?)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详细]
|
虢国夫人(?-756年),杨贵妃杨玉环的三姐,虢国夫人放荡不羁,平时与唐玄宗眉来眼去,又与杨国忠同车来往。安禄山叛乱后,叛军向长安杀来,当时虢国夫人也逃出长安西行,自刎未死,被薛景仙抓获,关入狱中,刎伤出血凝结喉中窒息而死,被葬在陈仓郊外。生平事迹奢侈淫逸随着杨贵妃的宠遇加深,虢国夫人愈加豪侈,所建新宅园的中堂召工圬墁,约用钱 200万贯,圬工还求再加厚赏。虢国夫人增给绛罗500疋,尚嫌不满意,且……[详细]
|
(772~811) 字和叔,一字化光、河中(今山西永济县)人。唐贞元(785~805)末进士,历任左拾遗、侍御史、户部员外郎等职,因曾被贬充衡州刺史,世称吕衡州,有《吕衡州集》10卷行世。吕温在法律思想上强调明刑立威,认为治理国家必须“权之以法制、董之以刑罚”;但又认为刑罚是道德的辅佐,刑罚的运用必须服务于“导之以德”,以达到使人“迁善远罪”的目的。为了维护封建法制的严肃性和力求执法公正,他提出了……[详细]
|
张说(yuè)(667—730),字道济,一字说之,河南洛阳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张说拜相后,因不肯党附太平公主,被贬为尚书左丞,后拜中书令,封燕国公。姚崇拜相后,张说被贬为相州刺史,又贬岳州刺史,在苏颋进言下,改任荆州长史。张说脾气暴躁,与同僚关系不睦,而且生性贪财,因此遭到-,被免去中书令,后-致仕。不久,张说被起复,先为右丞相,又任左丞相。开元十八年(730年),张说病逝,时年六十四岁。追……[详细]
|
张巡,唐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关于张巡籍贯,《旧唐书》本传载为蒲州河东,《新唐书》本传载为邓州南阳,《旧唐书》早出,应以为准。后人也多采《旧唐书》所载,如《全唐诗》、乐史《太平环宇记》即是)他生于唐中宗景龙二年( 708年),卒于唐肃宗至德二载( 757年)。张巡少聪敏好学,博览群书,为文不打草稿,落笔成章,长成后有才干,讲气节,倾财好施,扶危济困。张巡开元(713——741年)末中进士第三……[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