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磐(1202-1293)元初官吏。字文炳,号鹿庵。金元之际广平永年(今河北永年东南)人。正大进士。蒙古军破河南,其逃至淮、襄间,被宋荆湖制置司聘为议事官,后北归。东平总管迎为师。元世祖时,累官至翰林学士。参与制定仪制,建议对灭宋功臣宜加散官,不要任职。自请致仕,断俸禄,以改入仕不限年的弊政。谏阻侵日本。为官不承顺权贵,有“古直”之称。曾处罚贪暴不法的衡水县达鲁花赤忙兀,拒绝为阿合马撰碑。有文集,……[详细]
|
王谦(1900~1973)河北永年人。早年参加国民军。1931年 12 月参加 宁都起义。1932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 5 军团第 15 军政治部宣传员, 军团补充团连政治指导员、团总支书记,补充第 3 师第:团政治委员,军团 电台队政治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 军长征。1935 年 6 月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奉调到红四方面军工作,任红 31军特务团政治委……[详细]
|
傅襄(生卒年月不详),字燮堂,直隶广平府永年县人。咸丰八年(1858年)乡试中举人,后赴京会试,挑取誊录之职。咸丰十一年(1861年),英军侵犯天津、塘沽, 土匪蜂起,傅襄因办乡团出力,河北一带平静,被保举任大名府教谕。适值捻军起义部队在运河以北一带活动,傅襄又承办防务,事平后赏加五品衔。后因父丧离职,回籍举办大名书院,曾受到直隶总督李鸿章的嘉奖,补授兴京教谕。光绪八年(1882年)因其品学端方……[详细]
|
武河清,字禹襄(1812-1880),号廉泉,清代直隶广平府人。禹襄曾祖静远以武痒生授卫千总职;祖父大勇,弱冠游武摩;父烈,邑廪生。长兄澄清,举人,官河南舞阳县知县;次兄汝清,进士,官刑部四川司员外郎。禹襄出身望族,博览群书,有文炳然。虽未能以科名显,然以才干和志向为当道所器重,频受邀,均以0在堂辞却。里人杨露禅赴河南温县陈家沟学习太极拳,十有余年,备极精巧。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彼不肯轻以授人……[详细]
|
杨振国,1928年生,河北永年人。杨式太极拳-传人。1928年生于北京,是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之曾孙,杨澄甫之四子。六岁开始习拳,曾随父南下教拳。多年来致力于杨式太极拳的推广与普及工作。多次应邀在国际性太极拳大会上做示范表演与教学活动。振国先生(1928—2013 ),六岁开始跟随父兄习拳,多年来致力于杨氏太极的推广与普及工作,多次接受邀请在国际性太极大会上做树模演出与教学活动。上世纪90年月末……[详细]
|
杨振铎,中国武术九段,中国当代太极拳名家,1992年荣获“武林百杰”称号。出身太极拳世家,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之曾孙,一代宗师杨澄甫先生之三子。自幼随父习练家传杨式太极拳及各类器械、推手等。毕生从事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工作,多次赴世界各地进行讲学活动,具有很高的国际声誉,门人弟子遍及海内外。1926年,杨振铎先生出生在北京。作为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禄禅先生的曾孙、一代宗师杨澄甫先生的三子,杨振铎先生耳……[详细]
|
杨振基是我国著名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曾孙,太极拳宗师杨澄甫次子,,1931年杨澄甫亲定传人表中最后去世的一位弟子。1926年起即跟随父亲杨澄甫学习正宗嫡传杨家太极拳,一直到1936年杨澄甫去世的十多年间从未中断。在父亲和叔父杨兆鹏(杨班侯之子)的异常严格训练下,奠定了深厚纯正的杨式太极拳功底。父亲去世后,母亲侯助清携振基、振铎、振国三兄弟回老家永年县南关居住。三兄弟由母亲监督指导,继续刻苦-家门……[详细]
|
杨振铭,字守中(1910-1985),杨澄甫长子,八岁随父习拳,年十四解悟拳经,并通晓刀、剑、枪各法,为父助教,年十九赴安徽芜湖授拳,年余,转任教于南京交通部审计处。此后随澄甫公仆仆于、浙、闵、粤间,一九三六年澄甫公北返逝世。守中师乃肩负重任,继承家业,辅育三弟,可惜时局急变,抗日战争全面开展,广州沦陷,守中师在悲痛中孤身上路,撤退后方,渡过了艰苦的岁月,日本投降后,重返广州,从头收拾旧部,再展教……[详细]
|
杨少侯 杨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1862年—1930年)师承: 杨班侯、杨健侯传人,名兆熊,字少侯,直隶省广平府人(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杨兆熊,字梦祥,晚字少侯。后人呼为大先生。生于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七岁时即习家传太极拳术。性情刚烈直快,好胜要强。推手时喜发人,亦精擅散手,有乃伯遗风,功属杨门上乘。拳架小而刚,动作快而沉,处处求紧凑。其教人者亦然。因好出手即攻,学者多不能受,故从学甚少。……[详细]
|
杨兆林(名兆林,字振远,人称,杨老振),兆林乃露禅长子凤侯子,系长子长孙,生卒不详.凤侯早死,故兆林之拳艺多出於叔父班侯,健侯所授。杨兆林身材瘦俏硕长,外软如棉,内坚如铁,性格刚强,亦喜发人,善用散手,有先辈之遗风。其拳架小而刚,动作快而沉,处处求紧凑,其教人亦然。因好出手即攻,从学者多不能忍受,所以收徒较少。拳师所传拳套路共八十一式,暗合道家九九归真之意。特点是,一架势低,搂膝拗步、搬拦捶、倒撵……[详细]
|
杨凤侯,男,名锜,字凤侯。为太极宗师杨露禅之长子,生卒年无确考,然其去世较早是确定的,因此事迹流传较少,大量拳书凡提到他,均以“早亡”二字一笔带过。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他的两个亲弟杨班侯和杨健侯二人太杰出了,弟弟的光辉掩盖了后人对早亡哥哥的关注。膝下遗有一子,名为杨兆林,随父习拳并在永年老家传授弟子,在永年南关及周边乡里有很大影响。然而在永年广府民间记忆和记载里,还是有关于杨凤侯的点滴记录。比如说……[详细]
|
杨健侯(1839—1917)名鉴,字健侯,号镜湖,杨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是杨禄禅之三子。杨健侯的拳术刚柔并济,出神入化,刀、剑、杆各种器械无不精通。且善发弹,拿三、四弹丸于手中,往往能同时击中三、四只飞鸟,有弹无虚发之美称。露禅逝世后,他接替父职在京授拳。他宽厚仁慈、秉性温和,从不恃拳傲扬,有极高的武德。《永年太极拳志》说他“性情温和,德高望重。杨禄禅逝世后,继续在(北)京教拳为业,并将杨禄禅‘大……[详细]
|
杨班侯(公元1837-约1892?),本名钰。永年广府南关人。杨露禅次子,相貌清矍,富有臂力,自幼得父真传。有宿慧,多心得,善距踊,类猿猴,精太极大杆术,得其拳法之奥,坊间传闻能以空击人。咸丰时,进京随父传拳。光绪年间,杨在瑞王邸为教师。当时有雄县刘某,精技击,善硬功,体干魁梧,赳赳然武夫也。尝以掌击巨石,立碎,以两指挟制钱十枚,捏之皆碎,两臂之力何止千斤。杨在王府为师,名噪一时,刘某忌之。一日,……[详细]
|
杨露禅(1799—1875?1876),名福魁。直隶省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人。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太极拳事业深入推广,发扬光大的伟大武术家。 1840年左右,杨露蝉自豫北温县陈家沟学拳艺成后返回家乡冀南永年县设坛教拳,拳械运用高妙,所向无不披靡,乡里高手尽皆慑服。后来因故又被荐往北京,历任大户酱园张家,京师旗营武术教师等。晚年时被延请至王府授拳,因众多弟子大都出身高第,礼遇有加,使得太极拳……[详细]
|
苗冰舒 (1926~)河北永年人。中共党员。1937年参加县战地动委会宣传队,后与冀南军区宣传队合并任宣传员、武工队员。大专学历。历任二野总直特派员,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北京军区研究员,刘伯承军事文集编委,邓小平辞条编写人。194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刘邓在中原前线》、《百团大战——中外战史上光辉的一页》,长篇小说《沧桑歌》、《风扫残云》(合作),回忆录《肝胆映日月,挽……[详细]
|
杨治梅 (1940~)女。河北永年人。中共党员。大学毕业。1964年参加工作,历任天津师范学院、首都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副教授。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童话集《割不得的尾巴》、《黑蝙蝠智取白蛾王》、《谋杀塑料王》、《幼学科学知识百滴》、《小喇叭的一家》、《智慧童话366》、《聪明的托比》(五册)等,以上作品均为合作。《智慧童话366》获西部地区第二届教育图书优秀奖、1997年全国教育出版社……[详细]
|
李世琦 (1958~)原名李占军,笔名史奇等。河北永年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后历任河北人民出版社、室主任、副总,花山文艺出版社社长、总,副编审、编审。全国青联第八届委员,河北省青联第七、八届常委。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随笔、评论集《倾听灵魂之声》,人物传记《中国古代十大公子》、《巴斯德》、《颜氏家训校注》、《孟子译注》。历史纪实《平津战……[详细]
|
武明(1919~1979),本名薛光庆,河北省永年县人。1939年4月入伍,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县农会生活改善部部长、县委会秘书长、区委副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区委书记、县委敌工部副部长。1949年南下后,历任县委农运部部长、组织部部长、县委副书记,湖南省水利厅政治处处长,水文站主任、机电处处长、洋淘湖农场党委书记。1960年至1962年11月,任国营钱粮湖农场党委副书记。……[详细]
|
杨澄甫(1883~1937年)名兆清,以字行。河北永年人,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幼时在杨式太极拳创始人、祖父禄禅-下,勤学苦练。及长钻研益勤,尽得祖、父之精传。民国3年(1914年),赴京以武会友,阐扬拳宗。梅兰芳初演《霸王别姬》,剑舞不尽如意,百练不得其要,经其指点,舞之自如,梅兰芳称此“乃杨先生之功也”。北伐初定,定居上海,先后寓圣母院路圣达里(今瑞金一路50弄)6号、巨籁达路大德村(今巨鹿路……[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