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查询网

地名查询

地方人物

快递查询

地方资讯

首页 > 地方人物 > 湖南 > 长沙历史人物介绍20

长沙历史人物介绍20

  金鹤钦(1884~1930)长沙人,清光绪十年(1884)生1926年加入农民协会,次年参加共产党,任治安二团党纰执行委员。“马日事变”后,转入地下斗争。1930年7月,参加农民赤卫队,后转入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三军团营长,开展武裂斗争,为彭德怀部提供给养。9月红军撤离,他被捕入狱。在狱巾协助党员李冬全越狱。临刑前脱下新棉衣给难友黄粜,勉励其将革命进行到底。因交不出一块银元的斩杀费,被刽子手乱刀杀死……[详细]
  李熙雅(1883~1945)字主清,浏阳县城关镇人,清光绪几年(1883)生。李姓世业烟花,后渐失传。李熙雅成家后,翻阅祖传旧籍,见有烟花记载,遂萌恢复先人技艺之志。一次路过铁铺,见匠人扣制铁器,铁锤下砧,火花四溅,由是得到启发,经反复研试,终于出现闪光四射的焰火,取名“萝卜花”。后儿经改进,制出重量轻、光度强、冲力大、品种多样的新烟花,深受世人喜爱。1918年李熙雅扩大作坊,定名“李呷美”,花炮……[详细]
  赵宗藻(1883~1944)长沙县新康都(今望城县靖港乡)人,清光绪九年(1883)生。早年在靖港筹办长沙县第四高小,曾组织学生举行讨袁(世凯)驱汤(芗铭)-活动。郭亮、刘畴西都是他最器重的学生。1926年参加农民运动,被选为区农民协会委员长。他带领数日名农民纠察队员包围新康镇团防局,砸烂所制拷供刑具,缴获30多支枪;镇压乔口镇团总刘先华等罪大恶擞的土豪劣绅;还写出一曲有份量的调查汇撤材料,其中《……[详细]
  左宗澍(1881~1964)长沙县石常人,清光绪七年(1881)生。中举后,留学日本法政大学政治经济系。回国后任清廷度支部库藏司司长。宣统三年( 1911)与黄镆、左学谦等组织反清的长沙自治公所。辛亥革命后,任湖南都督府民政司总务科长。1915年任长沙商务总会会长,筹办湘省产品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又创办长沙光华电灯公司。1918年北洋军阀南侵,他赴沪与章士钊等成立湖南善后协会,创《天问》周刊,声……[详细]
   张秉文(1881~1964) 原名声焕,浏阳高坪人,清光绪七年(1881)生,系清末秀才。24岁入湖南中路师范学堂(今第一师范),次年选赴日本留学,后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 1911)回国参加武昌起义。1912年与彭一湖、周鲠生等在汉口创办《民国日报》,宋教仁任社长,他任经理。后宋教仁被刺,第一次讨袁战争失败,他遭通缉,逃亡上海。后再赴日本人早稻田大学学习经济。1917年裂后,投身文化事业,在……[详细]
  张熠光(1881~1961)字蔚芝,号卫支,宁乡人。日本东京高等铁道专门学校毕业。早年加入同盟会,清宣统三年( 1911)受命去南京策动巡抚程德全反正。民国时期,曾任大学教授及水利、铁路、公路工程师。1950年参加治淮工程指挥部工作。……[详细]
  张光煦(1881~1920)宁乡人,清光绪七年(1881)生,清末廪生。早年屡主云山学堂及劝学所知事,民国初年受谭延国派遣赴南洋考察实业。回国后任广东河源知事,任内“清积案数百,严除匪盗”。群众誉为“槎扛保障”、“张青天”。后调任高雷镇守署参谋长。1917年回湘,任劝学所长,提倡新学。1920年病逝。……[详细]
  柳三和(生卒年不详)长沙四大名厨之一。湘省主席谭延极为赏识,凡有宴会,若非柳三和亲手制作,必不下箸。柳三和在长沙中山东路开设“三和酒家”,其名菜“三层套鸭”、“七星酸肉”、“生炒羊肚丝”、“素烧方块豆腐”、“白汁菜心”等著称于时,非其他家所能及。……[详细]
  宋善斋(生卒年不详)长沙四大名厨之一。先曾经营商余俱乐部,获利颇丰,为扩充营业计,在长沙育婴街开设“潇湘酒家”。其拿手菜肴有“麻茸香酥鸡”、“荷花鸡腿”、“红煨土鲍”、“奶油鱼翅”、“口蘑干丝”、以及“干蒸果饭”等,均极可口,享有盛名。……[详细]
  谭奚庭(生卒年不详)长沙著名湘菜馆“玉楼东”主理。他精心钻研烹调技术,力求色香味俱臻上乘,被誉为“湖南第一名厨”。其名菜“麻辣子鸡”,麻辣香鲜,外焦内嫩;“汤泡肚”,清澈如镜,香酥爽口,誉满省内外。清末翰林曾广钧有诗:“麻辣子鸡汤泡肚,令人长忆玉楼东。”至今犹在长沙流传。……[详细]
  曹殿臣(生卒年不详)湘菜创始人之一。民国时期,曾三次担任湘督谭延国私人厨师,烹制馔肴,均由谭亲自指导,突出一个“辣”字。曹殿臣性极聪颖,一经指点,无不着手成春。菜单以谭之别号“祖安”命名:诸如“祖安鱼翅”、“祖安熊掌”、“祖安豆腐”、“祖安笋泥”等。后曹殿臣在长沙开设“健乐园”餐馆,以上述菜单应市,名闻遐迩。现菜单失传,仅保留辣味成为湘菜特色之一。……[详细]
   黎瑞芬(?~1941) 又名湘南,善化县六都(今望城县嵇山乡)人。1911年秋,受黄兴派遣随革命党人黄钺去甘肃联络革命志士,反清复国,伺机举事。次年3月,革命党人在秦州起义,组成甘肃临时政府,黄钺任都督,他任军政府司令部总军需官,授陆军少将衔。1941年在家乡病逝。……[详细]
  钟十花脸(1880~1955)姓钟行十,工湘剧大花脸而得名,真名不传。长沙县东乡人,清光绪六年(1880)生。幼从师学戏,闯荡江湖数十年,博晓戏文,人称“戏柜子”。解放前,为长沙、浏阳一带“钻山班子”中的名角,以演介口花脸有名。饰《讲邦盗卷》、《路挡跳锅》等戏中的蒯文通,维妙维肖。新中国成立后,参加湘剧二团,在长沙、湘潭等地演出。他还精通医理,常为人治疑难杂症,小儿疳积、惊风,用推拿针刺,手到病除……[详细]
  黄金贵(1880~1941) 善化县六都龙湾(今望城县莲花乡上龙村)人,清光绪六年(1880)生。世业农,家居偏僻山区,出入皆羊肠小道,交通极为不便,乃萌生修整道路、造福桑梓之志。从此,每至冬闲,辄担畚荷锄,野炊露宿,掘石填坑。时天寒地冻,生活极其艰苦,始终坚持不懈。自民国初年起,独自义务修路25个冬季,将附近7条陡峭坎坷山间小道,全部修整成1米余宽的石道,总长达25华里,乡人称便,其义举至今在……[详细]
  范治焕(1880~1937) 字秉钧,长沙县人,清光绪六年(1880)生。二十三年就读于长沙时务学堂,二十五年留学日本,卅一年在东京参与创建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旋赴东北从事反清活动,参加光复烟台之役。二次革命失败,因连成基案被袁世凯逮捕入狱,后经梁启超营救获释。1916年蔡锷在云南起义讨袁,他为之筹款助饷。谭延闽二次主湘时,任他为湖南省政务厅长。谭居母丧期间,曾代行省长职务。1917年后……[详细]
  向构父(1879~1972)名瑞释,字肯生,宁乡县人,清光绪五年(1879)生。早年就读于湖南时务学堂,与蔡锷同学,从事反清活动。三十一年与黄兴共谋起义,事败,东渡日本留学,与孙中山相识。武昌起义后回国,在上海创办《东方日报》、《上海民报》等报纸。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他撰文清殊筹安六君子,并与蔡锷共同讨逆,亲送蔡锷化装离京。1920年返湘独力创办中原银行,孙中山南下护法,军费困难,他慷慨捐银……[详细]
  刘宗向(1879~1951)字寅先,宁乡县人,清光绪五年(1879)生。三十四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授举人,不久出任山西大学史地教授。辛亥革命后居妊沙,为长郡中学校董,并先后在第一师范及湖南高等学堂任教,1913年与黎锦熙、杨怀中、陈天倪等创办宏文书社,编印图文课本,为湖南民间白编教科书之始。1920年他与人创办含光女中,自任董事长。抗日战争时期,该校多次迁移,新建改建校舍,苦心经营,得复旧观。新中……[详细]
  黄敦厚(1879~1932) 长沙县观佳人,清光绪五年(1879)生。家贫,靠挑脚做工为生。1926年农民运动兴起,长子步阶、二子旭阶、四子可阶均先后加入共产党。“马日事变”后,他与妻吴氏及儿子一家7口,都参加了赤卫队。步阶任指导员,可阶任中队长。1930年红军攻人长沙,他一家又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红军撤走后,反动派将他的茅棚烧了,抓走了吴氏,-于脱甲桥附近。他带领五个儿子,投奔红十六军。……[详细]
  许抱凡(1878~1954)原名葆华,别号崇岳,宁乡人,清光绪四年(1878)生。湖南中路师范学堂毕业。早年加入同盟会,1921年由何叔衡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旋回宁乡任教,1927年任中共宁乡县地方委员会宣传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省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省参事室参事。1954年逝世。……[详细]
  何雨农(1878~1954) 名劲,字雨农,长沙人,清光绪四年(1878)生。自号六不先生,晚年自称“三新翁”,系基督教徒。饱读经史,但不参加科举考试。光绪末年,与徐特立等创办梨江高小,宣统元年(1909)又与黎雪渠等创办县立第二高小。辛亥革命后,任湖南学务司模范演说团团长,并自办《演说报》。1914年,更名为《通俗教育报》,他发表诗词、歌谣,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被汤芗铭逮捕。汤被赶走后,他仍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