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钟健(1897年6月1日—1979年1月15日),字克强。出生于陕西华县。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常委。杨钟健出身于教师家庭,父亲毕生从事教育工作,杨钟健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16年,他毕业于陕西省立第三中学。1917年考取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进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23年……[详细]
|
段学复 Duan Xuefu (Tuan Hsio-fu) (1914.7.29.—2005) 陕西华县人。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理学院算学系。1936年获得理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37年10月随校迁至长沙,在长沙临时大学工作。1938年5月,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当年秋天,为华罗庚开……[详细]
|
姬友(前806~前771年),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庶弟。史称郑桓公。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亦说凤翔)县。周幽王时他-(亦作司徒),见西周国势江河日下,乃将自己的家族和财物东迁到东虢(今河南荥阳东北)与郐(今河南密县东)之间,同商人订立互助盟约,请商人帮他建立新郑国。东周初年,其子郑武公先后灭虢与郐,迁都新郑(今河南新郑),是为春秋时的郑国。周幽王昏庸怠政,重用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的虢石父为卿相。加……[详细]
|
吉子正(1898-1965),华县辛庄小张人。幼读私塾,高小毕业从农。其父是秀才,因家学渊源影响,加之本人颖悟过人,故有“八斗才子之称。民国23年,曾在新汉社当,当时编有《半壁河山》、《艳娘传》等剧。1945年-l949年,先后两次在李桂芳领导的马当剧团当。创作和改编了《牛马婚姻》、《汪精卫传》、《碧血黄花》等剧目。……[详细]
|
史卓生(1900-1981),华县城关镇先农宜河堡人。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4年在临潼关山中学任教,1949年在马兰干校学习,同年5月解放后任华县文教科科长和县文化馆馆长。他特别热爱戏剧事业。l952年华县联合剧团成立,他关心剧团演出,经常深入到观众中听取意见。他文史知识丰富,对业余作者所创编的剧本,耐心地给以辅导,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为了办好剧团,他几经周折从学校调来为人正直、治校有方……[详细]
|
张志忠(1909--1982),乳名锅锣,华县段村人。迷胡艺人。祖辈务农,家境贫寒。他自幼因受三叔支染,对迷胡非常喜爱,十一二岁即能唱出小段曲子。师张新彦、杨川祥、李庙义等迷胡老艺人,使演唱拭步提高。为了谋生,张志忠跟随师傅杨川祥、李庙义等老搭班,常年奔波在外。他演出的节目总计100余个,如《二度梅》、《三娘教子》、《宋江投明》、《临潼山》、《赴会》、《大上吊》、《庄子三探妻》、《杜十娘》、《曲江……[详细]
|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李廌(1059—1109),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华州人。家境贫寒,6岁而孤,但能勤奋自学。……[详细]
|
王韫秀(730-777):唐代名媛、诗人,祖籍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王忠嗣之女,宰相元载之妻。+她所嫁的老公元载,刚成亲时,家境贫寒,不得不借住在岳父家里,受到妻族的歧视嘲笑,连头也抬不起来。时日一长,元载忍耐不住了,就赋诗《别妻王韫秀》和王韫秀作别,要离开她家,去长安求功名。王韫秀见此情景,也决心离开娘家,宁愿和元载一起受穷,写下了《同夫游秦》的诗。元载夫妻携手入西秦以后,因元载学……[详细]
|
王忠嗣(706年-749年),初名训,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唐朝名将。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封清源县公。父王海宾以骁勇闻名,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战死于吐蕃松州保卫战中,追赠为左金伍大将军。忠嗣接入宫中抚养,玄宗收为假子,赐名忠嗣,常与忠王李亨一起游玩。有一次玄宗和他论兵法,他“应对纵横,皆出意表”。开元十八年,出任兵马使,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详细]
|
康健才(1914~1978),字华生,陕西省华县人。15岁在西北军第四师护士训练班学习,1931年在西北军第三军医院见习,后由少尉军医连续升为中校军医、院长。建国后于1950年参加工作,在凤县卫生院任医师,曾于1950年8月~1954年10月,为卫生院负责人。擅长内、儿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诊断细致,用药经济实惠,医疗效果良好,在群众中有较高声誉。凤县卫生院创建之初,医务人员缺少,设备简陋,工作……[详细]
|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元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758年,进位中书令。759年,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闲官。公元7……[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