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昭公主(?—623年),唐高祖李渊与太穆皇后窦氏之女,嫁武将柴绍为妻。平阳公主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关中平定之后,李渊将自己这位才略出众的爱女封为“平阳公主”。因为独有军功,每次赏赐,都与其他公主有所不同。武德六年(623年)2月初,史书上才突如其来地记了一笔她的死讯,她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详细]
|
长广公主(?-648年),唐高祖李渊第五女,始封桂阳公主,初嫁赵慈景,后改嫁杨师道,生子赵节、赵斌、杨豫之。长广公主也是个才女,史称“聪悟有思,工为诗”,婚姻也颇为幸福,但晚年为儿女所累。长广公主去世时当在51岁以上,在当时也算长寿了,公主与杨师道合葬于昭陵。人物生平改嫁前赵慈景是陇西人,隋朝番州总管赵讷的儿子,是个美男子。李渊看中小赵的美貌,把长广公主嫁给他。长广和赵慈景感情不错,生有两个儿子赵……[详细]
|
李翱(772-841),字习之,陇西成纪(今秦安县北)人,是西凉王李暠的后代。自幼“勤于儒学”,写文章注重气质。25岁时,在汴州与韩愈相识。从此,追随韩愈,勤奋好学,博学有才,并娶韩愈侄女为妻。他与韩愈经常在一起,谈文论学,写作古文,维护儒道,反对佛老,发表文学主见,积极倡导古文运动。德宗贞元十四年(798),李翱中进士第,初任授书郞,后三迁至京兆府司録参军。宪宗元和初年,转国子博士、史……[详细]
|
李元懿(620?—673年2月21日),唐高祖第十三子,母张宝林。颇好学。武德四年(621年),封藤王。贞观七年(633年),授兖州刺史,赐实封六百户。十年(636年),改封郑王,历郑、潞二州刺史。二十三年(649年),加实封满千户。总章中,累授绛 州刺史。数断大狱,甚有平允之誉。唐高宗嘉之,降玺书褒美,赐物三百段。咸亨四年(673年)薨,赠司徒、荆州大都督,谥曰惠,陪葬献陵。李元懿长子李璥,上……[详细]
|
伏羲,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位于三皇之首,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上面这尊塑像就是太昊陵内的人文伏羲,他是根据保留下来的汉代伏羲铜像重塑的,原来为木雕像,文革期间被毁。人文伏羲头生双脚,肩披树叶,腰缠兽皮,手托八卦,赤脚袒腹。我们从他的着装可以看出,伏羲氏所处的时代还是原始社会时期,是一个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会的代表人物。他两边的两个侍从,左边的叫朱襄,右边的叫昊英,传说一个是管天文的,一个是管……[详细]
|
李蔡(前186—前118年),陇西成纪人。据《汉书·百官公卿表》:李广有从弟李蔡,元狩二年(前121年)三月,丞相公孙弘死,御史大夫李蔡升任丞相之职。李蔡为相四、五年间政绩卓著,尤以协助武帝治吏、改币、统禁盐铁等项大计中成就最大。汉元狩五年(前118年),蔡因私自侵占景帝陵前路旁一块空地而被问罪,遂自尽身亡。其家产被抄没。由于李广、李蔡皆显于当朝,故广、蔡之世,蔡家已早从成纪县搬迁到了冀县故籍,祖……[详细]
|
权德舆(759-818),字载之,天水略阳县第七沟(今秦安县王尹乡包全村)人。其家世源远,自十二世祖前秦仆射安邱公权翼以来,数代为宦。父亲权皋,曾为安?山的幕僚,“安史之乱”爆发前,他当机立断,以逃离叛逆的义勇行为而受到时人的称赞。权德舆就出生在这样祖德清明家风雅正的仕宦家庭。权德舆自幼聪明好学,“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15岁有文章数百篇,开始有了名气。之后,任江西观察使兼判官,迁监察御史。……[详细]
|
(公元1480年一1560年),秦安县人,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中进士,任翰林院检讨。公元1510年后,历经嘉定州判官,安庆、苏州知府,山东、河南巡抚,足迹遍及江南、中原。胡缵宗为官爱民礼士,抚绥安辑,廉洁辩治,著称大江南北。公元1534年罢官归里,遂开阁著书,有《鸟鼠山人集》、《安庆府志》、《苏州府志》、《秦州志》等14部著作传世。胡缵宗还是一位书法家,现在江苏镇江有“海不扬波”、屈阜……[详细]
|
安维峻(1854-1925),字晓峰,号槃道人,秦安县神明川(今西川农民村)人。从小就受父亲严格教育,5岁时就能识楹联中的若干字。他童年时,因兵燹频繁,家境贫寒,入学读书较晚。一日他和弟弟路过县城南关,听到私塾里琅琅的读书声,便激动地说:“他日倘有缘,当夜以继日,以补蹉跎”。后受业于巨潭和高震诸先生,只能是半耕半读。16岁后住在舅舅邓铭堂家中,才开始专一读书。当时正值陕甘兵乱,兵临城下者数次,人心……[详细]
|
李孝恭(591—640年),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朝宗室,大将。李孝恭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父亲李安,隋朝时任领军大将军,唐初封为西安王。贞观十四年(640年),李孝恭暴病而死,时年五十岁行军元帅武德初,以赵郡王任山南道招慰大使,招降巴蜀三十余州。又任荆湘道行军总管,用长史李靖计,击降萧铣,并遣李靖等招降岭南各地。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任行军元帅,率李靖等诸将,镇压……[详细]
|
李元吉(603年-626年7月2日) 汉族,名劼,小字三胡,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唐高祖李渊第四子,母窦皇后。他出生时,因为形貌丑陋,窦夫人不愿意抚养,命令家人将之抛弃。侍女陈善意偷偷将他抱回,秘密抚养,等李渊回家禀告了他,方才使得李元吉没有夭折在襁褓之中。 李渊自太原起兵反隋,大军入关,留他守太原。唐建国后,封为齐王。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南侵并州,他弃太原归长安。武德九年(公元……[详细]
|
李建成(589~626,37岁)唐高祖李渊长子。陇西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西南)人。李世民继位后,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隐”。贞观十六年五月,又追赠“隐太子”。另外,还有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新进院士李建成,河北崇礼县副县长李建成和河南省荥阳市卫生防疫站副主任医师李建成等。隋大业十三年(617),李渊起兵反隋,密召他与其弟李元吉至太原援助。授左领军大都督,封陇西郡公。李渊立隋炀帝孙代王侑为恭帝,改……[详细]
|
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秦安县北)人。他的先人李信是秦国的将领。李广从小就喜欢骑马射箭,在玩耍的时候,也以骑射做游戏,跟别人比赛胜负,久而久之,便练就了一身能骑善射的好功夫。西汉文帝(刘恒)十四年(前166),匈奴以14万大军侵萧关,李广以“良家子”的身份从军击匈奴。因为他熟练的骑射技法,射杀了不少匈奴首级,所以被封为中郎。汉景帝时,李广任陇西郡都尉,不久又升任骑郎将。在平息吴楚二-队叛……[详细]
|
李陵(?-前74),字少卿,是李广长子李当户的遗腹子。擅长骑马射箭,十分爱护手下士兵,当时有很好的声誉。汉武帝认为李陵有李广的风度,就封为骑都尉,统领勇敢精兵5000人,在酒泉、张掖一带驻防,以抗匈奴。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贰师将军李广利带领3万骑兵出酒泉,在天山一带攻打匈奴右贤王。汉武帝又派李陵,带步兵弓箭手5000名到兰干山以南,独当一面,去分散单于的兵力。李陵率兵出居延,再向北行走了30……[详细]
|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 【一说599年1月23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公元62……[详细]
|
李思训:(651-716,一作648-713)唐代杰出画家。字健。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宗室孝斌之子。以战功闻名于时。曾任过武卫大将军,世称“大李将军”。其子李昭道称为“小李将军”。其画风精丽严整,以金碧青绿的浓重颜色作山水,细入毫发,独树一帜。在用笔方面,能曲折多变地勾划出丘壑的变化。法度谨严、意境高超、笔力刚劲、色彩繁富,显现出从小青绿到大青绿的山水画的发展与成熟的过程。它和同时期兴起的水墨……[详细]
|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唐朝开国皇帝,出身北周贵族,七岁袭唐国公。义宁二年(618年),李渊即皇帝位于长安,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唐军消灭江南辅公祏势力,一统天下。玄武门事变后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贞观九年(635年)农历五月,李渊因病驾崩于垂拱前殿,年七十一岁,庙号高祖,谥号太武皇帝,葬于献陵。人物生平家世背景李渊是十……[详细]
|
吕光(338-399),字世民,略阳(今秦安县东)人,氐族,是吕婆楼的儿子。从小学习军事,10岁时和儿童玩游戏战阵法,常被推为主。他刚毅凝重,宽简有大量,喜怒不形于色。20岁时被推荐为贤良,担任美阳令,后升为膺杨将军。吕婆楼死后,跟随王猛对外征讨。他以作战勇猛,深得苻双、王猛的赏识,封为都亭侯。武帝太元五年(380),在平定并州张平、秦州苻双、豫州苻皇、河北苻洛的反叛中,屡建战功,被封为破掳将军、……[详细]
|
苻坚(338~385年)字永固,亦名文玉。氐族,十六国时期前秦“世祖宣昭皇帝”,357~385年在位。356年,前秦皇帝苻健死后,儿子苻生继位。苻生残虐无能,大臣薛赞、权翼、梁平老等人便劝苻坚取代苻生。357年,苻坚与兄苻法带剑入宫,杀了苻生,夺取了皇位。他改称“大秦天王”,改元“永兴”。不久,他又借故杀了苻法与几个反对自己的族侄,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苻坚很有政治抱负,他主宰前秦王朝之后,励精图治,……[详细]
|
女娲,又称女娲氏,亦称娲皇、女皇、阴帝、神媒,是中国传说时代的上古氏族首领。风姓,生于古成纪(地名),传说与伏羲同母,是伏羲的妹妹和妻子,与伏羲氏、神农氏并称“三皇”。是古往今来在中华大地流传最广泛、最普及、影响最大的神话人物之一。女娲是华夏古代人类和古代文明的伟大缔造者,被炎黄子孙共尊为创世纪和人类的始祖——“女娲娘娘”。史书记载女娲的主要业绩有五:一是抟土造人,创造了人类;二是炼石补天,拯救了……[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