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朴,唐文学家。朴一作璞,字不琢,常州人,唐末吴中名士。才高志旷,居舜过山下,杜门苦学二十余年,人称“魏处士”。朴工诗文,与皮日休、陆龟蒙等人交甚笃,诸人唱和之诗,后辑成《松陵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二首,《全唐诗外编》补其诗三首。……[详细]
|
陆畅(约公元820年前后在世)字达夫,吴郡吴县(今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末年前后在世。初居蜀,尝为蜀道易一诗以美韦皋。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登进士第。时皋已没,有与之不悦者,诋所进兵器皆镂“定秦”字。畅上言“定秦”乃匠名,由是议息。为皇太子僚属。云安公主出降,畅为傧相,才思敏捷,应答如流。因吴语为宋若华所嘲,作《嘲陆畅》一诗。后官凤翔少尹。陆畅所作诗,全唐诗录存一卷。……[详细]
|
陆希声,字鸿磬,自号君阳遁叟(一称君阳道人),唐代苏州府吴县人氏。博学善属文,昭宗(八八八至九零四)时召为给事中,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太子太师罢。六世祖陆元方在武周时期,两度出任宰相。家世有书名,六世伯父柬之以草书高天下。五世祖陆象先为唐睿宗时宰相,爵位兖国公。其高祖父陆景融曾任工部尚书,博学工书,至希声一出,遂能复振家法。其曾祖陆涓为唐朝诗人,曾任阳翟令其祖父陆孟儒官至苏州司士参军。其父陆翱为……[详细]
|
陆象先(665年-736年),原名景初,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朝宰相,尚书左丞陆元方之子。陆象先早年历任扬州参军、洛阳县尉、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中书侍郎,并在太平公主的举荐下担任宰相。但他始终不肯依附太平公主,并拒绝参与政变密谋。先天政变后,陆象先进封兖国公,出任益州长史、剑南道按察使。后历任蒲州刺史、太子詹事、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同州刺史。736年(开元二十四年),陆象先病逝,追赠尚书左……[详细]
|
陆元方,字希仲,今江苏苏州人。唐代大臣。历官监察御史、武则天朝殿中侍御史、凤阁舍人、长寿二年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证圣初贬绥州刺史,后复相,仕至文昌左丞,临终尽焚草奏。陆元方字希仲,苏州吴人。陈给事黄门侍郎琛之曾孙。伯父柬之,善书名家,官太子司议郎。 元方初明经,后举八科皆中。累转监察御史。武后时,使岭外,方涉海,风涛惊壮,舟人惧,元方曰:「吾受命不私,神岂害我?」趣使济,而风讫息。使还,除殿……[详细]
|
施盘(1417年-1440年),字宗铭,直隶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己未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传闻本科原取张和,因张有眼疾而改取施盘。授翰林院修撰。时年仅23岁。考取状元后,仍每日立下程限,在翰林院充分利用藏书,刻苦读书,大有补益。他恭勤职守,求师问学,其诗直逼古人,杨溥深为器重。施盘病重时翰林同僚,为他四处求医,每日都有人前往探视,卒于正统五年(1440年)。去世后……[详细]
|
陆治(1)名家介绍:(公元1496-1576年)明画家。字叔平,号包山子,江苏吴县人。曾从祝允明、文徽明学书画。擅画山水、花鸟。善书法,能诗文。(2)代表作品:《山峰林谷图》 纸本设色 86x46.4cm 上海博物馆藏……[详细]
|
1)名家介绍:(公元1508--?年)明画家。字叔宝,号馨室,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幼孤贫少学,壮岁始读书。擅画山水,师从文徽明,取景多江南庭园景色。画风温和稳健。编有《吴都文粹》等。(2)代表作品:《竹亭对棋图》 纸本设色 62.1x32.2cm 辽宁省博物馆藏……[详细]
|
姓唐(一说姓庾),名秉,字宣明。秦末汉初之际隐士,“商山四皓”之一。“商山四皓”为避秦乱而隐居商山,结茅山林。四人德高望重,汉高祖刘邦多次请他们出山为官,不至。后刘邦宠幸戚夫人,打算另立太子,吕后急找张良商量,张良便请出商山四皓出面。后来商山四皓被太子刘盈请去,成为太子上宾。刘邦见太子有四位大贤辅佐,消除了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的念头。刘盈后来继位,为汉惠帝。 江苏省苏州西山岛西北部的凤凰山西南有一东……[详细]
|
吴大徵(1835-1902)初名大淳,为避清穆宗讳改名,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又别号白云山樵、愙 斋、郑 龛 、白云病叟。江苏吴县人。任编修,陕、甘学政。河南、河北道员,太仆寺卿 ,太常寺卿,通政使,左都御史,广东、湖南巡抚等官。曾参左宗棠西行大营,在吉林助铭安练兵,故参与中俄边界及中日订约之交涉。中法战争时会办北洋事宜。中日战争时又疏请参战。 平生致力于古器物研究,为清著名金石考古学家。著有……[详细]
|
1、晚清思想家王韬(1828年11月10日-1897年5月24日)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初名王利宾,字兰瀛;十八岁县考第一,改名为王瀚,字懒今,字紫诠、兰卿,号仲弢、天南遁叟、甫里逸民、淞北逸民、欧西富公、弢园老民、蘅华馆主、玉鲍生、尊闻阁王,外号“长毛状元”。江苏苏州府甫里村(今甪直镇)人。1845年考取秀才。1849年应英国传教士麦都士之邀,到上海墨海书馆工作。186……[详细]
|
陆绩(187~219),字公纪。吴郡吴(今苏州市)人。三国学者,天文学家。庐江太守陆康少子。“敦《诗》、《书》,长玩《礼》、《易》”,一生博学多识,星历算数无不赅览。6岁时见袁术于九江,取橘3枚藏于怀,及拜辞,橘堕地,术问其故,绩说是带回给母吃。后人称怀以遗母之物为“陆郎橘”或“陆氏橘”,作为孝亲之典故。孙权时辟奏曹掾,因刚直见恶于权,出为郁林(今广西桂平西)太守,加偏将军。绩有足疾,又志在儒雅,……[详细]
|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陆逊次子,孙策外孙。年二十丧父,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终年49岁。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 ……[详细]
|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荆州牧、右都护。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深得孙权器重。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又取得……[详细]
|